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2017-03-18张小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峡自然段板书

张小红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三峡秋天独特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5.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你们可曾想到,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数不胜数。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初步了解三峡。

本文写的是三峡秋景,那三峡在哪儿?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通过预习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资料,教师概括性地对学生的介绍进行总结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师生合作理解学生初读课文时找到的生词。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受三峡的美

1.默读课文,想想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

2.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的,三峡秋天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丽)

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景色的呢?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并回答。

3.让学生用横线画出体现时间顺序的词语。

4.小结: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的景色。(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五)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并说一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2.学生汇报:成熟

3.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峡的秋天来了,作者按时间顺序将三峡不同时间段的美丽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了描述,下面就请同学们感受三峡的美。

学习2-7自然段

早晨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从书上找一个词语来体现三峡早晨的特点(明丽)

2.哪些词语或句子能体现明丽的特点?说一说。

3.在橘柚树的变化中,让我们感到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板书:橘柚树——明丽)早晨的三峡,色彩斑斓,明净艳丽。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

4.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请大家像他那样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

6.生汇报学习方法。(读课文-找特点-说感受-读意境)

7.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我们就这种学习方法,去自学后面的三个时间段,并在书上用笔将描写的特点勾出来,一会儿进行汇报。

中午

1.谁来读读三峡中午的景色?指名读文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写出了三峡中午的什么特点(热烈)?描写了哪些美景(阳光、长江),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3.学习比喻句,理解“呼啸”感受热烈的气氛,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读出来?指名读课文。

4.这么热烈的气氛请我们男同学来读一读,女同学静静地听,感受感受我们男同学热烈的气势。

下午

1.刚刚我们还沉浸在三峡中午热烈的气氛中,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已经是下午了。请同学们默读下午的这部分,想想下午的三峡有什么变化?(雾升起来了,长江平静了)学生汇报

2.看看这段话,哪个字能体现出影子的动态?( “拥”形象地写出了影子的动态,也显示出雾中三峡的宁静。怎么來处理这个拥字)此时,笼罩着一层雾的三峡就像一位穿着纱衣的仙女,朦胧而优雅。

3.请同学们用不同方式来朗读。

夜晚

1.走过白天的明丽和热闹,三峡的夜终于来了。想一想,三峡的夜又给你带来哪些特别的感受呢?(特别的宁静如沉沉欲睡、都像惊醒了一般)

2.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夜的宁静来。指名读。

3.三峡的夜是如此的宁静而当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指名读第6自然段

4.读得真不错,那么从这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5.在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作者用了“像……又像”两个比喻,把月光的清冽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你能用“像……又像”说句话吗?生造句

6.作者也正是抓住了月光的特点,运用生动恰当的比喻将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遐想连篇。在这部分,作者还用了几个动词,形象地体现了山的高耸、月的清冽,看看谁能先找到?(泻、飞降、挂)

7.对了,作者以动写静,让文章更生动。我们细细欣赏了月夜,体会到月亮的色彩、形态是那么素淡优雅、超凡脱俗。那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生读文,互相评价。

8.这么美的月夜,请我们班朗读好的同学来范读一下,大家仔细听感受他读时的语调和语速。

9.生齐读。

真令人陶醉!老师仿佛看见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这一天,正是——中秋。课文前面告诉我们时令是秋天,结尾在具体点明是中秋,首尾呼应。中秋的三峡时而宁静轻柔,时而翻滚呼啸,能够随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五、积累内化,回归美

1.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呢?

2.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用最优美的词汇,也表达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一篇主体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仔细品味,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早晨的段落,注重引导并总结学习方法,为后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指导教师:刘小丽)

猜你喜欢

三峡自然段板书
秋天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春到三峡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美丽的秋天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