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评书创作探索之路
2017-03-16李树勇
李树勇
【摘 要】随着多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受到空前挤压,特别是广播评书,从前的“千家万户听评书,万人空巷听兰芳”那种广播评书鼎盛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广播评书的现状是说书的少,学书的少,而且理论研究不足,专业的评书创作人员寥寥无几,现如今的全国评书广播,几乎成了单田芳重播专场,评书新人新作几乎为零。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营口广播电视台不等不靠,自己培养评书演播人才,自己研讨创作新评书,几年来创作的评书多个获辽宁文艺曲艺类一等奖,并在全国二十多家电台播出。
【关键词】广播评书困境 研究创作新评书 传承民族文化 服务评书听众
一、广播评书辉煌历史及现状
评书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曲艺种类,最初采用“撂地”的形式露天演出,后来才逐渐进入茶馆、书馆表演。广播评书则是指无线电广播兴起以后,通过电台播出的评书。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评书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个阶段评书有《红军万里长征渡乌江天险》《吕梁英雄传》《三国演义》《水浒》《三里湾》《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等。1979年刘兰芳改编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相继被全国17 个省63 家电台播放,1984 年单田芳改编播讲的近代历史评书《百年风云》,是继《岳飞传》后再次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广播评书,这一时期评书达到了鼎盛。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网络的逐渐兴起,广播传播优势开始下降,以广播为主要载体的评书也开始走下坡路,老一辈评书演员逐渐退出了演播舞台,而新一代评书演员又后继乏人。传统的100多部书目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拼得也差不多了,创作新评书自然落到下一代人来完成。一部经典评书必然要经过大量的改编,工作量不亚于将原著重写一遍,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效果。创作现代评书,难就难在创作改编花费力气大、回报率低,稿酬回报率不足一部电视剧创作回报率的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没有了创作人员,评书演员们通常只能是拿过一部作品,简单看看就开始照本宣科,这样的评书,什么生动形象、起伏跌宕、峰回路转、刀光剑影等等完全没了评书的味道。
二、歌颂真善美,广播评书走自我创新发展之路
1. 评书艺术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始终离不开人们生活的时代,离不开精彩纷呈的社会,其内容必然是紧紧贴近群众反映现实生活。几十年来评书一直是营口广播电视台拳头栏目,是电台收听大户和创收大户。近些年来面对评书创作市场低迷、演播人员匮乏等现状,营口台不等不靠走自我创新发展道路,2010年创作录制了现代评书《褐色美人蕉》。当今中国,环境污染、雾霾严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代评书《褐色美人蕉》正是一部与破坏环境作斗争、保护生存环境、歌颂真善美的现实题材作品。评书《褐色美人蕉》一播出,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当年获辽宁文艺一等奖,并在全国二十多家电台播出。评书《褐色美人蕉》片段:“刘若雪走近一看明白了,搅拌机搅拌的是什么呢?高温下的沥青,整个车间是烟雾浓烈,机器轰鸣,又呛嗓子又震耳朵,她躲在暗处,用微型摄像机悄悄拍摄,镜头里,先是一股股黄烟、紫烟、黑烟,再往下是工人的衣服、裤子、口罩,那衣服裤子口罩被熏得又黑又脏,拍完沥青车间,后面是涂料车间,刚一靠近,一股股又酸又臭的味道扑鼻而来,她一阵阵恶心强忍着,用微型摄像机开始扫描。咱们前文书说过,刘若雪今天晚上自打保安部里边出来开始行动,有一个主儿在暗处紧紧跟随,刘若雪翻墙进入了生化研究所,这个主儿进入生化研究所,刘若雪拍摄操作工、拍摄化学罐这些污染证据,跟随刘若雪这个主儿就把刘若雪拍摄的整个过程用微型摄像机给全录下来了,你看刘若雪那么机警、那么聪明,愣没发现有人跟踪。刘若雪拍摄完了刚想离开,噌,由打化学罐旁边蹿过来一个人,啊!刘若雪吓得就是一愣!”
2.当今社会,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公民素质和道德品质,但却也有一部分人缺少爱心,无视公德,更谈不上为人民服务,碰瓷儿的、老人跌倒不敢帮扶的等等屡见不鲜,我们抓住人们呼唤爱心、渴求正义、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心理,创作了一部反映道德高尚、敬业奉献的评书《雷锋》。评书《雷锋》当年获辽宁文艺一等奖。评书《雷锋》片段:“简家塘地主恶霸谭七少,得知解放军马上就要解放望城县简家塘这一带,嚇得这天天一擦黑儿拉马套车,什么金银细软绫罗绸缎装了好几大车,谭七少的儿子喜宝举着个马灯在院里给照亮。前文书咱不是交代过吗?游击队长彭茂林和地下交通员老房头儿交代给庚伢子一个特殊任务,监视谭七少家一举一动,绝不能让这坏蛋跑了。这庚伢子就是雷锋小时候的名字。谭七少想趁着天黑倒腾东西逃跑,他哪知道庚伢子跟好伙伴向秋生骑在谭家大院北墙外大树上把老谭家看得清清楚楚的。秋生哥,看见没,他们要逃跑,我在这盯着,你赶紧去房爷爷那报告。秋生走了,庚伢子在树上着急,秋生能不能找着房爷爷,别没等房爷爷来谭七少要跑了呢,这个小脑瓜儿可不白给。他灵机一动从树上出溜下来了,他先跑到前门儿,拿棒子把门环儿穿一块儿、用绳子绑上,又回到后门儿,把后门儿也别上绑上。就在这时候,啪啪啪,远处枪响了。枪响了庚伢子听见了,院儿里老谭家一家人也都听见了。谭七少听到枪响特别害怕,拔出手枪直奔大门,冲到大门拉开门闩一拽,嗯?怎么开不开呀,哎呀、不好,大门被反锁上了,看来解放军已经把我们家给包围了。其实他哪知道,这不是刚才庚伢子把门给捆绑上了吗?谭七少见大门儿出不去了,他调头就奔后院儿跑。到了后院后门儿也开不开,他瞅着高墙直叹气:我他妈要会轻功,脚尖儿一点地,扭腰提气,噌,我就蹿上去了,哎呀、我这也不会轻功啊,现学也不赶趟啊,哎,他一眼瞧见墙根儿戳着一架梯子,顺梯子上了墙头,提气闭眼往下跳,这脚刚一落地,砰!有人把腿给抱住了:狗汉奸,你往哪儿跑。谭七少做梦也没想到墙外有人哪,我、我、我不跑,你不跑、你不跑你翻墙干什么,谭七少一听这声音,哎,这不是个小孩儿吗?他低头仔细一看,噎,庚伢子,小兔崽子,咣咣就是两拳。”
3.当前创作评书困难很多,如何让评书艺术走出低谷,让评书创作重新繁荣?营口广播电视台不等不靠与时俱进,2016年创作了20集反映社会正能量系列评书《辽宁好人》。
系列评书《辽宁好人》毛丰美片段:上任那天,啪啪啪,毛丰美把桌子拍得叮当山响:“各位,开弓没有回头箭,全村4000多老少爷们把咱们几个推上来了,咱就不能让大家伙心凉,过去这些年乡亲们的日子苦透了,家家户户穷得一个个脸比兜都干净,今儿个我决定往后咱们几个村干部工资不再向老百姓摊派了!”其他几位村干部一听有的发愣有的皱眉:“主任,村干部工资历来都是村民出,上面又不给,不向下面要,咱几家喝西北风啊。是啊,丰美,我老妈就你大娘岁数大了身子骨不好,药得常年盯着。老毛,不挣钱我们家你侄儿拿什么娶媳妇。”毛丰美见大家伙发急,忙把手一摆:“咱不向老百姓伸手,不等于村干部不开工资,你们几个的钱我来想办法。”开完会毛丰美回家戴上皮帽子穿上老棉袄跑城里四处转悠,一连观察了好几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有一伙人倒腾小米跟土豆,卖的小米黄澄澄均匀饱满,土豆个大皮儿薄沙瓤,买的人仨一群俩一伙从不断流。毛丰美心说这买卖不错。摸到了小米土豆发货地点,回村东挪西借筹了4万块钱带4个人坐火车就去黑龙江了。就这样忙活了一冬,净挣一万多块,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万多块,可不是个小数目,大家伙心气儿一下子提起来了。
《辽宁好人》王桂兰片段:村里修路开工这一天,拖拉机轰隆隆直奔村西边儿王桂兰四叔家,村民们听说今儿个要推倒王老四家房子,撂下家里的活都来看热闹,拖拉机还没等停住,王老四一个高儿从院里蹦出来了:“开拖拉机的,你算干吗吃的,推我房子你试试”。村干部忙过来解释,修路是村儿里计划好的,王书记亲自拍板的。“王书记,不就是吃里扒外的王桂兰吗?乡亲们都在我说说,王大书记这些年,净拿亲戚开涮、拿家里人开刀,别人不说就说国贵,国贵大家都认识吧,王大书记的亲弟弟,我亲侄儿,之前村里有片荒地对外承包,地质不好连水都上不去,叫谁承包谁不承包,王桂兰死说活说非要让她弟弟国贵承包那片荒地,18亩荒地接过手不长时间,国贵就听说一亩50元了,不是70元,找村里要差價,王桂兰一口回绝了,说承包合同签了不能改,村支书的亲戚就得吃点亏。嘿,大伙听听,这叫什么道理。”王老四越说越来劲儿,这时有人喊:“王书记来了”。几百双眼睛顿时都瞧着王桂兰。她蹭蹭几步冲进人群:“修路是全村子的大事,不能因为你一户影响了大局。”“桂兰哪,不是四婶我挑理,全村儿846户,凭啥推我家的房子。”“王桂兰,你当你的书记,我过我的日子,你眼里没你这个四叔,四叔也没有你这个侄女!”
创作新评书,不单单是传承弘扬民族艺术,丰富广播节目内容,更主要的是用身边的人和事,反映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从火热的生活中寻找提炼更多的好人好事,创作出一部部生动形象精彩纷呈的好评书。
(作者单位:营口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