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装展示

2017-03-16张汇文张竞琼

服装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人形衣架

张汇文, 张竞琼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装展示

张汇文, 张竞琼*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1955—1956年期间提出的改进服装理念进行分析,并对随后出现的服装展示形式加以归纳,包括用人形模特、人台衣架、手绘服装图及真人试穿图片报道等。这期间的服装展示,具有数量少、面向群众等特征,是响应民众需求而产生的,通过服装展示给予群众审美指导,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服装展示;改进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号召“改进服装,美化生活”,全国人民群众在穿着方面逐渐变得多样而美丽。这期间出现了不少服装展示的事例,尤其集中在1955—1956年间。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装展示,基本集中在这段时间内,且以这期间出现的形式、特征最具代表性。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装展示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服装展示,均以静态形式出现。按展示载体可分为用人形模特展示、人台和衣架展示、手绘服装图展示和真人试穿图片报道展示等方式。

1.1 人形模特

当缺乏真人模特进行时装表演,又想力求逼真的效果时,人形模特展示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人形模特被制成真人样子,头、脸、颈、手等部位一应俱全,人形模特的面部表情、妆容等也与当时的审美趋势一致。让这样的人形模特穿上服装,可以模拟服装穿在真人身上的效果,让消费者有直观的感受。

1954年,《解放日报》上就刊载有用人形模特展示男式衬衫、童装等丝绸服装产品的照片。男人形模特的假发被梳成三七分,外貌被塑造成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的样子,一旁的男女儿童形模特,也都是浓眉大眼、面颊红润的样貌(见图1)[1]。这些人形模特体现出新中国初期崇尚健康强壮为美的审美观。

1956年3月31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首都服装展览会”上,出现了用人形模特展示服装的做法(见图2)。展览会上共展示535种男、女和少年儿童各季服装,同时又有新颖的花布、绸缎呢绒展出。从当时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女人形模特身着各种类型的服装进行展示,吸引前来参观的群众驻足欣赏[2]。这些女人形模特梳着当时妇女常见的发型,面部饱满,嘴唇红润,健康向上,展示多种适合不同人群穿着的服装,有的身着旗袍,手拎提包;有的身着衬衣裙,手挽挎包;有的身着适合农村妇女穿着的衣裤,头戴包头巾……逼真、完整的人形模特展示让观众了解到不同人群工作、生活中的着装差异。

图1 丝绸制服装展示照片Fig.1 Photos of silk clothing

图2 首都服装展览会 Fig.2 Clothing exhibition in capital

展会中,还根据展示服装的类型、穿着场合等营造了适当的氛围。例如,在展示妇女儿童服装时,背景板有园林草木图案,营造出亲子郊游的场景。在展示4种适合晚宴场合穿着的各季服装时,天花板上有一盏吊灯,地板上摆放着花卉盆景,身着晚礼服的人形模特或站或坐,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与其他静态展示方式相比,用人形模特穿上服装进行展示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立体感可模拟服装穿在人体上的效果,与真人相似的外形能让观者联想到自己身着服装的效果。人形模特展示的另一个优点是持续性,在一些需要长时间展示的场合比较有优势,例如商场展销、服装展览会等,能够长时间让尽可能多的观众看到所展示的服装。人形模特虽拥有诸多优点,但展示的效果仍是静止的,不能与动态的真人表演相媲美,这是它的局限性。

1.2 人台,衣架

新中国成立初期,将服装穿在制衣人台或简易的衣架上也是一种展示方式。这一方式虽然简单,但也能让观者具有立体视觉效果。

1956年《人民日报》关于“日用工业用品质量展览会”上,风衣被套在制衣人台上进行展示[3](见图3)。制衣人台与人形模特相比,虽然都能让服装具有立体感,但由于制衣人台没有头部、四肢等部位,逼真度远不及人形模特。线衫被套在简易衣架上,将肩部撑平,下摆收起,形成一个倒三角的形状,立起向观众展示。用简易衣架展示服装,起到的仅仅是立面展示的效果,与人形模特和人台相比,更简单也更经济。就某种角度而言,相比人形模特和人台展示追求的逼真感,简易衣架展示反而能让观众更注重服装本身。

图3 人台展示的风衣和衣架展示的线衫Fig.3 Coats on mannequins and sweaters on hangers

1956年6月6日,《解放日报》刊载的国产羊绒衫宣传照片,也是用简易衣架的方式进行展示[4]。两款羊绒衫被衣架撑起,下摆收起,衣袖摆出折叠状(见图4)。在图中羊绒衫下方放置与服装材质相同的羊绒围巾,并在下方配上对服装色彩、款式的解说性文字[4]。在同年的日本商品展览会上[5],日本妇女赠送给我国妇女的许多服装也用衣架挂起展示(见图5)。

用人台和衣架进行的简易展示虽然也有立体感,但比起人形模特展示缺少了真实感,比较抽象,效果不够逼真。但其优点是能够长时间进行展示,适用于展览会、商场售卖服装等需要持续展示服装的场合。用人台、衣架展示的另一项优点是经济、便利,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建国初期,是十分重要的。

图4 国产羊绒衫Fig.4 Cashmere sweaters made in China

图5 1956年日本商品展览会Fig.5 Japanese commodity fair in 1956

1.3 手绘款式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绘款式图也是一种展示服装的方法,这种方法与民国时期的手绘时装图片相同。如今,有了先进的摄影、印刷和摄像技术,用手绘服装图展示服装的方式已不多见。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刷技术条件一般的情况下,用简单的手绘服装款式图展示服装式样还是较为普遍的。

1956年,上海市服装公司技术研究室的设计师和技工为了迎接南京路妇女服装商店开幕,特别设计和赶制了一批新颖的女装。这些服装用简笔画的形式刊登在《解放日报》(1956年7月20日)上,向广大读者展示[6]。在《解放日报》(1956年3月7日)关于上海妇女儿童服装展览会的报道中,也有用手绘款式图展示服装背面的做法[7]。这类手绘图通常是用线描稿的形式表现服装款式,将服装的轮廓、结构、细节等处表现得很清晰。在手绘图旁,附有对每套服装的文字介绍,包括服装的面料、颜色、适合人群等相关信息。

手绘图还被用于服装广告,这与民国时期的广告方式十分类似。手绘服装图还能单独将服装的领子、袖口等细节一一描绘清楚,让观者一目了然。1955年6月21日的一幅衬衫广告中,就采取手绘的形式进行展示,其中还将有特色的“活动软领”和“活动袖口”两个部件详细地描绘出来(见图6)[8]。

图6 1955年衬衫广告Fig.6 Shirt advertisement in 1955

服装设计图和手绘展示图都是设计师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服装,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设计图是为了表达设计师意图所作的,这时服装尚未产生,要依照设计图所画的样子去制作服装,可以说设计图所画的是设计师所构思中的服装;手绘展示图则是依照服装成品而绘制的,其目的是为了展示与说明已经完成的服装。或许是因为当时摄影、印刷技术的局限,手绘服装图反而能让观者看清服装的结构、细节。

用手绘服装图片展示服装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服装的廓形、分割线条、细节等部位表现清楚,搭配上文字解说,让观者一目了然,利于服装款式的传播;然而,缺陷在于比较抽象,对于服装面料、颜色的展示效果并没有实物展示直接,可以视为一种间接的展示方式。

1.4 真人试穿图片报道

新中国初期,除去人形模特、人台衣架、手绘图片等服装展示途径,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展示方式——刊登在新闻报道中的真人试穿服装照片。这种方式比起前面几种,虽然显得没那么专业,但也确实是当时服装展示的方式之一。

1956年2月27日,天津市百货公司和平路商店在三楼举办了春季服装展览。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刊登了一幅名为《姑娘们在试穿薄呢制的素色甲克裙一套三件的新式春装》的照片[9](见图7)。照片中,一位年轻女子站在货架前,营业员正在帮她整理身上的套装。读者可以从这张照片上清楚地看到套装的外形和细节,以及穿在真人身上的效果。

图7 姑娘们试穿新式春装Fig.7 Girls try on the new spring clothing

同年,北京百货公司等单位设计出400多种新服装,并举行服装样品鉴定会,有一幅女职工试穿青年妇女新装的照片刊登在《大公报》(1956年3月2日)上,一旁还对试穿的两套服装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服装的颜色、面料等[10]。可见虽然只是群众试衣的图片报道,但也带有展示的性质。同年8月26日,还有男顾客在西服店中试穿西服的照片报道[11]。

这些真人试穿服装的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服装式样及穿着效果,照片旁的文字说明,更强化了其展示性。真人试穿照片中的服装一般是刚上市的新装,起到宣传推广作用。这是我国建国初期一种特有的服装展示方式,具有时代的特殊性。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装展示特征

2.1 数量少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在外交方面又被许多国家封锁。在这样的情况下,服装业等轻工业暂时放缓了发展的步伐。

在思想意识方面,人们对于服装款式、数量的需求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但是在1955—1956年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服装”的号召,服装业生产了不少款式各异的服装,供给各行各业人员穿着。为了展示服装款式,政府和商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服装展览会,扩大服装展示效果和影响。可见,国家即便是在当时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关心民众衣着和对美的追求,虽然数量上不具有普遍性,但也是国家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见证。

2.2 持续时间短

建国初期的服装展示,出现的时间很短,基本在1955—1956年间。这段期间国家的纺织业得到一定发展,为服装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应该归功于这期间内人们对于服装问题的思想进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这两年间不断出现的服装展览会,尤其是1956年上半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举办的服装展览会,展示了各服装公司或服装研究所新设计的各类服装,受到了社会各界欢迎。这些服装展览会上未出现真人表演,均采用假人模特、衣架和人台等作为载体进行服装展示,并有相关图文报道。

2.3 面向全民

民国时期出现过的服装展演,通常面向名媛贵妇或社会名流富贾等,只有少数服装展销会才有普通民众参与。新中国建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

以1956年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首都服装展览会为例,该展览会面向的是对服装式样有广泛需求的普通民众。建国初期的服装展览会,是为了向人民群众传播新的服装式样,让群众的生活更美好。在首都服装展览会上,当看到好看又方便的男女童装时,妈妈们纷纷拿出笔和笔记本,临摹服装款式,打算回去给孩子也做一身。刊登在《光明日报》(1956年3月18日)上的新式样服装,在照片下清楚地标识了“工人和某些工作人员穿的”、“跳舞穿的”、“农村妇女穿的”、“一般女青年穿的”和“孩子们的新装”等注解,充分顾及到社会的各个年龄阶层和工作群体[12]。面向社会各个群体、兼顾众多职业的展示内容,与民国时期针对少数人群的展示截然不同,具有大众化、亲民化的特点。受众的扩大化对于服装展示而言是一种进步。

2.4 展示内容紧跟国家形势

1955年,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发表文章,分析当时千篇一律的穿着情况,提倡美化、改进服装。此后各类关于改进服装问题的报刊评论、文章纷纷出现,1956年,全国各地举办服装展览会,展示了服装的新类型、新款式和新面料。1957年随着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社会上厉行节约风气,服装展示内容以节约用料为主。1957年10月3日的《新民晚报》上,对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举行的秋冬服装节约用料展览会进行了报道。会上着重介绍了旧衣改新衣、大衣服改小的各种方法,号召大家节约用料,充分利用社会财富,以此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3]。

3 新中国成立初期服装展示的产生原因与影响

3.1 原因

3.1.1 政策支持与民众响应 自1955年起,国家发出“改进服装”的号召,提倡群众的穿着不局限于制服,要根据性别、年龄和职业有不同的打扮。此举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对服装展演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1955年第11期的《新观察》杂志上,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发表了题为《谈谈服装问题》的文章,就目前新中国成立后对人民热衷穿制服、对穿花衣和新式服装抱有抵触心态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并号召大家让服装进步的步伐跟上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14]。随后,《解放日报》、《大公报》和《光明日报》等报刊纷纷发表社论和短评,号召在遵循“经济、美观、实用”3个原则的情况下,支持改进和美化人民服装。

艺术工作者就改进服装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认为在坚持“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上,美化改善人民的穿着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同时就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审美提出了建议。著名工艺美术家庞薰琹曾于1956年在《美术》杂志上两度发表文章,就群众对现有印花花样不满的现状进行分析,批判了行业内的守旧思想[15],并针对花布花样设计提出建议,号召各方面重视[16]。京剧演员杜近芳、电影演员于蓝和评剧演员李忆兰也写信给《大公报》,表达自己愿意带头改进服装的决心[17]。

广大群众也纷纷给报刊写信表达自己希望穿花色服装、打扮自己的心声。上海电焊机厂的员工吴秀莲写信给《解放日报》,称“穿花衣不该受责难”,提出应该将社会舆论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让服装与生活一样丰富多彩[18]。山东省供销社的职员青林写信给《大公报》说,“美化服装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能将改善服装与资产阶级思想划等号,旧思想值得批判[19]。

国家发出号召,是基于纺织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各界需求的基础。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全国开始了“改进服装”推广运动,大家跳出以前认为“穿制服才是正派作风,穿花衣服就不是无产阶级思想”的错误想法,在遵循“经济、美观、实用”三原则下敢于打扮自己。

3.1.2 纺织业的发展与恢复 1954年报刊上开始陆续出现一些纺织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花布、绸缎等衣料的报道,以及百货公司增加新花色、新品种服装的消息。这说明,新中国的纺织业经济已逐渐恢复并迎来了发展。

以《解放日报》为例,从1954年上半年开始,就有诸如商业部门为市民增添新衣、纺织行业生产更多的衣料、花布和丝绸增产的新闻报道。1954年6月19日《解放日报》关于蚕丝和绸缎的报道中,明确提及“这几年来,华东地区的丝绸产量年年都有增加,今年蚕丝的计划产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三……[20]”。

纺织业产量的提高,直接导致服装数量的增加。商家为了展销这些衣料、花布做成的服装,再加上国家倡导思想开放,美化改进服装,终于使得服装展示出现机遇。由此可见,服装展演的出现与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是有必然联系的。

3.2 影响

3.2.1 引导群众审美趣味 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服装展览会展示服装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对服装式样有需求者的问题,还能够让普通民众看到更多、更新的面料和款式,了解到服装美观的重要性,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准。建国初期,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群众热衷于穿人民装、列宁装等制服,颜色也局限于蓝、灰等几种颜色。长期单调的服装款式与颜色导致民众审美的缺失。服装展示不仅向群众宣传了新式服装,还传递了审美观念,引导群众如何打扮。有些农村妇女反映自己想打扮但不懂得如何打扮,可见新建国初期还是有相当部分的民众缺乏审美引导,服装展示让他们懂得挑选适合自己的服装款式、颜色,搭配协调,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

3.2.2 帮助纺织服装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有了一定发展,然而全民穿制服的想法与做法使得服装需求跟不上纺织业发展的步伐,这造成供需关系的失衡,最终制约了纺织业的发展。调动人民对服装的需求是帮助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式服装的出现、推广离不开服装展示。相应地,随着服装的改变,人们对于纺织品的需求将会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刺激生产,最终促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产量与需求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4 结语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装展示因为国家“改进服装”号召的提出,在全民范围内掀起了思想解放和美化服装的热潮。这一时期的服装展示集中于1955—1956年,总体来说,虽然展示次数不多,出现的时间较短,类型也比较单一,但它仍对当时的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服装展示也改变了一般群众对于这一时期服装落后的看法,为当今服装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 董为焜.几种丝绸制品——男女衬衫、童装、头巾等[N].解放日报,1954-07-18(3).

[2] 张文琴.首都服装展览会[N].大公报,1956-04-01(2).

[3] 苍石.人民需要更好的日用品——记日用工业品质量展览会[N].人民日报,1956-07-23(8).

[4] 毕品富.国产羊绒衫人人喜爱[N].解放日报,1956-06-06(1).

[5] 佚名.在日本商品展览会上[N].人民日报,1956-10-08(8).

[6] 俊人.服装公司新制出26种妇女时装[N].解放日报,1956-07-20(2).

[7] 俞剑颀.勇敢地穿起来[N].解放日报,1956-03-07(4).

[8] 佚名.衬衫广告[N].解放日报,1955-06-21(3).

[9] 宣相权.天津市百货公司展览新式春装[N].大公报,1956-02-27(2).

[10] 张文琴.北京设计出四百多种新服装式样[N].大公报,1956-03-02(1).

[11] 胡越.上海迁兰州的公私合营王荣康西服店[N].大公报,1956-08-26(2).

[12] 袁苓,郑小箴.新设计的服装[N].光明日报,1956-03-18(2).

[13] 佚名.展览会称为临时裁剪学校[N].新民晚报,1957-10-03(2).

[14] 张琴秋.谈谈服装问题[J].新观察,1955(11):16.

ZHANG Qinqiu.Talking about the clothing problems[J].New Observations,1955(11):16.(in Chinese)

[15] 庞薰琹.关于印花布的问题[J].美术,1956(2):7.

PANG Xunqin.Calico problems[J].Art,1956(2):7.(in Chinese)

[16] 庞薰琹.为生产更经济、实用、美观的印花布——在全国印花布设计、生产、销售工作改进会议上的发言摘录[J].美术,1956(5):7.

PANG Xunqin.For the production of more economical,practical and beautiful calico-excerpts from a statement in the national calico design,production,sales improvement meeting[J].Art,1956(5):7.(in Chinese)

[17] 杜近芳,于蓝,李忆兰.我们一定带头改进服装[N].大公报,1956-03-12(2).

[18] 吴秀莲.穿花衣不该受责难[N].大公报,1956-03-07(4).

[19] 青林.美化服装是很自然的事情[N].大公报,1956-03-09(2).

[20] 佚名.蚕丝和绸缎[N].解放日报,1956-07-18(5).

(责任编辑:张雪,杨勇)

Clothing Exhibition in the Founding Initial of New China

ZHANG Huiwen, ZHANG Jingqiong*

(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eal of Improved Clothing thoughts during the founding initial of New China in 1955-1956.It also summaries Clothing Exhibition forms,including Humanoid models、the mannequins、the hangers and the Hand-painted clothing pictures,even the dressing photos.Clothing exhibition during this period has features of catering to the mass and low quantity.It is generated in response to public demand,and give people aesthetic guidance ,als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itial of new China,clothing exhibition,changes of clothing thoughts

2016-10-05;

:2016-12-10。

张汇文(1992—),女,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张竞琼(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服装史。Email:j.q.chang@126.com

TS 941.12< class="emphasis_bold"> 文献标志码: A

A

2096-1928(2017)01-0039-06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人形衣架
人形
跳舞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会变形的人形机器人
人形蔬菜
天生衣架
衣架“变形记”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第16集 人形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