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03-18张伦玉

医学信息 2017年5期
关键词:炎琥宁手足口病干扰素

张伦玉

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A组应用干扰素治疗,B组给予炎琥宁治疗,C组实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C组患儿总有效率同A组、B组患儿比较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干扰素;炎琥宁;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感染性强等特点,在儿童中可呈现出暴发流行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患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3]。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增加和严重趋势,2008年我国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目前临床仍缺乏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4]。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治疗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其中A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为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15±1.09)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56±0.35)d;B组男16例,女8例,年龄为2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24±1.15)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1.32±0.26)d;C组男15例,女9例,年龄为3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59±1.42)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44±0.29)d。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手足口出现疱疹等,同时排除心肌炎、肺炎等其他疾病,无先天性缺陷。三组患儿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儿均给予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A组患儿应用干扰素(天津华立达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号:R0140602)治疗,剂量为80000 IU/kg,1 次/d;B组给予炎琥宁(晋城海斯制药,生产批号:H20064546)治疗,剂量为1 mg/(kg·d),将炎琥宁溶入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1 次/d,C组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给药剂量及治疗方案同A组、B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治疗效果判断标准[5]:①显效:治疗48 h,食欲显著改善、溃疡变小、口腔疼痛消失、退热,治疗3 d愈合;②有效:治疗48~72 h食欲改善、溃疡变浅、退热,治疗5 d愈合;③无效:治疗72 h后,食欲未见改善,5 d溃疡不愈合,治疗3 d无退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和手足疱疹消失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2.50%、B组患儿者总有效率为58.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三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A、B两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各指标较A、B两组均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最早发现于新西兰,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引起手足口病的因素多样,主要因素为肠道疾病,研究显示[6-7],不同病毒导致相同疾病目前在临床无法做出诊断。手足口病发病不分季节,传播方式多样,其中夏季和秋季发病率较高,多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多数患儿病情轻,预后良好,仅少数患儿病情重,预后差。

干扰素为DNA重组技术形成的水溶性蛋白质,可抗DNA、RNA病毒,提高T细胞和K细胞活性,产生淋巴细胞,防止感染的细胞病毒传播,同时干扰素具有增强细胞活性、抗病毒的功效,应用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可取得良好效果[8]。炎琥宁具有抗感染、清热解毒、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功效,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形成鸟苷酸,从而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两者合用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一种药物[9]。

本研究显示,C组患儿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同A组、B组患儿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春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病毒学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1):1018-1020.

[2]王瑞娟.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763-764.

[3]邓静.干扰素α-2b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診断与治疗,2016,27(11):2046-2047.

[4]刘辉保,符卫民,熬小冬.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3):78-79.

[5]黄春琳,吴庆灵.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1):39-41.

[6]陈杏桃,彭德峰.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4):2644-2646.

[7]张小丹,田亚坤,熊芳,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4):404-407.

[8]王佳.干扰素联合炎唬宁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6):1234-1236.

[9]高秀丽,张建刚,唐春萍,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配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2A):53-54.

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炎琥宁手足口病干扰素
2010~2015年炎琥宁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