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特征的研究分析
2017-03-18杨春金
杨春金
一、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1. 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与数字运算,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前提条件,而小学数学就是要锻炼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进行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能够锻炼学生基本的数字运算能力,为日常生活中的运算打好基础。
2. 是开发学生智力,实现后续有效学习的要求。
数学思维的锻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数学课堂中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应用也能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好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能够为今后更深层次、难度更大的数学课题学习奠定基础,也才能更轻松有效地解决其他程度较深的数学难题。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将同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类,组成一个集体,统一安排课程。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管理,也利于团队合作,但是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所有人的学习习惯和需要,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挥。课堂形式的古板让数学教育的应试现状依然严重,课堂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三、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首要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優质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适时的引导作用。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授业传道为辅,学生对于课堂有着主导性作用。和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单一的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背公式不同,新时期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的教学。在“找摆三角形的规律”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设计“摆三角形”学习单作为“脚手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自学。学习单上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别画1~10个三角形,并用“△”表示所摆的三角形,用算式表示各用了几根小棒,还设计了思考题“完成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在课始阶段,教师就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预习、自学情况,再请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汇报、交流互动,上台的小组长先汇报,其他成员在一旁及时补充互动,小组长还可以请没上台的学生来做补充,把学习单中的问题逐个解决。这时,教师不是把课堂直接扔给学生,而是在一旁当学生的助手,哪个学习环节需要教师,教师就在哪个环节出场。教师的出场也只是做些点拨、提示与引导。例如,当学生在分享“发现了什么?”时,没办法把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进行分享,教师就要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补充完整,并帮助他们在探索中达成思维发展的目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思维偏离了课堂,教师要及时关注并做适当提醒。如此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自然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实现了自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课堂教学模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在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都洋溢着满满的热情和渴望,教师能够通过新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提起兴致。在新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整合资源,采用新科技、新思想展开数学教学任务。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于“比较”的知识点,比较并非是对事物性质、特点与不同点的罗列。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高矮胖瘦、长短大小等的比较,学生理解起来会较为抽象,更会导致他们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感到索然无味。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收集、播放相关动物、植物影像或图形,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实地参观拍照,让学生直观鲜明地感受事物之间的不同对比,这样的方式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3. 课堂情境创新,引发学生自主探索。
优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数学阶段性学习的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学习,并寻求答案。对于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是考验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也有高低之分,因此,教师掌握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技巧是影响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教师上课时带来5包糖果,每包里面有8颗。课上,教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选出了4位获胜的同学上台,给他们颁发奖品,4个人分5包糖果。在教师给每人发过1包糖果时,拿着手里剩下的1包糖果问学生:“现在多了1包糖果,怎样分给他们才算公平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拆开再分!”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将糖果袋拆开,按照平均分的方法给他们每人分了2颗。这时,教师提问:“现在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他们4个人每人分到了多少糖果?”学生开始思考,很快,便有人举手了,准备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没有直接裁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开始呈现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恍然大悟,明确了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讲解本课知识点,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优质数学课堂的构建和创设,通过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合理地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实现因材施教,达成优质课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