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课堂分类教学几点注意
2017-03-16姚春旭
摘要:分类教学在培智课堂尤为重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案例重点强调了分类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提醒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
关键词:培智 分类 教学 注意
智障学生因其生活背景、家庭条件、智障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这种差异有时表现为同一年龄、同一智障程度、同一年级,甚至同一就学班级的不同个体间。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要起到怎样积极的作用……在不断的探索,学习,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因材施教”。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这个字就是“分”。也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这四个字就是“分类教学”。教育者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分类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取班級内分组或分层,融合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分类教学,使得全班同学都能接受适合于自身特点所需要的有效教育。下面根据我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说说分类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分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各类学生中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按照不同的目标要求实施,依类施教,促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在分类教学中,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告诉学生自己被分类。避免人为地把一个班的学生分出好与差。分类后的教学,既考虑到A类学生的提高,又兼顾到B、C类学生的进步,注意不同类别学生的共同提高。但在分类时,不在言论或行动上显示谁是A,谁是C,而是告诉学生分类的目的是看哪一组的同学进步快,学得好,肯动脑筋。特别是对C组学生更是注意关心和帮助他们去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三类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环节,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共同提高之目的。女孩子都知道最高明的化妆是无装,同样道理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每类学生学有所得。
下面以《平均分》这一课为例说明,平均分是除法的入门课,开始老师让所有的同学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来学习,以情景教学“分面包”来导入,先让学生认识到“一样多才公平”,因为有旧知识做铺垫,“一样多才公平”ABC三组学生都能认识到,这里看似没有分类教学,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到了“心中有数”。接下来由“一样多才公平”引出“平均分”,告诉学生“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A组学生马上就可以理解,哦,平均分就是这么回事。BC组学生一见到新名词又有些茫然了,不能很快的和“一样多才公平”结合起来理解,作为老师并没有急于给BC组同学解释,而是板书平均分——反复读平均分概念,加强记忆。看似全班同学一起读,实际上这一部分的设计针对的是BC组同学。目的是让他们识记。进而在记忆的基础上逐渐去理解。
三、在分类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如何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类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兴趣,运用各种有趣的,直观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明确分类教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下面仍旧以《平均分》为例说明,情境导入部分的分类教学我刚刚说过了,BC组同学实际上只是记住了概念,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标“理解概念”,我没有在理解概念上过于纠缠,而是把这一任务落实到下一个环节上,马上提出问题“怎样分”,看老师先来分一分,自己动手再分一分。对A组同学来说新的挑战又来了,对BC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加深理解概念的好机会。分都会分,我要的是边分边动脑,具体就是边分边说,分的有道理,更好的理解概念。BC组同学终于明白了“平均分”原来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一句空话,而是6个苹果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有2个,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理解了平均分。一切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而不应该是画蛇添足,更不要华而不实,要摒弃一切花哨,哗众取宠的东西,真正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朴素的价值追求。
四、在分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智力与接受知识的程度分类布置作业。A组是在数学中理解掌握较快、能独立作业的学习群体,他们的作业多一点、难一点,要求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迁移,训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锻炼自己的能力。B组是在教学中领会和掌握得较迟缓的学习群体,他们需要在老师反复提示和操作后,才能勉强掌握。因此,做一些基本作业,大多数就是课本上的一些练习,把当天学的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C组是难以达到班组统一教学要求的学习群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兴趣低弱,布置作业中尽量少一点,简单一点,能借助于手指或实物计算作业,使他们也获得最简单的读写算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分类教学的易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教学内容及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姚春旭:1993至今工作在哈尔滨市育新学校,育新学校教学主任,省级教学能手,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