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栽培关键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相关措施

2017-03-16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具体措施栽培技术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小麦种植总面积为2.41万公顷,年产量高达13018万吨,同比增长3.3%。在我国小麦产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国内小麦的生产质量和种植效益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小麦栽培质量,维护农民经济效益,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加强小麦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种植效益;具体措施

一、小麦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小麦种植品种

我们都知道不同种类的小麦在环境适应性和抗病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不同的土地地质、不同的气候环节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去选择不同的小麦种植品种。在小麦栽培之前,有关农业工作者需要对当地的气候环节以及近些年来该地小麦种植效益做好调查,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然后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进行农业生产种植。土地贫瘠的地区,不适宜选择喜好肥水的小麦品种。春小麦和冬小麦的选择多根据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来划分的,比如我国东北就要种植春小麦,而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就应该种植冬小麦。

2、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技术

一方面,小麦的种植需要选择好正确的播种时期,毕竟农作物的生长对温度等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要求。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最易受到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很有必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想一次性地达到很好的除害效果,重视一喷三防很有必要,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充分混合在一起,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调配,从而达到放热干风、治虫除害等多方面的效果。所谓的小麦氮肥后移技术,是指尽可能多地减少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这种比例可提高到50%以上,前提是得保证各种有机肥、磷肥和钾肥施肥充沛的基础上。

3、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措施

自然灾害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由于国际气候变化异常,旱涝不均、病虫害等问题的发生频率也大幅度提升,给我国小麦种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有科学家指出,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小麦减产将会高达6%左右。河南作为我国小麦产出大省,仅2015年就因灾减产7亿斤,给当地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了严重影响。干热风的防御措施很多,目前,主要以运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和喷洒化学药剂两方面防御干热风。前者运用浇水、营造护田林、选用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等措施防御干热风。后者用化学药剂作根外施肥或浸种来防御小麦干热风。

因此,在小麦栽种期间,提前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维护农民收益至关重要。在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旱灾为主,因此其准备工作应当以通过修建水利工程为主,增加水渠灌溉的覆盖面积。北方地区的多数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末期。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水利工程破损、漏水问题大量存在,通过水利工程的增建和维护,确保麦田及时获取充足水分。在南方地区,小麦涝灾问题严重,相应的需要做好麦田排水和防涝措施。

二、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1、重视小麦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小麦种植户来说,除了留下部分小麦供家庭食用外,绝大多数小麦都会以各种途径销售出去,因此,农民要想提高小麦种植收益,保证小麦质量是关键。以往的小麦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的栽培和管理理念,盲目的追肥和喷洒农药,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病、虫、草害效果,但是由于农药残留度高,因此影响了小麦的最终质量,难以在市场上卖出高价钱。

通过实施新型的小麦栽培技术,转变传统的小麦种植和管理理念,利用生物防治来代替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迎合了现代人对“绿色食品”的追求。这些优质小麦的市场销售价格也要远远高于普通小麦,对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有着明显作用。

2、实现规模化种植,延伸小麦产业链

通过小麦深加工,提高小麦附加值,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一种可行性手段。例如,农民可以将小麦制作成各种糕点或面包,其销售价格要比小麦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另外,对于一些质量不高的秕粒,还可以出售给酿酒厂,用作酿酒原料,实现小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种植都是自力更生、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规模有限。要想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种植效益的高水平发展,扩大小麦发展规模,发展规模经济,实现小麦的高效、高产和优质化种植。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种植和收割的专业化水平,这样也能推动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生产,实现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3、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小麦生产中的节本增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产规模小,导致人工、化肥、淡水、油、电、农药、农机具等投入产出率低。(2)麦田盲目增施化肥、灌溉设施差以及灌溉技术落后。(3)播种量过大,造成前期群体过大,成穗率低。节本的途径是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节约了机耕费,又避免了土壤的风蚀,保持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肥水利用效率,特别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潜力更大。

4、发展麦茬复播

麦茬复播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能大幅度提高麦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效益较高的麦茬复播模式有:麦茬复播水稻;小麦复播大豆;小麦复播蔬菜,主要种植模式是复播大白菜、大葱、甘蓝、胡萝卜等大路菜和番茄、青椒、芜荽、花椰菜、空心菜等精细菜。

参考文献:

[1] 杨尚伟,牛建刚.陕南稻茬小麦油菜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07):164-165.

[2] 张景中,王秋生.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小麦生产为例[J].江苏农业大学学报,2016(13):109-111.

[3] 梁玉琪,倪英丽.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冬小麦根群构建与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研究[J].農技服务,2014(07):131-133.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具体措施栽培技术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分析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麻江县渠道防渗改造的具体措施
水稻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种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径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