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强化革命类纪念馆教育功能
2017-03-18席小林赵湘萍
席小林+赵湘萍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新的纪念馆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提升,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是对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革命类纪念馆;教育;功能分析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革命类纪念馆的功能在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使每一个人勿忘传统,尊重历史,而如何强化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环境下,革命类纪念馆如何以深刻生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不断地发挥着革命类纪念馆的作用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教育的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
一、深化认识,更新理念,生化展览的内容
(一)深刻的挖掘展览的内涵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人们对于事物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样一些革命类纪念馆如果继续使用上个世纪的一些陈列手段,人物依然是千篇一律,而在内容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样就会给观众造成一种视觉疲劳,而且纪念馆展览的内容也需要与参观者产生共鸣,否则就难以达到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因此革命类纪念馆要在保证革命特色的基础上,对于展览的内容不断的升华,从新的理念出发,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在纪念馆陈列的过程中,还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来进行深层次性的挖掘,對于一些展览的闪光点也要进行强化,要推陈出新,使前来参观的人们愿意看、愿意听、爱看、爱听,这样才能够发挥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作用。
(二)对于人物个性要进行重点升华
革命类纪念馆要在内容上对其进行升华,对于一些典型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要进行深刻的刻画,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著名的、有着一定突出特征的人物一定要进行重点提炼。例如,中共七大后,党中央、毛主席派林枫率领干部团1200余人北进,一路翻山越岭,绕过敌伪,日夜兼行,历尽艰辛,这样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行军,我军比国民党军队早四十多天进入沈阳,为开创东北根据地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再例如杨靖宇牺牲被敌人围剿的时候,被重兵包围在了山上,在食物紧缺,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战斗,五天五夜之后,杨靖宇光荣牺牲,这种精神就应该被称赞,像是这种比较鲜活的形象就应该强化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使当代的人们学习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革命纪念馆在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个性化的手段来将一些感人的形象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这样就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能够在深刻的印象中来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教育。
二、更新陈列理念,改变展览的形式
(一)将内容与形式进行完美的结合
革命纪念馆陈列的内容决定着展览的形式,也是整个展览的灵魂,为了更好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来展现出展览的内容,纪念馆在陈列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领略陈列的特点,这样就要使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增加整个展览的可看性,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例如东北的革命纪念馆,在前厅的左侧使用的是万里长城来展现我国的抗战历史,在右侧使用的是白山黑水来充分的展示出我国东北地区的抗战历史,在上面有着两个火炬,这两个火炬表示的会永远的革命烈士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在革命纪念馆的正前方,是无名烈士像,这代表了我国东北战场上为了抗战的胜利所牺牲的战士,全景展现了在黑白山水间的革命烈士为我国的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抗战的胜利是用无数的革命鲜血换来的。林枫故居利用正房通过140余幅图片和60余件文物对林枫生平事迹进行了讲述,与此同时利用厢房复原了林枫家里的状况,通过情景复原,再现了民国时期的景象,前来参观的人们就能够瞬间的被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这些陈列充分体现出那一时代的特征,就能够为前来参观人们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文物的展现形式也是陈列的关键
革命类纪念馆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文物的陈列,有些历史文物充分的展现出了当时的历史特征,与其它的教育媒介有着显著的差别,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对于能够反映历史特征的文物藏品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的,这与古代历史文物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可以与需要纪念的事件与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纪念馆展示这些文物,纪念馆的陈列就可以从文物的组合以及版面入手,对于相应的事物资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的展现出时代的内涵与主体,对于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要重点的进行研究,还要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和相关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这些文物成为一种特定环境中的文物,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了其震撼力和真实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三、以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纪念馆教育职能的有效实现,离不开讲解。好的讲解可以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将陈列中的闪光点有效突出,甚至可以弥补陈列中的不足。通过展览,将复杂的信息以一种可以激发个人兴趣的内在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对观众进行“陶冶”教育,使观众处于一种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因势利导、逐步渗透,从而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展览中来。
(一)高素质、专业化的宣教人员队伍建设
好的讲解员要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丰富、熟练的业务知识和宣讲技巧,并且能根据观众的年龄、兴趣、需求和文化层次结构等的不同,做到因人施讲。为此要对讲解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让讲解员首先了解展览的内容、感受英雄的精神、体会烈士的思想,力争走进他们的内心,努力实现讲解员到“宣教工作者”的转变,使讲解转变为心灵的表述,把讲解员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把陈列转达讲述给观众。
(二)因人施讲的讲解技巧
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不同,其关注点自然不同。讲解内容应和了观众的关注点,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走进观众的心里。陈列展览需要有多种侧重面的讲解词,面对博物馆、纪念馆同行专业人员、学生、干部、外地游客、外宾等各种不同的人群,千篇一律的讲解词和同一种讲解方法显然是不适宜的。这就需要讲解员熟练掌握展览的内容,运用不同风格、不同侧重点的讲解及各种语气、方法的讲解技巧,把握不同类型观众的心理特点,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三)多种多样的宣教形式
口述讲解仅为宣教工作一种传统的讲解方式,已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例如从20世纪七八年代烈士馆巡展小分队四十年的流动展览历史,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曾深入工厂车间、农村田野、边防哨所等地巡回展览,成为我省革命类纪念馆的一面旗帜,成为阵地宣传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形式,这对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在讲、唱、跳、演相结合的宣教形式和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多媒体网络应用、互联网+数字化博物馆等多样的宣教手段越来越活跃,已走进很多纪念馆。在《红旗?热血?黑土》展览中,以抗联歌曲合唱团在展厅为观众现场演唱的形式,创造性地在展览中融入了抗联歌曲演唱的特殊宣教手段;“九一八”的专题专场演出,“八一”的历史影片播放,以及通过手机进入数字博物馆等,配合宣讲将观众引入特定的历史情景中,让人们感受其峥嵘岁月,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以更加贴近人心的方式与观众进行沟通,达到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完美体现。
四、结论
通过对我们优秀、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开发、整理、保护和利用,以博物馆、纪念馆为阵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为社会服务,使我们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一代一代不断地传承下去,使民族精神广泛传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持,这是我们当代文博工作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周欢.论革命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曹静.论革命类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