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1”国家的差异性与“精准”的经贸合作

2017-03-18孔寒冰

世界知识 2017年1期
关键词: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中东欧

孔寒冰

“精准性”主要是指中国同中东欧16国在各方面的合作要互需互补,规模和档次适度,而基本前提是对中东欧16国的多样性和中国与它们的差异性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而不是脱离这些因素进行政治论证或学术论证。

2016年10月,我到布达佩斯进行学术访问。在交流中,一位匈牙利学者问我:“修建匈塞铁路的目的是什么?有多少匈牙利人想坐火车去塞尔维亚,又有多少塞尔维亚人想坐火车来匈牙利?”这只是他一个人的疑问,可不必做深度解读,但却使我联想起近十年来自己在中东欧国家进行学术考察时的所见所闻,进而也引发我对时下极为火热的“16+1合作”的思考。11月,李克强总理在里加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表示,五年来,“16+1合作”日趋成熟,积累了值得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即平等协商、互尊互助,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携手同行,联动发展、共创共享。对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顺畅发展、合作卓有成效来说,这些经验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保障。但是,“16+1”的“关系”与“合作”是双方构建的,而对方又是一个国家群体。所以,当从具体操作层面考虑这种“关系”与“合作”,特别是对于有效的经贸合作来说,了解中东欧16国间的差异和中国同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16个合作对象国之间的差异性在哪里

在中东欧16国中,13个由原地缘政治上的东欧国家演变而来,3个由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演变而来。其中,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五国是原来国家但改变了国体和政体,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诞生于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诞生于1993年,塞尔维亚和黑山诞生于2006年。在地理分布上,这16个国家分属于波罗的海、中欧和东南欧。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除了这些之外,16国之间还有多方面的差别。第一,国家规模上的差异性大。根据2014年?2015年的数据,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面积最大(分别为312679平方千米和238391平方千米)、人口最多(分别为3849万和1994万),领土面积最小的两个国家是斯洛文尼亚和黑山(分别为20273平方千米和13800平方千米),人口最少的两个国家是爱沙尼亚和黑山(分别为131.3万和62.5万)。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大。16国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居前两位的是波兰和捷克(分别为4747.83亿美元和1818.11亿美元),而后两位是马其顿和黑山(分别为100.86亿美元和39.93亿美元)。人均GDP最高的是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分别为19207美元和20434美元),而最低的是阿尔巴尼亚和波黑(分别为4661美元和3866美元)。

第三,文化归属上差异大。16国的民族和宗教比较复杂,文化归属也各有重点。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和新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阿尔巴尼亚和波黑是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三种主要宗教并存,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占多数。

第四,回归欧洲程度的差异大。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加入了北约、欧盟和申根区,其中,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还加入了欧元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加入了北约、欧盟。阿尔巴尼亚和黑山(2016年5月签署了加入北约的协议)加入了北约。

这些差异也造成了16国的多重复杂性。第一,许多国家的内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影响新国家的建构和社会发展,如马其顿、波黑等国。第二,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影响着地区的合作与稳定,如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关系、阿尔巴尼亚与塞尔维亚的关系、斯洛伐克与匈牙利的关系、匈牙利与罗马尼亚的关系等。第三,这些国家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各国与欧洲国家、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国的关系并不是等量齐观的,亲疏远近差异各有侧重。

中国与它们之间的差異性在哪里

对于“关系”与“合作”来说,中国与16国各方面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也不可忽视。就差异性而言,中国是亚洲的大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16国都是欧洲的中小国家,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此外,中国与16国还有一些非常明显但似乎又不为人所关注的差异。第一,国家规模相差巨大,无论从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能反映出来。第二,经济总量相差巨大。2015年中国GDP总量是10.866万亿美元,是16国总量(约1.472万亿美元)的7.38倍。不过就人均GDP而言,中国是7990美元,只强于保加利亚、黑山、马其顿、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波黑,远远落后于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就互补性而言,中国与16国互不为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头四名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而16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除了是阿尔巴尼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之外,在其他15国中的排位都在四名之后,它们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中国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的商品总值分别为3960.62亿美元、1493.91亿美元、1003.33亿美元、727.03亿美元,而出口到中东欧国家最多的四个国家是波兰(142.57亿美元)、捷克(79.93亿美元)、匈牙利(57.64亿美元)、罗马尼亚(32.23亿美元),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两国分别是20多亿美元,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分别是10多亿美元,其余的国家都是4亿美元以下。向中国出口商品最多的国家前四位分别是美国(1950.61亿美元)、韩国(1901.09亿美元)、日本(1629.20亿美元)、德国(1050.13亿美元),而中东欧国家中的前四位是斯洛伐克(33.76亿美元)、匈牙利(32.60亿美元)、捷克(29.87亿美元)和波兰(29.35亿美元),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分别是15亿美元和10亿美元,其他国家都在3亿美元以下。

这种互补性弱也表现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位居2014年中国学生留学对象国前八位的分别是美国(260914人)、澳大利亚(90245人)、日本(89788人)、英国(86204人)、加拿大(42011人)、韩国(38109人)、法国(25388人)、德国(19441人)。但是,同期到中东欧16国的留学生总共才1615人,其中波兰608人、匈牙利490人、捷克240人、罗马尼亚96人、爱沙尼亚63人、保加利亚41人、斯洛伐克24人、斯洛文尼亚16人,去中东欧其余国家留学的平均人数不足5人。反向的数据,笔者没有统计,但可以断定的是中东欧16国学生留学的对象国是西欧和美国,到中国来留学的数量不多。

当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巨大的差异性是“先天的”,但较弱的互补性主要则是“后天的”。这种特征是客观存在,也是中国同中东欧16国发展“关系”与进行“合作”的基本前提。

“16+1”经贸合作的“精准”性在哪里

多样性、复杂性是中东欧地区的突出特征,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各方面的差异性巨大。“16+1合作”就是建立在这种多样、复杂和差异基础之上的,范围覆盖多种领域和多个层次。良好的并且定位很高的政治关系,是落实“16+1合作”的基本前提和可靠保证。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首脑互访、领导人峰会以及各种会议、论坛进行整体性的构建、升级。不仅如此,构建这种政治关系时,前述那些差异性和复杂性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有什么障碍也都能够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以化解。但是,历史经验证明,政治关系往往又是脆弱的和易变的,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中东欧16国都是政党政治,党派和首脑频繁更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具体的对外政策的延续。再如,中东欧16国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国内政治、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干扰。政治关系需要坚实而牢固的经贸关系来支撑。如果说把“16+1合作”视为一座桥梁的话,那么,它必須是结实的和耐久的,需要有基石和钢梁,而不是一座临时的便桥。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基石和钢梁的就是经贸关系。

然而,在具体的经贸合作上,中国不太可能将16国作为一个整体,而应该主要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因此,必须了解中东欧16国的上述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来确定中国与每个国家具体合作的领域、总量和档次等。正因如此,无论是16国的多样性还是中国与它们的差异性都必须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所谓的“精准性”,主要是指中国同中东欧16国在各方面的合作要找好契合点,真正做到互需互补,规模和档次适度。而做到这些的基本前提是对中东欧16国的多样性和中国与它们的差异性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而不是脱离这些因素进行政治论证或学术论证。

尽管差异性明显,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互补性弱,但绝不意味着中国与中东欧16国没有合作的空间。事实正相反,近些年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而且应该看到,这些有成效的合作都是非常具体的,是同某一国家在某一方面的合作。同时,由于中东欧16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中国同它们的巨大差异性和较弱的互补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必然是多样的、多层面的。另外,考虑到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格局和重点,考虑到中东欧各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格局和重点,对中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合作的价值和意义也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估,既不可小视也不能高估。在恰当、全面评估的基础之上,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同中东欧16国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合作,积小、积少成多,为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政治关系提供物质上的支撑。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中东欧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斯洛伐克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
超短程“地铁”
独立20年来捷克与斯洛伐克社会发展的异同
20年后捷克与斯洛伐克各界对联邦解体的反思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
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