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注重文化因素的输入
2017-03-16曲小环
曲小环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那么英语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然而中国人学习英语主要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这两种环境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固有的特点。这种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
一、语言与文化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文学、艺术到伦理、哲学,从政治、法律到经济、道德,从宗教、习俗到衣食住行,以及性别、职业、阶层等可谓无所不包。文化来源于社会,是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范畴。古德诺夫(H.Goodenough)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和文化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文化造就了丰富的语言,由此产生语言之间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结构上,还体现在其内含的语义上。
2.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两个重合的圈,要学语言就要学文化。只有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语言才有真正的意义。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都必须了解使用它的那个社会及文化。
外语教学的目的最终应该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其中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語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二、充分发掘教材 进行文化教育
学生学习英语,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是教材。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包含了各种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语言教学(语音、语法、词汇),而忽视文化教学,那么语言和文化就会脱节。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Winston Brembeck)所说:“采用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1.让学生了解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弄清楚不同文化中不同价值观念,避免学生在学习和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文化休克”现象。
教师对典型的西方价值观都应该详细讲解,充分发掘教材,利用教材。
2.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社会行为的差异
对于文化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人们在交流中不得体语言行为的出现,这些都是应该通过教师的课堂文化知识导入而避免的。
另外,教师同样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内容,例如,怎样得体地与西方人交谈。在和西方人交谈时,讲话时眼光的对视是必须的,那意味着诚实。而在东方民族文化中,谈话时老是盯着对方眼睛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至少会留下粗鲁、不礼貌的印象等等。
3.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由于归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英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如习语和谚语,它们都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学生若不了解习语的文化背景,就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他们。
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应结合其相应的文化背景,一方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样可使学生既学到语言知识,又掌握文化知识,达到教学的双重效果。
三、创设适合文化教育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最理想的是到说英语的国家,这足以说明理想文化环境对语言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因素。但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出国学习语言的机会。因此,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仓帔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教学环境,尤其是把西方文化融入到教学环境的创设中。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感,让学生在感受西方文化魅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其产生好感和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语言教学中文化信息的输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