音乐美学初探
2017-03-18肖民
文|肖民
音乐美学初探
文|肖民
【编者按】年已九十高龄的肖老发来《音乐美学初探》一稿,甚为感动。原文照发。
引言:
“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摘自习近平讲话)
主要论点:
反映中国人的音乐审美追求,便是创造音乐美的依据。
这是“为中国人民而创作”的必然。也是中国音乐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根基。
主旨:
寻觅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人们在聆听音乐时,会觉得“好听”或“不好听”等等,这就是审美。可表述为——审美,是对鸣响着的音乐的亲身感受和主观评价。故其结果定会是:众说纷纭,甚至针锋相对,有时又模棱两可,难以言传……
那么——音乐审美,有无客观规律可循?
审美期待(上)——美·情交融
大约,人生第一次所欣赏的音乐,要算是母亲的哼唱(摇篮曲之类)了。婴幼儿会因听到那美妙舒缓的音调而安静下来;会因那音调所传递的深情母爱而感到温馨和安全……渐渐的睡去。这母亲的哼唱,虽然简单,却实在是“美·情交融”的音乐真品。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会听到许多民歌、戏曲、乐曲(如婚庆乐或自娱班之唱、奏)从而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审美经验。考察显示,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众人的审美会不约而同地指向“美”(好不好听)和“情”(能否引起感情的共鸣)。而且不论是欣赏一首歌或一部交响曲,都是如此。这说明,“母亲的哼唱”所播下的审美种子,发芽、成型、及至长成参天大树,其审美基因仍是那个“美·情交融”。
不妨再简单分析一下音乐的主要表现功能。
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音乐,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一方面是人们在生活中先是发现了节奏美和乐音美,它令人愉悦。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因之,展示美和抒发情,就成了音乐的主要表现功能。可表述为——
“音乐是美·情的载体;美·情是音乐的内涵”。而美·情二者的关系又是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即——
“美”,只有在抒发“情”的过程中才得以展现;“情”,只有在“美”的领域里才能够升华。
可见,听众的审美追求与音乐的主要表现功能,是互相吻合的。作曲者或唱、奏者如不明察此道,在实践中或仅仅去刻意雕琢“美”,或一味只是渲染“情”,结果只能是令听者失望。这是在音乐活动中一再被证明了的。
审美期待(中)——特色(“二特”)
人们总是喜欢自己民族(地域)的音乐,同时也期盼着创新。譬如,在所熟悉的戏曲里,一旦出现了“新腔”,那真正令人感到欣喜和兴奋!
音乐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与时俱进,时时都在演变着的。只不过在渐变中其变化不甚“起眼”罢了。有研究称,大约过个三十年,即经一代人的积累,音乐在某些方面便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呈现出某种新的风貌,对此,通常以时代特色名之。
人们在分析音乐的特色和时代特色时,有必要将民族(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分而论之。但在音乐创作和听众审美时两者却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的。所称民族(地域)特色,是包含着当今时代特色的,所称时代特色,应当是基于民族(地域)音乐基调之上的。那种认为民族(地域)特色越古老才越纯粹,或认为时代特色越远离民族(地域)的音乐基调便越先进的想法,都只会严重背离人们的审美追求。因之,将民族(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二者连称为“二特”,窃以为对创作、审美和评论,都会有好处。
顺便提一下,人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和“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显然都不够准确。
审美期待(下)——作品特色(“这一个”)
前述“二特”只是人们审美所期待的音乐基调,而对于单个作品来说,就很不够了。君不见那种“一般化”的歌曲,到处不受欢迎,就因为它没有作品自己的特色,也就没有了“美”。
诚然,人们喜欢反复欣赏经典作品,那是一种可使人陶醉的审美回味!然而对于新作品,听众所期盼的却是“创新”,是“与众不同”。可名之曰“这一个”(黑格尔语)。既不是别人所作的“那一个”,也不同于自己曾经作的“另一个”,它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作品特色所应达到的水平,也才是音乐前进的标志。正是一个一个的“这一个”,形成音乐发展史的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听众所欣赏的“这一个”,必须是在“二特”背景上创作出来的才好。倘若离开“二特”这个根基,天马行空一番,这样的“这一个”,便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其可了。据报道,国内也曾有过这样的作品的演出,然而至今尚未见有成功者。
小结
综上所述,似可作如下概括——中国人所追求的音乐美,它藏在乐曲的特色里,并与乐曲要抒发的情,融为一体。简称为:“二特,这一个,美·情交融”九字真言。
尾声
音乐创作有个永恒的命题——传承·创新。此“九字真言”实际上是也是对这一命题的诠解。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那些经典作品,它们虽然年代不同,又形式各异,但却都显示着“九字真言”的风采.这是中国人音乐审美追求所选择的结果;也是“肯定之否定”这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音乐领域里的体现。两者相会,“天作之合”,堪称大自然的神妙安排。
后记
这是我的一份有关音乐审美问题的应试答卷。任君评说。
九旬音乐老兵 肖民
2017年1月于羊城 无桌斋
肖民,著名作曲家。曾任广州军区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副组长,中国音协广东分会第二、三届副主席。1960年创作队列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被军委总政治部列为全军必唱的13首歌曲之一。歌曲从诞生至今,依然在我军重大的庆典场合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