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思考
2017-03-16徐幸仪喻婷婷山红翠
徐幸仪 喻婷婷 山红翠
(1.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省水利厅综合事业局, 湖南 长沙 410007)
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思考
徐幸仪1喻婷婷2山红翠1
(1.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省水利厅综合事业局, 湖南 长沙 410007)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现代水利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湖南省水利风景资源入手,分析了湖南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水利风景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水利风景区开发力度不够;综合开发与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各类型风景区特色不突出;部分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水利风景区; 发展历程; 水生态文明
1 湖南省概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根据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湖南省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育,共有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1301条,水面总面积100km2以上湖泊1处,10km2以上湖泊17处,1km2以上湖泊156处;全省已建成水库14121座,已建成水电站4467座(含规模以下),已建成水闸34825座(含规模以下);全省有规模以上灌区达2245处;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99.896万hm2,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90.214万hm2。以上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供水、发电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1]。为湖南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2 水利风景区发展历程
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建设自2003年开始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成73家水利风景区,形成涵盖全省的主要江河湖库、重点灌区、水土保持的水利风景区群落。水利风景区按照评价标准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经过16批的发展,湖南省现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7*数据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经过12批的发展,湖南省现有省级水利风景区36个。按类型分,湖南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53个,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10个,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4个,灌区型水利风景区2个,湿地型水利风景区2个,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2个,各类水利风景区所占比重如图1所示。从湖南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2和图3所示。2001—2003年为起步阶段,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在此阶段主要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水利风景区类型较为单一,只有水库型和自然河湖型两类;2004—2011年为规范化发展阶段,经过最初的发展探索,湖南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发展,景区规模数量逐步增长,景区设施不断完善,类型结构增多,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12—2016年为生态化发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而水利风景区建设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水利工作中的重要实践,也是切实保护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水利风景区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提升,旅游项目多样,功能完善等,水利风景区快速发展。
图1 湖南省各类水利风景区所占比重
图2 湖南省水利风景区发展历程
图3 2002—2016年湖南省各类水利风景区所占比例
3 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评价
3.1 调查与评价方法
本次调查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调查单元,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向各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印发《湖南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调查问卷》《湖南省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表》和《湖南省水利风景资源评价表》,收集、汇总、统计各市、县、区上报的成果,并组建资源调查与评价团队对各地上报的水利风景资源进行评价打分。
水利风景资源评价以《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 300—2013)为依据,评价内容包括风景资源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和管理评价共4方面。水利风景评价指标总赋分200分。各项评价内容赋分分别为风景资源评价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40分、环境质量评价40分、管理评价40分[2]。
3.2 评价结果统计
根据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全省451个(包含73家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资源现状情况进行评价,总体评价分达到150分及以上,具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条件的共91个,占评价总数的20.2%(包含已通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审查的37处);总体评价分120~149分,具备省级水利风景区条件的共309个,占评价总数的68.5%;总体评分低于120分的51个,占评价总数的11.3%,综合评分结果较好。总体评价结果如图4所示。
4 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水利风景区开发力度不够,开发潜力有待挖掘
(4)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本,而且创新会有失败的风险。加上目前国家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不大,因此,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
从总体来看,此次调查的全省水利风景资源有451个,总体评价分达120分以上的水利风景资源有400个,其中总体评价分达到150分以上,具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条件的有91个,但湖南省已经获批成立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仅有37个,而全国有778个,约占全国的4.76%,不足全国的1/20。但湖南省拥有的大中型水库却占全国的约1/3,全省已建成水库14121座,其中大(1)型8座,大(2)型39座,中型水库372座。而现有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仅仅53座,占全省大中型水库的12.6%,占现有水库的0.38%。全省有规模以上灌区达2245处,而全省现有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仅仅4座,占全省灌区的0.18%。湖南省有水面面积1km2以上湖泊156处,而现有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10个,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4个,共计14个,仅占全省1km2以上湖泊的9.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已开发的水利风景区,大多是距离城区较近、规模较大、特点鲜明的水利工程,但从水利风景区资源调查来看,全省众多的水利工程不乏有特色、风景优美的工程,可挖掘的潜力很大。如: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的赵家垭水库,距慈利县城35km,赵家垭水库通过封堵天然溶洞而建,大坝潜于水下,被称为我国第一座“无坝”水库。区内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又有无坝水库、地下电站、跨流域抽水三大水利工程,整个库区融湖、洞、峰、缝于一体,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将来可开发建设成原生态旅游、避暑养生、考察探险、度假休闲的胜地。
4.2 综合开发与管理模式存在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根据本次《湖南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调查问卷》收集的资料,湖南省水利风景区风景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水管单位自己管理模式、属地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承包租赁经营模式。三种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但各管理模式均存在相应的问题:
a. 水管单位管理模式:投资渠道单一,后续资金不足,运营成本难以支撑;招商引资速度慢;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建立;景区规划不规范。
b. 属地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于一身,不利于提高景区资产的运营效率;难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本质量;各部门关系难以协调。
c. 承包租赁经营模式:无景区总体规划或开发过程中与规划相冲突;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景区建设。
4.3 水利风景区特色不够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亟须完善
湖南省水利风景资源丰富,但各类水利风景区特色不明显,缺少一批精品和特色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产品单一,没有依托水资源、水环境、水科技、水文化等优势形成较多知识型、探索体验型、情趣型、养生度假型旅游产品[3]。水利风景区交通条件是影响水利风景区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湖南省,部分水库工程、电站工程、灌区等处于偏远地区,进出景区的道路狭窄又多弯道,开发难度大且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前提,但很多水利风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休憩座椅设置不够、公厕标识不明显、饮水供应点少、垃圾桶布局不合理,食品卫生质量不合格等。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在建设时,未能充分考虑到人们观光游览的需求,缺少可供旅游者参观的廊道;有的工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拦污栅前杂物漂浮,水草疯长,给美丽的风景资源大打折扣;另外,水利工程本身存在的一些先天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利旅游的开发难度,需进一步进行提质改造。
常德市花岩溪水利风景区早在2005年获批成为湖南省省级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历经多年的开发,由于仅仅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风景区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景区管理开始注重对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依托灌区的风景资源和环境优势,围绕山水大观、白鹭王国、农家风情,努力将花岩溪开发成为以水利工程与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近年来,先后对景区内三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库区48km的沿库道路进行了整治、绿化;对沿库观景点增设了基础设施;对灌区内所有山地、沟、渠进行了封山育林,森林绿化率达90%以上;重点整治了二湖、三库、一河、一干渠水生态环境,通过涵闸改造,库堤除险加固护坡,库湖扩容,植被恢复,水库道路整修,绿化围栏,增设宣传墙、警示牌等水环境保护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灌区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设施和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不久的将来,可通过提质改造建设升级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4.4 部分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存在一定差距
水利风景区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土流失、生态不良影响等几个方面。一些水利风景区为满足人们对亲水旅游的需求,开发了很多水上游乐项目,而景区内由于旅游管理水平有限,再加之近年来游客数量增多,水面的漂浮污染物增加。有些餐饮行业的污水直排,个别景区将水面养殖权向外承包,肥水养殖、投饵养殖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近年来,随着景区附近的房地产开发以及景区内游客的增多,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不仅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美观,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水利风景区内为增强风景资源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人们大力建设人造景观,进行规范化速生种植,库区内、河岸边、湖边的速生林,人工园林随处可见,这使得自然景观的多样化、生态平衡以及水土保持遭到破坏,不利于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5 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建议
5.1 加大各类型水利风景区建设力度
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应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特点,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逐步增加湿地型、城市河湖型、灌区型、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数量,做到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做到类型特点突出,建设有序推进。
a.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该类型是湖南水利风景区的主要类型,占到72.6%,是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应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展示水工建筑美学,开发水利科普功能,展示水情教育,传承水文化,宣传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防洪减灾功能。
b.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应适应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河湖的防洪、除涝、供水、景观、文化、生态的综合功能,使城市河湖成为水清岸绿、风景秀丽,特色鲜明、景色宜人的休闲、观光、娱乐区,为当地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c. 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应保护好现有河湖的自然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保护好水质,实现河湖与防洪、生态、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d. 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灌区型水利风景区可依托灌区水利工程续建配套建设,着力打造灌区特色风光,积极响应国家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加强节水灌溉的科普宣传。
e. 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依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生态示范园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重点开发园林景观欣赏、度假、垂钓、采摘、拓展训练、会议等综合性生态观光项目。
f. 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4]。湖南省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湿地类型多样,湿地型水利风景区建设,应重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特征,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
5.2 创新开发与管理模式
建议水利风景区采取项目法人制来进行管理,部分委托单位管理,同时可开展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模式;上级部门要制定风景区管理条例,有条件的可给予资金支持;强化与当地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积极争取项目立项和财政资金扶持方面的优惠政策[5];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建立资源权属制度和资源管理机制;创新资源开发、景区建设投资模式;广泛向社会融资,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景区的建设开发,共赏景区开发经营成果;注重挖掘水文化资源、加强水文化传承和发展;资源开发保护与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相结合;建议高标准规划,生态化建设,有序开发。注重宣传引导,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涉水项目向水利风景区投资,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速度。
5.3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重点打造示范性景区
现有水利风景区,仍存在配套设施不齐全(如道路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休憩设施等部分缺乏)等问题,此类景区需投入适量资金,实施配套完善,开展提质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游客接待、服务能力建设、景区设施完善(如:交通便利、景区内道路、亭台楼阁、休憩设施、服务设施)。优化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发展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需积极建设旅游住宿服务设施,如:休闲度假酒店、农家旅馆、乡村旅馆等主题酒店;完善旅游餐饮服务设施,在景区内或附近配套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餐饮场所;逐步建设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如:水利风景区信息网络建设、景区标识设施建设、景区安全救助服务体系、环保厕所、旅游购物点等配套服务。
根据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和全省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湖南省湘东北地区(岳阳、常德、益阳)旅游资源绝对丰度最高,占全省总量的23%,其次为湘西南地区(邵阳、怀化),占全省总量的19%,湘南地区(永州、郴州)、湘东地区(长沙、株洲、湘潭)、湘西北地区(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湘中地区(娄底市、衡阳市)分列第3至第6位。针对湖南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应该抓住湘东北和湘西南这两个旅游优质区域,依托周边固定的游客量和完备的旅游功能,吸引各类资金进行水利风景景区的建设,打造出一批高度知名的示范性水利风景区,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示范点。
5.4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是实现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6]。湖南水利风景资源丰富,江河湖库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可开发利用的水利风景区还有很多,“湖南美,美在山水、美在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自然中寻找美丽风景,促进水利风景区持续发展。如:对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建设,可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美化环境、改善水质、修复水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水利与城市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建设水清岸绿、景色怡人的城市水环境,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对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结合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加强渠道疏浚修复,使农村河道与沟渠相连、与水库湖泊相通,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使水工程实现灌溉、供水、防洪、发电、审美、环境保护等多项功能,发挥综合效益,着力构建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生态平衡、环境和谐的田园风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应对上游的水源涵养林以及原生植被进行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水库水源水质的管理与保护,促进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fffffc
[1] 李鹏,李洪波,代燕.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思考[J].水利经济,2012(1):63-67.
[2] 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 300—2013)[S].2013.
[3] 孙琨,詹卫华,赵洪峰,等.水利风景区演变特征与旅游发展导向[J].水利经济,2013,31(6):64-68.
[4] 薛雄志.推进湿地保护建设生态文明[J].政协天地,2014:31-32.
[5] 董青,张蕾,于小迪,等.水利风景区建设进展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5(11):1-6.
[6] 钟林生,詹卫华,沈黎,等.生态文明理念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J].中国水利,2013(6):20-21.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 Parks in Hunan Province
XU Xingyi1, YU Tingting2, SHAN Hongcui1
(1.Hunan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Changsha410007,China; 2.HunanWaterResourcesDepartmentComprehensiveBusinessBureau,Changsha410007,China)
Construction of Water Par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t has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paper starts with water conservancy landscape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Water Parks in Hunan Province is analyzed.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Parks are proposed, namely: insufficient exploitation effort of Water Parks; defects i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ode; insignificant features in various scenic spots; certain distance among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ome Water Parks.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Water Parks in Hunan Province are proposed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Water Parks; development cours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0.16616/j.cnki.10-1326/TV.2017.02.022
TV213.4
A
2096-0131(2017)02- 007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