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教学常识

2017-03-18郑金洲

新教师 2017年1期
关键词:常识德育方法

郑金洲

常识是基本知识,一般来说,为人所共知。它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不太引人注意,甚至我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常常忽视它的存在。教学常识也是如此,它支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学实践的开展。由于它过于平常,过于不显眼,过于“低调”,不太为教师注意,一些教育理论研究者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忽略。但是,常识毕竟是常识,忘却它,不等于它不存在;忽略它,不等于它不发挥作用;违背它,不等于不受到惩罚。不断地温习常识,回到工作的“原点”、研究的“起点”,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常识之一,教学是师生双边开展的活动。只要学习过教育学,对“教学”的概念有所了解,大家就知道,教学是师生双边开展的活动,既有教,又有学,教与学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换句话说,一味地谈“学”,仅仅把教学看作是“学”的活动,教学就变成了“学习”或者说“自学”;一味地谈“教”,仅仅把教学看作是“教”的活动,教学就变成了“教训”或者是“说教”“教唆”。从当下来看,简单地把教学归之于“教”的行为,已不多见,倒是把教学归之于“学”的行为,大有人在。为数不少的教学改革,打着以学为本的旗号,倡导在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过程中把“学”作为唯一圭臬,把“学”作为唯一旨趣,把“学”作为唯一追求,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都以“学”马首是瞻。关注学、重视学、指向学,无疑都是非常重要且正确的。但“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侧面,双边中的“一边”,假如对“教”不做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不把“教”与“学”有机统一在一起,“学”其实也是很难落实的。我们似乎需要改变一个倾向,好像讲“学”才是改革,才是创新,讲“教”就是保守,就是因循守旧。

常识之二,方法是渡河的工具。毛主席当年说过,方法是渡河的工具,我们的目标是要渡河,无论是桥还是船,都可以拿来使用。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是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的。内容决定方法,方法服从内容,内容与方法一道指向要达成的预期目标。这也意味着,方法是没有好坏、高下之分的,只要目标、内容需要,就可以运用在实际教学当中。今天的教学当中,单一性方法是有一定市场的,以前的教学可能“满堂灌”居多,当下有的教学演化成了“满堂问”,也有的成了“满堂闹”。单一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好的课堂永远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在中小学课堂上,四种策略和方法是常用的:讲述、提问、讨论、角色扮演。这四种策略和方法,拿出一种来看,总是既有其优点,也有其欠缺,都是一把“双面刃”。讲述,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知识,可以缩短学生靠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的时间,可以很快实现知识的再现与复制,但讲述无法真正启发学生思维,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落到实处。提问,可以启发思维,让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学问,批判性地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但假如没有知识的讲述作为铺垫,没有相应的理论作为基础,提问也较难以深入,更难找到相应的答案。讨论,可以增进互动交流,在相互启发、智慧分享、思维碰撞中认识问题,但讨论如果没有围绕既定问题展开,或者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或者欠妥当,讨论要想深入,就很困难。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学的现场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容易烘托课堂气氛,但假如讲述的知识不到位、提出的问题不合理、讨论也没有开展,角色扮演也很难收到预期成效。还是回到“方法是渡河的工具”这一常识,在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巧妙选择各种方法,才能使课堂变得丰富、立体。

常识之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不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就如同给人鱼不如教给人捕鱼的方法一样。老祖宗的这一智慧,在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知识固然重要,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无由发展,智慧无法形成,思维难以扩展。我们经常讲知行合一,其前提也是首先做到“知”,在“知”的基础上去“行”,当然“行”中也会形成“新知”。但是,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以知识的获得为目标,把知识点的分解作为唯一的教学取向,教学过程简单演化为知识授受的过程的话,无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不良影响。“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这句话,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习力是今天世界公民应具备的首要能力,持续不断地学习是每一个人融入世界、改变世界的必备工具。缺乏学习动力、失却学习兴趣、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就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一定是学习能力强的人;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是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人。这段时间,大家对核心素养比较热衷,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素养要求。在我看来,学习素养是学生最为核心的素养之一。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们既要教知识,更要注意教方法。在引导学生了解既定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正向的学习情感,真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离开校门,还能将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精神追求,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常识之四,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经过一百多年的传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这句话,已经成为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也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常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德育活动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德育介入的单一知识授受也是不存在的。教学活动中,“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是基本的表现形态。用新课程改革的话来说,就是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是高度统一的,知识掌握、态度养成、价值观引领、意志培养是统合進教学目标之中的。但在实践中,却不乏违反这一常识的现象,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从事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活动,教学重在知识传递,只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学也就完成任务了;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思品课教师、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校园文化的事情,与自己关联度不大,只要相关教师做好工作就可以了;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就是要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选择这样做的依据到底是什么,用不着太关心,也没必要让学生知道。凡此种种,都是在做着“无教育的教学”,或者是“无教学的教育”。德育是应该弥散在学校的方方面面的,是需要体现在各门学科及各种具体活动中的。全员德育,德育一体化,是德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常识。

常识之五,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朱熹在《论语》注释中所说的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因材施教。虽然前几年也有专家撰文,认为因材施教强调了“教”的因素,忽略了对学习者要成为什么人的考虑,对“学”重视不够(卢晓中:《反思“因材施教”》,《中国科学报》2014年2月17日),但从教学活动来讲,尤其是对“教”这一方的要求来看,无疑“因其材,而施其教”是基本的常识。古人云,百人百姓,百姓百性,千人千面,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面貌,有着不同的性情,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也有着不同的愿望和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相同或者统一是相对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教学,或者,进而言之,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费孝通先生当年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意是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是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美,最后达到一致和融合。费先生这一说法是就文化来讲的,其实也完全适用于人与人的关系,适用于教学中如何看待和处理学生之间的差异。现代学校是工业化的产物,是在大机器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强调整齐划一,注重秩序规范,把进度、效率作为教学的重要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育的发展、学校的进步,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没有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的旨趣。实施差异化教学、开展个性化教育,是教学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趋势也是“各因其材”教学常识的回归。

常识之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一旦養成恶习,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也可以理解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终生的教师。这句话意味着,承担教育教学职责,远不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家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影响巨大。我们大家知道,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习惯、形成的秉性、获取的知识信息等,已经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一个人一生永远不可能背叛他的家庭,这种说法虽然并不见得非常准确,但无疑有着一定道理。一个人可能在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方面最终会揖别原有的家庭,与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为人处世、生活方式、性格习惯等永远会打着深深的家庭烙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大力发掘家庭的教育教学潜能,不能把学校看作是教育教学职责的唯一承担者,而需要动员家庭及社会方方面面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而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当下,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动辄批评教育、指责学校、抨击教师,许多家长没有切实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在孩子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没有认识到如何与学校一道形成教育教学的命运共同体。

以上仅仅是以列举的方式,就教学中的六个常识进行分析,其实类似的常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温故而知新”。

(责任编辑:林彦 黄哲斌)

猜你喜欢

常识德育方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回归常识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