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2017-03-16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快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建设。就目前来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滞后性逐渐凸现出来,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农业生产技术,以此来助推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来保证农业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1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体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以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为依托,国家建立了综合类一级、二级、三级维修服务中心,但技术人员资质水平及服务范围略有不同,规范的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不多,搞汽车维修兼营农机维修的比较多,虽然从业人员较多,但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第二,我国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还有待加强,没有配备先进的维修設备,依托农机销售企业三包服务,保修期到了企业不再履行保修义务,售后服务只针对本企业销售的机型,服务面较窄,保修期过后,依靠维修服务网点难以保证维修质量。第三,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市场稳定性较差,常因农机质量问题引发矛盾,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相关市场管理者的管理存在一定失职。第四,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自有技术人员维修不够专业,维修效率不高,许多农户自己维修农机出现的小问题,受限于技术水平,维修效果往往不良,长期积累,小故障容易转变为大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2完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
农业机械维修是农业机械正常使用和发挥高效作业的保障,是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石,目前,随着土地流转的大潮,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跟不上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凸显。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农业机械化维修则是为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保驾护航。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知,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完善,以此来助推农业生产现代化。
2.1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
要想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维修水平,应当积极加强管理,以农业机械维修相关制度为基础,保证规范性。应当结合相关政策对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要求和规定进行细化,积极完善维修体制,保证维修体制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农业机械维修市场管理,对无证经营现象进行严肃处理,保证农户使用的农业机械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管理部门与工商部门应当相互配合,行使职能,审核农业机械维修站点和服务站点,保证其维修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制度,对农业机械维修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地方政府则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和补贴力度,减轻农户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负担。要积极落实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行“三包”服务,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
2.2积极提升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水平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维修质量,因此,应当积极创新农业机械维修新技术,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维修设备,做好农业机械维修体制完善的技术保障。此外,应当积极强化农业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维修技术人员掌握现代化的维修技术,在培训的同时要做好考核工作,加强管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维修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维修行为关系到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因此应当做好此方面培训,帮助维修技术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保证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维修工作中。
2.3积极创新,提升维修效率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对于农业机械维修来说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对农机维修的积极创新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第一,以政策扶持为依托,积极进行农机维修点建设,强化维修体系建设,每个县至少设置一家综合类一级农机维修点,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家综合类二级农机维修点,达到农机维修区域性覆盖;第二,应当做好“农机大院”、“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组织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系统的农机维修培训,提升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以此来保证农机维修工作的有效落实;第三,应当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求企业在农机销售规模较大的区域建立易损配件中心,以此来解决农机配件供应难题,提升农机效率,满足广大农户农机维修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完善农业机械维修机制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实现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保证农机维修相关制度的落实,并积极提升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以维修机制的创新来助推农业生产现代化。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