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转型 外部扩张 孵化未来
——全媒体转型的浙报实践

2017-03-17文/任

中国记者 2017年2期
关键词:浙报浙江融合

□ 文/任 琦

内部转型 外部扩张 孵化未来
——全媒体转型的浙报实践

□ 文/任 琦

和大多数传统党报集团一样,浙报集团对全媒体转型探索也经历了初期的“三部曲”,即把报纸简单搬上网络的报刊上网阶段,“报网融合”的认识深化阶段,以基于PC端的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快速增长为标志的网络媒体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集团以大传媒大文化产业为出发点,着力打造“3+1”的产业平台。

全媒体 转型 浙江日报

近几年来,浙报集团按照“全面融合、全面改革、全员融合”的总体思路,秉承“传媒壮大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在全国省级媒体中率先调整战略架构,以母报《浙江日报》为核心,建设“三圈环流”新媒体矩阵;通过上市资本平台,搭建自己的互联网用户平台;以新媒体技术引领媒体的全面融合发展;通过固本强基,创新体制机制,再造具有融合特质的采编流程和运作管理机制,在全媒体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全面融合发展之路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组织架构和人才结构的全媒体转型:通过组织变革和技能培训,适应新媒体生态

(一)呼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质,进行组织机构变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党报集团中深入新媒体领域的先行者。在浙报集团,有两个在全国报业中都显得比较特别的部门——传媒梦工厂和数据库业务部。

2011年和2012年,集团先后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和传媒梦工场。经过多年运营,专门布局中国新媒体研发和创业的传媒梦工场已成为新媒体领域的知名品牌。至今,传媒梦工场已经完成对创新工场、虎嗅网、知微、点触科技、微拍、优微等十几个项目的投资。并在实践中逐步转型成为天使基金管理人。目前,梦工场已经和阿里、创新工场一起联合组建了第一期金额为6500万元的天使基金。

如果说,梦工场是试水新媒体江湖的先头部队,那么直接隶属上市公司的数据库业务部,则是转型中新技术基石的建设者。数据库业务部团队由一名曾任职阿里巴巴的技术经理组建,目前已经有32名员工。其主要职能是将集团旗下各类媒体(包括报纸、游戏、网页浏览、手机客户端)的用户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建立数据库,实现用户数据的互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数据分析,用户导流,并根据用户行为数据提升用户体验。

2016年,为了更近一步贴近市场需求和网络时代的传播要求,促进新媒体产品的研发和专业化分工,新媒体中心与上市公司浙报传媒的相关部门整合,组建产品研发中心,数据业务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浙江政务服务网事业中心和投资研究中心等五大中心,更深层次地呼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需要。

社交化、移动化正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传播特征之一。2014年1月,组建了集团层面的数字采编中心,开拓数字移动端产品。2014年6月,新媒体产品浙江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到2016年4月,浙江新闻客户端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创造了同类新媒体产品快速成长的纪录。浙江新闻客户端努力建设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主流网络平台。目前浙江新闻客户端已完成11个地市、33个县区新闻频道建设,拥有采编技术人员70多人,头条(首页)频道日发新闻100多条。

目前集团架构成国内传媒集团中最完备的集开发、运营、数据库业务于一体的技术平台,为集团全面互联网化、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品和技术保障。

(二)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引进技术和新媒体人员。

新媒体变革,本质上是技术引领的变革。

与其他报业集团相比,浙报集团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人数众多的互联网技术人才队伍。这既肇始于对边锋浩方游戏平台的收购,更得益于集团对新技术的高度重视和为技术人才提供优厚待遇。集团通过全球招聘引进总工程师,近年来又陆续从阿里、百度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引进技术人才,并设立了首席技术人才官,借鉴互联网企业薪酬管理办法,建立了专门的技术人才管理体系(P序列岗位考核办法)。目前集团拥有互联网技术人员1200名,各类新媒体人员2000余人。

(三)建立新型学习培训体系,全面培养造就适应全媒体化转型的党的宣传队伍。

2016年3月,浙报党校和浙报培训学院揭牌。这是浙报集团切实承担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队伍,提升集团舆论引导能力、媒体融合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党的建设能力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集团进一步完善新型学习培训体系,形成多渠道、多种类、多层次、全覆盖的党报工作者培养教育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新型学习培训体系由集团学习委员会指导与协调,浙报学院(浙报党校)专业运营,集团各职能部门协同、各直属单位配合执行。

浙报党校主要职能是增强集团党员、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提高集团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浙报党校与浙报学院实行“两块牌子,合署运营”的办学模式,由集团党群工作部与浙报学院在集团学习委员会指导下,共同制订党校培训年度计划并实施。

浙报学院(浙报党校)是集团新型学习培训体系的主要执行和运营机构。基本职责包括:编制集团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及经费预算计划;落实学习培训制度管理;实施集团层面的各项培训;完善培训档案管理;组织运营8531网络学院和集团讲师团;指导集团各直属单位的学习培训工作等。

党校(学院)成立以来,举办了“两学一做”的支部书记委员培训,“2·19”讲话学习,全员全媒体融合创新培训,全媒体达人特训营,新入职员工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培训。强化党报集团核心价值观和全媒体融合创新意识。通过培训,采编人员提高了全媒体生产的技能,能更好地应对全媒体的生产方式。

(四)鼓励创新创业,加强人才与研发投入。

2014年集团投入近2000万举办了内部的创业创新大赛。最后有18个项目作为第一批的入园孵化项目。如今该项制度已经常态化。集团内部的员工如果有新项目申请申报,可以通过相应的申报通道,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鼓励员工在职在岗做新媒体的创新。集团还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的提取办法,每年把集团营业收入的2%拿出来作为媒体创新。

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面融合,集团对内部人才进行了全面盘点,分别推出了“领军人才计划”“杰出人才计划”和“七彩人才”工程,在集团内部形成完备的人才梯次。

二、生产方式的全媒体转型:以媒立方为技术支撑,以“三三”制为传播路径,采编流程升级再造

要实现全媒体转型,必须实现两个破题。

其一是摆脱对传统纸媒的路径依赖。强化互联网思维,以内容创新为牵引,带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由平面媒体内容生产向互联网媒体产品生产转型。

2016年以来,浙报集团深入开展“强化采编供给、补齐内容短板”活动,全面推进内容创新,大力实施精品工程,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摆脱传统纸媒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强化议题设置能力、策划创意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由狭义新闻生产转向以新闻为基础的信息、资讯、IP内容生产,提供适合互联网传播的精神文化产品。进一步强化《浙江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的耳目喉舌作用和互联网舆论引导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集团在全国舆论场上的影响力、话语权,形成浙报集团特色,凝练浙报集团文风,打响浙报集团品牌,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努力做到领导满意、用户喜爱、市场认可。

其二是必须打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分割分治现象,形成指挥、采访、编辑、分发的新型生产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为了实现融合的“化学反应”,从2016年1月1日起,浙报集团实行以《浙江日报》为牵引,同步推进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改版的新一轮全面改版。围绕“更快一步、更进一步、二次创业、全面融合”目标,按照“资源共享、稿件互通、采编分离、滚动播发”等原则,打通《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采编资源,重构《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采编流程和部门设置,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的全媒体指挥中心和多媒体采编平台,在平媒端、PC端、浙江新闻客户端三个端口立体化、互动式、全天候播发报道,三端一体发展;建立以用户需求和传播力指数为导向的全新体制机制,实现《浙江日报》与集团“三圈环流”核心圈新媒体无缝对接、有机融合。

(一)融媒体智能传播服务平台“媒立方”技术平台初步建成。

2016年年初的改版以《浙江日报》为牵引,以集团“媒立方”项目等技术平台为支撑,在采编流程上实现了“中央厨房”式生产和大数据技术在采编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设的融媒体智能传播服务平台“媒立方”,主要包括两个技术平台:

一是利用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浙报集团资源整合和深度加工。建设5000万级的集团用户数据仓库:整合现有600万传统媒体读者资源和互联网平台活跃用户,进行用户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在用户数据运行中研究挖掘其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仓库:加强数据新闻生产,充分挖掘海量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拓宽新闻来源、丰富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产品。

二是建设智能化的传播服务平台。通过优化、整合传统报刊、网站、APP、微博、微信、微网站、数字报刊等媒体形态的采编发布流程,积极探索流程再造,形成面向传播服务的智能创作、多渠道发布和立体监管的智能采编平台。并借此实现用户数据、内容数据的充分开放和分享。

目前,媒立方项目一期已初步建成,并在此次改版中投入使用。

(二)建立“三端发力,三点齐发,三圈环流”的融合型传播链条。

“三端齐发”是指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赶赴现场,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合作战的优势,突破固有报道规模、形态和频率,统一指挥、分工采集、统一供稿,各端口根据各自定位各取所需,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立体传播,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

“三点发力”是指要求新老媒体都要根据自身特色,各有侧重地抓好“三大落点”:第一落点抓现场,及时发布消息;第二落点抓评论,及时进行舆论引导;第三落点抓深度,立体呈现观点、细节、背景等。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在抓好深度内容生产的同时,加快反应速度;新媒体在确保第一时间传播的同时,通过加强评论等来进行舆论引导、深度呈现,实现传播渠道的最大化。

“三圈环流”是指“核心圈、紧密圈和协同圈”。其中,核心圈包括“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浙江手机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及视频客户端“四位一体”的网上党报,覆盖浙江省内主流人群。紧密圈包括边锋网新闻专区和新闻弹窗、云端悦读PAD客户端、腾讯·大浙网新闻板块以及各县市区域门户,形成主流舆论的协同阵地。协同圈包括微博、微信和专业垂直领域各类APP等。三圈环流,共同打造主流舆论平台。

(三)形成统分结合,快速协同的三大融媒体新闻生产机制。

——建立全媒体指挥统筹协调机制

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多渠道采集,多终端发布成为新闻生产的新常态。其逻辑链条是,将分散的新闻生产和发布资源整合起来,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对新闻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统筹各传播载体,集策划、发布和编辑为一体的平台(中心)。这个核心平台如同指挥部,各种新闻信息都将在此汇集、经过策划后,进行生产和分发。媒立方的建成使用,为全媒体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6年以来,浙报集团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内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在内容生产上的深度融合。由集团编委会统筹指挥《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及集团其他媒体采编力量,形成报网端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指挥系统中,由集团总编辑任总指挥,值班副总编辑坐镇指挥,统筹集团各媒体采编事宜;集团总编办、浙江日报编辑中心、集团数字新闻编辑中心协助值班副总编辑进行指挥。

——建立日常采编“三会”机制

为了适应“多媒体、多终端”的生产方式,采编的例会制度也进行了调整。传统的媒体单位内部的谈版会,变成了跨媒体的“采编三会”制度。每天上午、下午、晚上,总指挥召集各媒体负责人举行三次采编碰头会,研判舆情、分析选题,指挥前方采访和后方纸媒、网站、客户端三端全天候发稿。

早会对当日新闻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并布置采访选题。适合新媒体发布的消息,按照要求第一时间向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官方微博微信供稿;适合报纸深度报道的选题,向记者明确采访要求。下午的午会和晚上的晚会,则根据最新选题和采访情况实时作出最新决策和供稿要求。

——建立突发事件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重大主题报道研究会商机制等。

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集团能够快速启动统一指挥、前后方协调、后勤保障等应急预案,举全集团全媒体之力,抓好新闻报道。在实践中已逐步形成清晰的生产链条:抢抓新闻第一落点,快速派出记者赶赴现场,及时发回全媒体报道;抢抓第二落点,以言论评论等形式表明立场观点,体现思想深度,有效引导舆论;抢抓第三落点,综合研判剖析新闻事件,采写深度报道。

这套快速反应和统一指挥机制,在“习马会”“世界互联网大会”“里东大救援”等报道中显示了强大的生产力,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能力。

三、经营模式的全媒体转型:创新“新闻+服务”的经营模式,助力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改变传媒生态的标志之一就是对媒介经济的重塑。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内容+广告”的售卖模式在新媒体经济面前遭受了有力的挑战。给新媒体找到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中外报业都面临的难题。浙报集团在多年的探索中提出了“新闻+服务”的理念。即以新闻集聚用户,以服务开发用户价值。

具体地说,目前集团以大传媒大文化产业为出发点,打造“3+1”产业平台。

——新闻传媒平台

由《浙江日报》、钱江报系、《浙江法制报》、《浙江老年报》、《浙江美术报》、浙商传媒、《淘宝天下》以及9家地级市党报等组成的大众传播矩阵,集合了报刊出版发行、新媒体、印刷、文化传播等具体传媒业务;由浙江在线、浙江新闻APP,微博和300多个微信公众号等组成新媒体矩阵,发展迅猛。

——数字娱乐平台

以边锋浩方为主体,是首个国有资本控制的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目前,已完成数字娱乐产业链中渠道、移动阅读领域的布局:出资 9600 万元受让国内排名前十的移动阅读平台爱阅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投资 3000 万元,增资拥有国内目前唯一的县域电影产业平台运营商红鲤鱼院线的北京怡海盛鼎广告有限公司;和边锋、唐人影视、浙江在线魔方书城等一起组成公司原创 IP(知识产权)方阵。

——智慧服务平台

集团“新闻+服务”商业模式的直接体现。主要有政务服务、“钱报有礼”电商平台,养老服务平台和智慧医疗平台。

2015年7月,集团承担了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具体运营工作。该项目是浙江省打造智慧政府的重要举措。集团党委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提高到媒体融合战略再提升的高度来定位,探索主流新闻+政务服务的有效融合之路。集团专门成立了5位党委成员参与的“浙江政务服务网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集一线业务骨干组成事业中心。力争通过3年探索实践,形成政务服务产品建设能力和运营能力。

“钱报有礼”电商平台集联合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一体,架构涵盖一主网站、八个分馆、APP客户端、微商城、微信矩阵、体验店、物流中心等。2014年交易额超过一亿元,当年实现纯利润500余万元。

以老年报公司为主体的养老服务平台。联合修正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出资设立的安享养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全省市、县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在杭州、嘉兴、温州、衢州等地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自主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新成立的浙江智慧网络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则打造以浙江在线健康网、微信公众号为大本营的信息传播服务平台,截至2015年6月,其预约挂号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近400万人,预约总量近1700万人次,预约成功率70.24%。远程影像、浙江省预防接种信息平台等项目进展顺利。

——文化产业投资平台

浙报传媒本级及旗下文化产业投资平台东方星空已累计实现投资共计9.89亿元。浙报传媒本级及东方星空尚未出售的股权和项目市值超过26亿元。投资业务已涵盖数字电视、影视、大数据、新媒体和互动娱乐等文化产业的各个分支。

2016年上市公司投资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致力于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为未来的主产业平台之一,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为集团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四、全媒体转型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传媒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文化传媒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报集团在全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一)巩固舆论阵地和增强影响力。

面对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的态势,党报集团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阵地,占领舆论场。凭借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传统主流媒体更有可能在互联网话语平台中发挥优势,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流价值观,不断提高公信力、增强传播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强有力的舆论引导。

(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互联网技术正在重塑媒介的传播逻辑和商业模式。目前,党报集团仍处于融合创新发展的艰难探索中,尚未有一条明晰可复制的新媒体发展路径,还未真正实现传统报业的内容价值在互联网平台中的变现,尤其是支撑新媒体的市场模式和盈利模式尚未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契合集团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提升集团持续发展能力显得相当迫切。从集团融合实践看,未来最有可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闻、资讯和服务有机融合的商业模式。党报集团必须在“新闻+服务”模式中探索新路,全面提升集团综合文化服务能力。

(三)改造和再造体制机制。

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架构、生产流程、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做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传统媒体不仅要转变观念,以用户为核心,用互联网思维设计自己的产品体系、产品架构、再造业务流程,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这是媒体融合的核心关键之一。如何推动党报集团真正成为在品牌、量级、行业水平上均居前列的国有大型文化集团等这些问题的破题,需要进行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

(四)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

融合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从制度上真正激发全员创业干事的活力,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全面深化人力资源体系改革,实现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探索创新集团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未来,浙报集团还将加大新媒体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突出“用户即阵地”的考核导向;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实现良好的“采编——经营——技术”协同融合机制。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本文是社科基金课题《推动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对策研究(项目号12BXW021)》的阶段性成果。)本文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室供稿。

编辑 周燕群 zho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浙报浙江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融合》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所有的关键词都置于“融合”之下——浙报集团旅游垂直媒体平台的聚合和裂变
忠诚担当铸铁军——浙报集团十九大前方报道感悟
锻造浙报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协调篇》采写心得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