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类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调查

2017-03-18李浩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习风格教学策略

李浩江

摘 要:学习风格偏好在二语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对教学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知晓自己所教授学生的二语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时,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本文对141名艺术类五年制大专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探查在经过长时间专业学习的情况下,专业学习特点是否会对其英语学习的感官输入通道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感知学习风格偏好,以期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点指向性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大专生 学习风格 教学策略

众多国内外相关文献揭示了学习风格偏好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过程提供了许多建议和方向。现今,由于学习风格的复杂性,相关研究已经延伸到了很多的领域,如认知、情感、心理学等等。然而,因为Reid的相關著作,许多二语学习领域的研究者开始探索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知觉学习或感知学习风格,希望为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课堂方面提供新的方向,使传统课堂成为有效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对感知学习风格的认知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意识到其自身学习风格的差异性,还能使教师有依据地调整教学风格(即教师处理学习任务的方式)以适应或扩展学生的学习风格。以此目的为基础,本文将对141名艺术类五年制大专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有数据理论依据的关于艺术类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偏好分布,以期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一点指向性建议。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集中于对感知学习风格的调查,即个体学习者对新信息的感知、加工、保留的偏好模式。一旦师生双方都认识到了感知学习风格的存在,必将会产生出一种有效的,高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其学术成就和创造力。然而,在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对象都是普通大学生和高中生,而艺术类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受到艺术专业特性的影响,其思维、心态、个性和行为都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语言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又相对薄弱,使人很有兴趣去了解他们的语言感知学习风格偏好到底是什么;他们不同专业的学习特点是否会影响他们最优感官输入通道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学术成就。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点假设:1.艺术类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会有较大的偏向性;2.不同专业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风格偏好;3.学习风格偏好对其英语学习成绩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本文归纳了以下三个基础研究问题:

(1)艺术类学生的主要、次要、最弱学习风格分别是什么?

(2)学生的专业不同是否会造成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3)学习风格和学习成绩之间到底存在着多大的联系?

二、调查对象

来自于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的141名五年制艺术类大专学生被选为调查对象。他们都是完成了三年艺术高中的学习后,升入专科一年级。根据这所学校的艺术教育体系,这些学生分别属于三个艺术专业大类:美术,音乐和舞蹈。其中42名学生来自于美术专业,48名来自于音乐专业,51名来自于舞蹈专业。

调查对象的选择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在经历了三年艺术类高中的学习,很多时间被大量的专业课占据,更加剧了文化的薄弱程度。众所周知,英语这一科目是靠平时的积累才能取得一定成绩的,经过三年的文化课学习,尽管处于一种不太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中,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也会产生相应的学习风格偏好,可以看出,要调查艺术类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这些学生是最具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其次,基于调查艺术专业特性是否会对英语学习风格的偏好产生相应的影响,三种代表性专业的学生被选入;最后,为调查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一些调查对象被分成了优等生和后进生两个小组,分配依据是这些学生的高升专英语考试成绩,这一成绩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重要,是学生经过认真复习和准备之后取得的,可以客观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调查工具

听觉和视觉风格偏好,而后进生选择动觉风格作为最佳偏好,视觉次之。在社交学习风格方面,优等生个体学习风格数值高于小组学习,后进生两种风格数值几乎一致。两组学生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听觉学习风格(mean=39.2000; mean=29.6000)。这一差异对于很多惯于主导课堂讲述的教师来说并不是件很意外的事,因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全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场面并不是个例。OBrien发现约80%的语言教学是通过听觉模式传输的,“甚至当只有10%的学生显示出其最佳学习风格偏好为听觉模式的时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灌输型教学适用于听觉学习者,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模式,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听觉学习风格偏好的学生比起其他偏好的学生更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后进生选择了动觉偏好作为其最佳学习风格偏好(mean=37.8000)。很多前期的研究都探索了动觉学习风格偏好与语言熟练度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多为高语言应用熟练度的学生偏爱通过在真实情景下直接使用语言来学习。然而,在艺术类学生中,这一统计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更多的在于他们更为活跃的个性。成绩不佳的学生在班级里往往是最活跃的一群,对于他们来说,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授是痛苦的。作者常常惊讶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文艺汇演或者运动会等班级或校级的活动中,不论其动机是想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不想被老师所忽略,或是借机实践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不惧怕出丑,还能使整个班级的气氛变得积极活跃。同时,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展现了对动觉学习风格的偏爱,均值仅略低于后进学生(mean=35.5000)。他们还喜欢独立学习,这显示出对学习的自信并有能力独自处理所有学习任务的信心。而后进生倾向于小组学习,如此可以降低语言的局限性和压力并增加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表3中的数据也显示,优等生比后进生有更高的学习风格灵活性。关于学业成绩,Kirby指出,具有混合型感官优势的学生比起单一型更能取得较优秀的学业成绩,因为无论信息以何种方式呈现,都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加工和存储。而后进生则需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偏好。

参考文献:

[1]Reid, J. (1984).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s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pp202-207.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OBrien, L. (1990).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 (LCPC). Rockville, MD: Specific Diagnostic Services.

[3]Kroonenberg, N. (1990). Learning styl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With a focus on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 Unpublished manuscript, Teacher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NY.

[4]Oxford, R. L. (1992). Who are students? A Synthesis of foreign and second-languag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ESL Canada Journal, 9, pp30-49.

[5]Kinsella, K. (2002). Understanding and Empowering Diversr Learners in ESL Classrooms. In Reid, J. (e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Lee, M. S. (1976). Some common grammatical errors made in written English by Chinese students. CATESOL Occasional Papers, 3, pp115-120.

[7]Kirby, p. (1979). Cognitive style, learning style, and transfer skill acquisition (Information Series No. 195).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在二语课程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同时也被研究者频繁用于评估感知学习风格的调查工具有两个,即Reid的“Perceptual Learning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和OBriens的“The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两种工具在某些方面各具相似性和差异性。

“Perceptual Learning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以下简称PLSP)常被用以鉴别二语学习者的感知风格偏好,涵盖了四种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和两种社交(小组和个体)学习风格偏好。这一工具具有很高的有效性,被众多研究者用以调查和评估相关研究中的感知学习风格。工具以自陈式的问卷形式呈现,包含有30个无规则排列的问题,测量六个类别的感知学习风格偏好。每一个问题用五级分制回答,从5到1分别代表非常赞同(SA),赞同(A),不确定(U),不赞同(D),非常不赞同(SD)。每一风格分类有五个问题综合记录被调查对象的应答结果。总分则被累加以测量每一分类的偏好值。但是,PLSP的缺点在于其主要被用以测量本科学生的学习风格,而测量本次调查对象则需有相关用于高中学生测量的调查工具融入,才更能体现此次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The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以下简称LCPC)则恰好是被专门设计以用于测量高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测量工具。这一工具被设计产生后,经过两次修改,“已经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风格偏好测量工具”。LCPC同样是自测问卷,调查三个类别的感知学习风格偏好:视觉、听觉、动触觉(包括动觉和触觉)。问卷包含36个问题,以五级分制回答,从5到1分别为5=总是,4=经常,3=有时,2=很少,1=从不。每个风格分类包含12个问题,受试者完成问卷后,分类数值综合累加后即为受试者的各类别风格数值。而LCPC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它没有在评估问卷中包含社交风格偏好这一分类,而作者认为社交学习风格分类是影响二语学习有效性的极重要因素。

两种问卷各自被专门用以测量大学生和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偏好的原因在于,各自问卷的问题设置突出反映了大学及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学习经历。然而,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学习者以自然的、惯常的方式去学习、加工、储存新信息和新技能,这种风格是持久稳固的,并不会因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的改变而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换言之,通过两种测量工具得出的受试者的学习风格结果很可能不能客观反映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因为学习风格是相对稳定并不随时间而发生改变的,而两种测试工具的问题设置则在教学模式和内容等方面存在描述的差异,会使调查对象在答卷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自然偏好做出选择。而且,在云南艺术学院附艺校就读的艺术生已经提前体验了大学生活: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住集体宿舍,与大学生分享相似的校园环境,接受大学的学校管理。所以,谈及社交学习风格偏好,如果人际关系会对学习风格产生巨大影响的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本次调查中的受试者已经具备了和大学生相似的社交特性。综上所述,选择艺术学校五年制大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经过三年的艺术类学习,已经长时间受到了各自专业特性的影响;2.刚升入专一,使其既具备高中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又因为在一个类似大学校园的环境下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程度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社交风格;3.要调查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这些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调查对象。根据以上分析,一种以LCPC为基础,充分综合了PLSP的社交风格问题以及一些重要论点的新调查工具被设计出来,无序排列,并在借鉴已有中文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相应的修改,成为了一份较全面、精确且具代表性的知觉学习风格测量工具。此工具包含三个感知偏好(视觉、听觉、动觉)和两个社交风格偏好(小组和个体),46个问题(每个知觉分类包含12个问题,每个社交分类包含5个问题),受试者以五级分制答卷(与LCPC一致)。答卷結束,所有分值累加以测量各种风格的偏好值。同时,一些调查对象升专考试的分数也被当作数据用于测试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关联。

四、调查过程

141名调查对象在本学期末被召集,在作者的监督下开始了调查活动。在问卷分发前,所有受试者都被告知他们的个体学习风格将帮助其轻松完成此次调查,作者简要介绍了感知学习风格偏好的概念,以及这次调查结果对师生双方的价值和重要性。其次,为了消除受试者对于自己被“分类”或拥有“错误的”学习风格的担忧,作者解释了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这一事实,问卷设计出来不是用于区分他们的智力以及学习成绩的,而是用来帮助他们确定什么是个体最佳的学习方式,帮助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在受试者被消除顾虑并产生对自己学习风格的兴趣时,他们被告知如果知晓自己的最佳学习风格并避免使用一些无效的学习方式,他们会变成更好的语言学习者,所以在回答问卷过程之中,诚实作答才能产生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来确定每个学习者特有的风格特征。问卷分发后,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同时如果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可以随时提问。他们被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问卷,靠第一印象来回答每个问题,然后累加每一风格的数值。时间结束后,所有问卷被收集起来,逐一审查,结果所有问卷都为有效问卷。随之数据被输入统计程序(SPSS 10.0)进行加工。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和标准差,被计算出以概述受试者对于每个风格类别的反馈,并确定何种感知学习风格属于主要风格,次要风格和可忽略风格。

五、学习风格变量的总数据描述

此调查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艺术类学生的主要、次要和最弱学习风格?对于一个希望用语言学习风格偏好来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教师来说,掌握学生大概的知觉学习风格变量是很有必要的,对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表1显示了受试者学习风格变量的均值,从中可观测出受试者感知学习风格偏好的分布。

可发现,在三种知觉学习风格中,受试者们把视觉学习风格(均值=38.4965)选作最佳风格偏好,把动觉风格作为次要风格偏好,其均值几乎与视觉风格偏好相同(均值=38.2695)。而听觉学习风格则被认为是最弱的风格偏好。对于两个类别的社交学习风格偏好,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个体学习作为主要偏好,而小组学习则不被多数学生喜欢。受试者选择视觉学习风格作为最佳风格偏好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化,教育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Lee指出,中国文化强调视觉模式是源于其强大的象形文字体统,所以中国文字书写中的绘画天性可能是造成中国学生视觉风格偏好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语言学家从哲学领域指出,大部分的学习者在学校中被要求僵硬地抄写和复制笔记,以迎合孔孟思想中“以师为尊”的训条,即传统的中国二语教学是一种以读和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小开始,中国学生就被要求做大量的读、写作业,如果他们可以阅读和记录下所接受的信息和教导,则能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们肯定倾向于阅读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做笔记,记录老师对于语言点的解释。当独自学习时,他们会选择阅读教科书和相关材料,甚至反复地抄写新的词条和课文,以使其集中注意力并记住所学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风格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中国学生养成视觉学习风格偏好的主要原因。另一反面,传统英语考试体系对视觉学习风格的影响也不应被忽略。不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试卷都强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测试,即使有所改变,读写也在试卷中占最大分值,由此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甚至是教师,一贯重视视觉学习。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擅长于读写而不会听说,在一定程度上,这违背了语言的本质。这些现象进一步证明了数据分析的结果,即大部分中国学生以视觉语言学习风格为最强学习风格,而以听觉风格为最弱学习风格。作者认为,知识的直观化和可视化可以极大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的合理、有效运用,则更加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的最佳语言学习风格,可以使他们长时间专注于可视化的教学内容,清晰地理解课堂活动,积极配合教师使教学效率更大化。

动觉作为仅次于视觉的学习风格则应归因于受试者的年龄,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因素。尽管课堂上的动手活动,如抄笔记,会对动觉学习风格的产生起一定作用,但受试者的年龄和个性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所有受试者的年龄都在19岁左右,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丰富,渴望探索未知事物。他们热衷观察、触碰、感受与实践,尤其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其活跃性又高于普通专业学生。更积极、更开放的个性与对所学知识的掌控欲是这些学生的显著特点。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讲几个小时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动觉学习来掌握知识。而且,随着素质教育与交际教学法的引入,二语教师都会刻意地设计一些以实践和讨论为主的教学活动,以此来赋予学生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动觉学习风格的形成。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艺术类学生有相对积极的个性特征,但同样也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特别薄弱,一旦存在使其丢脸的几率,他们则会迅速变得内向。因此,艺术类学生仍然倾向于个体学习,不喜欢参与公开讨论或者与别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以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并不是主要偏好,虽然个性开放,但很多受试者选择了个体学习作为其社交学习风格的主要偏好。另一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集中化,统一化的课程设置及各级学校的入学考试体系。所有的学习活动往往都围绕着通过考试来制定,而考试成绩则被认为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和地位,在灯下长时间的专注苦读被认为是一种难得的勤奋和美德,而这种美德属于个体学习风格偏好。

六、不同专业艺术生的学习风格偏好比较

美术、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组成的班级,其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往往使任课教师认为艺术专业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艺术类学生在学习和加工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些专业学习习惯和技巧。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被教授的专业课程,包括素描、速写、色彩等,都是图像化的教学,而且培养对画面的敏感性和构图感一直是专业教师的要求之一。这样的专业特性是否会使学生逐渐养成优异的视觉通道使用能力,从而选择视觉学习风格作为其最优学习风格偏好。为了证实这一假设,来自三个专业班级的学生被分類,相关数据同样用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以期探求不同专业学习特点是否会对学习风格偏好的分布产生影响。表2即展示了相关数据:

中的数据可看出,在三种知觉学习风格中,来自美术专业的学生选择视觉学习风格作为最佳风格(mean=41.3333),动觉次之(mean=37.2917),而音乐和舞蹈的学生则以动触觉学习风格为最佳偏好(mean=38.4286/

39.0588),视觉次之(mean=37.5208/37.0784)。三种专业学生的最弱学习风格全都为听觉学习风格。在社交学习风格偏好方面,三个班的数据都是相同的,个体学习风格最佳,小组学习风格最弱。

如前面所提到的,云艺附艺校的五年制大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被专业科目所占用。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渐渐养成的一些与专业特点相关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肯定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风格偏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选择或被选择投身于相应的艺术专业学习中,是因为他们在某些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天赋和才能。换句话说,拥有相对较敏锐的感官通道是他们的优势,如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视觉感知能力;音乐学生则须具有杰出的听觉和动觉感知能力以应对声乐和器乐两种专业门类的学习;在舞蹈学习方面,动觉感知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所以,以十数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为基础,作者假设如果专业学习能力和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产生影响的话,那么偏好分布应该是这样的:美术学生以视觉感知学习风格为最佳输入通道,音乐学生以听觉感知学习风格为最佳输入通道,舞蹈学生以动觉感知学习风格为最佳输入通道。众所周知,影响学生知觉学习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复杂的,几乎六种风格模式都在被使用。然而,从表2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专业特征对于学习风格偏好的影响是显著的。与假设相似,美术和舞蹈的学生最强感官通道为视觉和动觉,原因在于美术专业要求学生在经过特定的练习和培训后能强化视觉感官通道,而舞蹈需要个体的动觉才能,并要求通过艰苦的训练并参与各种演出来强化肢体表达能力和动觉感官通道。所以,尽管不是所有学生的共性,但大部分学生会下意识地运用他们最强的感官通道来学习外语。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视觉作为他们的最佳风格偏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和教学方式的影響。但与其他两个专业的学生对比,音乐专业学生的听觉感官输入通道的均值是相对较高的(mean=36.4762)。这表明一些声乐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听觉学习风格为最佳风格,而器乐专业的学生则选择动觉风格为最佳风格(mean=38.4286)。同时,听觉感官的低标准差(3.7302)和动觉的低标准差(3.3940)表明在两种风格模式里,偏好的分布是较为均匀的。所有学生的社交风格偏好都选择了个体学习风格。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他们薄弱的英语基础,这些前文已提及。美术学生的个体学习风格偏好均值最高则是因为习惯了一种安静的、完全独立的作画环境,个体独立学习使他们感觉更舒适。

知晓感官学习风格偏好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分布,可以为教师教学方式和风格的调整和制定提供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使之更迎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然而,本文对于学习风格与专业特性的关联性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还需进一步观察以得到更精确的统计数据。

七、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风格偏好比较

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习风格偏好差异性一直都是知觉学习风格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否被认为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模式存在密切关联。为了得出一个明确的数据,学习成绩差异性的数据统计分析在文章的最后被做出。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艺术类学生学习环境和课程安排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好,甚至可以说很糟糕。比起普通中学的学生,艺术生中所谓的好学生也仅是相对其他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只有十名学生被选中作为优等生,相应的十名后进生也被选出。两组学生数据统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

猜你喜欢

学习风格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焦点及新思路
学习风格对大学计算机课程MOOC学习的影响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