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形下广西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传播特性及其趋势研究
2017-03-16赵文松
赵文松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62,中国)
山区地形下广西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传播特性及其趋势研究
赵文松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62,中国)
以广西山区农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调研情况、相关交通情况、违法事故数据及公安部交管局近年来的政策重点,以传播主体和受教群体为维度,分析其传播特性及趋势,为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供参考。
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传播特性
在山区偏多的广西地区,农村交通一度是其交通管理的薄弱环节,2004年前8个月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曾发生3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47人死亡。另根据统计,当今我国交通事故中约95%以上由交通参与者的原因所导致,其中90%以上又是由于驾驶人的原因所致。因而,近年来,直接针对“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农村交管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农村交通管理方式的改进,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仅逐渐明晰重点受教人群,更在传播主体上突破创新。因此,通过研究传播主体及受教人群两个维度展现出的传播特性及趋势,才能更好地有效提升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质量,提升交通参与者素质。
1 广西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特征
广西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石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3%,丘陵广布,山系多呈弧形且层层相套。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广西较为艰苦的交通环境,临水临崖路段多,盘山公路多,且大多势险路危。以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广西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教的主要特征有:
1.1 执法中的附带式宣传教育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中队为例,整个中队正式在编民警仅为3人,加上协警一共7人,辖区面积却占1081.2平方公里,担负着相当于北京市顺义区面积大小的交通管理职责。农村警力的短缺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巨大的勤务、巡逻、事故等事务的压力之下,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现实条件成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因而,对于农村交警而言,执法行动或者事故处理中的宣传教育成为较为普遍的方式。
1.2 “山弄”中的分散式宣传教育
“弄”是广西针对自身山型所进行区域划分的一个单位,因为广西的山多为弧形且层层相套,因而一个弧形山之内就为一“弄”。这样的地形造成了广西农村地域面积广阔,人员分布却相对分散。仍以拉烈中队为例,辖区面积为1081.2平方公里,人口数统计为176352人,不足北京市顺义区人口的五分之一。农村交警大多只能通过简单的个人谈话以及横幅标语等方式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因而农村交通安全宣传的传播效果受到极大限制。
1.3 内容上的模糊式宣传教育
广西山地农村居民在交通出行目的和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既有出行需求也有载货需求,出行上经常需要变换多种交通方式,又在载货量和速度上具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农村出行的风险点更加多样,但是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远远无法达到精细化的程度,宣传教育大多局限于一个笼统模糊的安全警示,无法真正达到精准的目的,传播效果更是微弱有限。
2 传播主体扩散与社会化趋势
2.1 广西山区农村宣教主体及其扩散
在广西山区农村,主要负责宣传教育传播的主体大致有以下五大类:(1)交管部门;(2)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等;(3)学校;(4)运输企业及场站;(5)政府及相关事业单位等。
作为当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体力量,交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搭建与其他传播主体的关系,以期达到扩散传播主体并增强传播效果的作用。并且,除了上述五类传播主体,还有很多新兴社会力量自发成为交通安全宣教主体,例如老年人形成的“夕阳红”交通安全宣讲团、交通安全志愿者组织等。根据公安部交管局以及广西当地交警的相关政策来看,山区农村的宣教主体存在一个典型的扩散过程:
2.2 选择性接触理论与传播主体社会化趋势
在传播学领域,农村交通安全宣教主体相当于信源,要想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进行更好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合适的信源选择显得尤为必要。拉扎斯菲尔德曾经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选择性接触理论”,广义来说即受众在传播者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作为选择之依据的,除了兴趣或爱好等个人因素以外,他们的群体价值和群体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选择能够最契合受众价值观的传播主体。但是,宣教主体有各自的优劣势,其选择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广西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教主体的扩散实际上也是一个合适信源选择的过程,加入更多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主体行为,一方面是出于交警警力短缺的考虑,另一方面正是考虑到信源的权威性。同时,交通安全宣教主体社会化趋势也愈发明显,不仅政府交管部门纳入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还有众多农村居民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力量。社会化趋势的增强也将成为未来农村交通安全宣教的一大有利条件。
3 受教群体划分与精准化传播分析
3.1 广西山区农村受教群体及其划分
在广西山区农村中,受教群体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来筛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条件:(1)年龄;(2)社会身份;(3)交通出行方式。具体受教群体划分如下:(1)幼儿、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2)中小学生、政府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员工、农民等;(3)摩托车驾驶人、面包车驾驶人、私家小汽车驾驶人、客运车辆驾驶人等。
由于上述群体存在交叉,关于重点受教群体的确定,本文随机选择了8个广西乡镇的交通违法数据以及全区各主要支队山区辖区1514份出行方式问卷调查数据,并连同与当地交警的访谈作为重点群体确定的依据,选取了三类重点受教群体:分别是中小学生、老年人以及摩托车驾驶人。
3.2 说服传播理论与传播媒介精准化趋势
著名传播学家霍夫兰提出的说服传播理论中,讲述了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与说服对象的关系问题。当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的意见时,只讲下面的理由可以坚定其原有态度;但当对方摇摆不定时,讲述两方面理由则更好。此外,教育程度的不同也适用不同的说服方式,当对方教育程度高,摆出正反两面则更有利于对方做出符合说服者想法的判断。其实,有效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类似于说服传播过程,必须让受教群体从感观上升为认知,融入日常交通行为中,才是一次成功的宣传教育。所以,山区农村交通安全教育也必须依照不同受教群体的特质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随着重点群体的划分越来越受重视,媒介精准化传播的趋势也愈发凸显,山区农村也可采用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教育模式。广西山区农村的重点群体精准化传播方式如下:
4 结语
本文将选择性接触理论及说服传播理论引入广西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方式中,阐述了宣教主体的扩散过程、传播主体的优劣势、受教群体特征以及社会化、精准化的趋势,为接下来的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教提供几点参考:
(1)农村各级政府涉及可更加深入,有节奏地强化交通安全宣教工作。广西部分劝导员直接从乡镇府中抽调人员,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类政府牵头的交管联合治理机制,因而政府的涉入不应疲于日常事务,更应当在重要时间节点及场合有节奏地强化宣教工作。
(2)社会力量参与可更加频繁,有选择地丰富交通安全宣教工作。从“两站两员”建设中可以看出社会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现今仍处在乡镇政府以及交管部门的指导之下。今后,志愿者组织可以有选择地从事农村交通安全宣教,不仅丰富交通安全宣教形式和内容,更能贴近农村居民的平易实际的社会价值观,增强传播效果。
(3)宣教方式选择可更加精准,有针对地强化交通安全宣教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自重点的驾驶人群体和交通参与群体,根据群体特质精准选择传播媒介,有针对性地改善农村居民交通安全行为。
[1]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汪益纯,陈川.我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道 路交通与安全,2009,9(4):12-16.
[3]尚炜,丛浩哲,马金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传播途径与载体形式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11(21):12-17.
[4]刘东波,杨轸,唐磊.我国交通安全宣教群体划分与受教特征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129-132.
Broadcasting property and trend research for road traffic safet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in Guangxi mountain area
ZHAO Wensong
(Road Traffic Safety Research Center,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062,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roadcasting property and trends of mountainous rural areas in Guang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local investigation, related traffic situation, illegal traffic accident data and the policy focus of Traffic Control Bureau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his paper takes communication subject and education groupas the dimens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rural traffic safet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Rural road safety; Publicity education; Broadcasting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