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边坡监控量测
2017-03-16刘华
刘华
摘 要: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整个工程的把握,总结出高边坡监控量测的手段以及监测点的布置和标准,并同时保证精度保证。
关键词:监测;高边坡;程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185
1 工程概况
二广线四标段路基地形起伏较大,山坡两侧及底部冲沟发育,路堑大多傍山形成,出现高边坡,其中K75+693~K75+950右侧,边坡高度大于30m,坡长257m,最大边坡高度38.5m;采用四级防护, 施工中要及时对对该边坡进行监控量测,观测坡顶地面、边坡坡面的稳定性,若观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工程安全。
2 监测目的
(1)对于高边坡路堑要对其进行稳定性的监测,确保其安全、快速地施工。(2)判断边坡的滑动范围及发展趋势。(3)检验边坡加固的效果。(4)为边坡支护工程的维护提供依据。
3 监测手段
依据施工设计图,本路线主要采用坡面变形观测、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测。
(1)坡面变形观测: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各点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分析边坡的表面变形情况。(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根据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数据,来分析其变化规律,推断出高边坡的破坏趋势。
4 监测点的布置
4.1 坡面观测点设置
监测点需设置在坡体稳定处,且要距离监测坡体较远,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尽可能设在边坡的前后缘、裂缝和地质分界线等处。
4.2 裂缝监测点设置
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常常出现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可分布于边坡坡体体的结构层内。
5 监测仪器的选择与埋设
5.1 坡面变形观测
(1)监测仪器的选取。监测仪器采用全站仪。该仪器精度高,监测性能优良,对高边坡坡体的蠕动式变形测量精度较高。
(2)监测点标志的埋设。若边坡为土质,在监测基点位置处挖除表土并开挖一个长宽均约为0.5×0.5m的孔,孔深约80cm,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将一根钢筋埋设于混凝土中心,钢筋头要伸出约0.5cm,钢筋头处设标记以作为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坡体上的监测点。观测点埋设完毕后,应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并进行遵命复测检查其稳定性。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
5.2 裂缝监测
一般情况下,裂缝变形是微小的,并且在蠕变,可以使用游标卡尺监测裂缝变形,具体步骤如下:(1)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深约50cm、如A4纸大小的洞;(2)浇注混凝土直至地面的高度;(3)在混凝土内埋设两块长方形铁片,两块铁片在裂缝处的搭接长度约为5cm;(4)用红油漆涂在搭接处。如果裂缝变形变大,搭接处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这条缝隙的宽度,即为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
6 监测标准及监测频率
6.1 监测标准
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3)坡面、坡项有无开裂,裂縫的变化趋势如何。
6.2 监测频率
埋设好测点后开始进行监测,直至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或者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如果无明显位移,则可结束监测。监测频率按表1进行控制。
7 监测工作程序
边坡的监测程序具体如下:
测点仪器埋设初测、调试继续开挖边坡动态跟踪监测 满足稳定标准开挖完毕继续监测满足稳定标准 竣工
边坡监控程序说明:
(1)边坡开挖至可以埋设监测仪器的位置时,监测单位进行监测仪器的埋设。
(2)在进行边坡开挖的同时,监测单位对边坡进行监测,满足稳定标准,继续进行开挖,不满足标准则停止开挖。
(3)边坡开挖完毕后边坡继续进行稳定监测,可以以此评价加固措施和加固效果,满足标准则停止观测,不满足稳定标准的则要重新加固。
8 监测精度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资料的准确性,更好地实现信息化动态施工,拟采用以下措施来保证监测精度:
(1)为达到高精度的测量要求,表面位移观测时要使用全站仪。
(2)观测中要保证“四个固定”,即固定转点及测站、固定测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最好在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观测。
(3)为满足长期监测对使用年限的要求,监测埋设的器材要选购性能稳定、质量优良、精密度高的器材。
(4)每次观测前都要对仪器进行检测,以减少误差。
(5)经常进行监测基点的闭合复测,消除由于人为以及其它因素对观测基点的破坏影响,直到观测数据符合精度要求。
(6)保持原始数据完整,当天测量数据当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