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与定期检验的探讨
2017-03-16徐文哲
摘 要:文章以我国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现状为出发点,首先介紹了我国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和定期检验方面的一般对策,然后阐述了压力容器检测技术的发展,接着指出了我国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最后,文章提出: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和检验要以人员为核心,以监管为关键,以技术为引擎。这对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定期检验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定期检验;无损检测
1 概述
压力容器是指工业生产或实验研究中用于完成反应、传热、传质、分离和贮运等工艺过程,并承受一定压力(≥0.1MPa)的容器[1]。它属于承压类特种设备范畴。由于生产和实际需求的不同,压力容器的种类和结构也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承受压力。因此,从本质上讲,压力容器都有发生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可能性。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设备,压力容器的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程度。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我国压力容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2],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基于此,文章从人员管理、设备维护、检测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压力容器的管理和检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 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现状
2.1 安全管理一般对策
我国对压力容器的管理十分重视。为了实现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首先,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对压力容器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并对每类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准入以及检验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使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等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我国针对不同类型的压力容器在国标、机标、石油、化工、石化等多个层面制定了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使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运行和维护实现了初步的标准化。最后,在管理层次上,在省市各级专门设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承担压力容器的安装制造、质量监督和定期检验等工作。这些对策确保了我国压力容器在生产中的安全运行。
2.2 压力容器检验技术的进步
金属压力容器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3],随着冶金、机械加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国的深入研究,压力容器的检测技术也发生了新一轮的变革。
压力容器的检测可以分为有损检测、无损检测和密封性检验三大类。有损检测是指对压力容器进行破坏性试验,以推断其机械性能或其他性能的方法;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坏被测试件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辅助,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试件的内部及外部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密封性检验包括水压试验和气压实验。无损检测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压力容器检测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渗透检测(PT)等,业内称为“四大常规”。
2.3 压力容器管理与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安装单位无资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而该资质的取得,必须经过省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查。然而,一些中小企业受利益驱动,在未取得相应安装资质的情况下,通过挂靠具备资质的公司或转借他人资质的手段,承揽压力容器安装工程,给压力容器的后期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监督检验机构不作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方面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我国各地区都专门设有该类机构,负责本辖区特种设备的安装制造、质量监督和定期检验等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检验机构往往只是派出一两位工作人员象征性地组成监督检验小组,隔三差五地到施工现场去走一走,来去匆匆,监督检验工作流于形式。
(3)使用单位和个人不重视。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其进行定期的全面检验十分必要,包括耐压试验、机械性能试验和焊缝无损探伤等。但对于一些压力较低、介质腐蚀性不强,或长期运行状态较好的压力容器,使用人员往往依个人主观经验行事,私自延长压力容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周期。
3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建议
3.1 以人员为核心,紧抓压力容器生产使用的每个节点
人作为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因素,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首先,检验监督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加强对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的资质把控,做到对每个操作人员和每一台压力设备负责。其次,使用单位应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资质考试,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储备,从根本上解决“人多证少”的困境。最后,操作人员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
3.2 以监管为关键,实行检验监督部门的扩大化重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压力容器设备的数量急剧上升,而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却在不断精简。检验监督部门的人员不但要负责本辖区压力容器设备的制造质量监督、安装质量监督、定期检验等工作,还要兼管事故应急救援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等工作。往往每人同时承担着多个施工工程的监督检验,还要肩负着其他检验工作任务,这极容易造成安装记录审查不细、关键停止点项目检查不彻底、问题整改得不到落实等众多弊端。因此,作者建议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考虑实行检验监督部门的扩大化重组,增加在编检验人员或编外技术人员,做到专人专职,定期检验,全面把关,努力做好监管的源头性工作。
3.3 以技术为引擎,提升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水平
(1)生产单位应积极引进最新压力容器设备制造技术。压力容器的制造涉及多行业、多学科知识,是一种综合性科技产品,其建造应从原材料验收、机加工、滚制、组对、焊接、检测、热处理、压力试验等各道工序全面把关,努力提高我国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性能,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带领中国迈向压力容器制造强国。
(2)使用单位应积极引进或开发压力容器在线监测系统。我国自主开发的压力容器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对压力设备制造工艺和工作运行状况等多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系统的引入能确保压力容器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运行,为管理人员提供基础管理数据及科学分析依据,显著提高压力容器的整体管理水平,做到危险的早期发现及预报。
4 结束语
压力容器是一种承压类特种设备,工作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若容器本身存在某种缺陷,很容易造成泄漏或爆炸等事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压力容器使用量剧增,使我国在压力容器使用安全和监管方面出现了漏洞。从工程安装单位到监督检验机构,再到使用单位和个人,都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文章为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以人员为核心,以监管为关键,以技术为引擎,全方位多层次对压力容器进行管理。这对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定期检验效果的增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J].劳动保护,2014(12):3-6.
[2]陈学东,崔军,章小浒,等.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和维护十年回顾与展望[J].压力容器,2012(12):1-23.
[3]熊智慧.压力容器用钢中含钛氧化物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
作者简介:徐文哲(1988-),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栖霞,职务/职称:设备工程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