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多管齐下 严控食品安全
2017-03-16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证送到公众手上的每一份食品的安全,各国纷纷从立法、监管、惩处等多方面入手,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英国:现代食品安全立法的先行者
英国是近代以来较早关注食品安全的国家之一,早在1860年就出台了《食品与饮料掺假法》。从1984年开始,英国制定了多项食品安全法律,同时还出台了很多专门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所有食品类别,涉及从农田到餐桌整條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法律标准。2000年,英国成立了食品标准局。
英国对存在问题的食品严格执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监管机关如发现食品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电脑记录很快查找出食品的来源。
美国:《食品法典》为食品安全制定完善标准
美国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法规是由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食品法典》,该法典每4年修订更新一版,最近一次更新是2013年,是较为完善的保障零售行业食品安全的法规标准。而且美国对食品安全违法企业处罚严厉。
新西兰:从业人员自己制定安全计划
为落实2016年正式生效的新食品法案,新西兰政府从“能达到的小目标”做起,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制定《食品控制计划》。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在网站上提供了各类详尽细致的模板,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饭店、咖啡馆、零售机构的需要。店主们可以直接拿来,制定计划,如果有特别需要,计划也可“自定义”。店家或企业制定《食品控制计划》后,要根据经营区域进行备案。对于餐饮等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店家,检查人员一般每18个月会前往店内巡查,并提供评估和建议。
新加坡:实施严格安全标准和认证制度
新加坡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非常严格,有明确的法规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进口和批发等具体环节,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认证制度。同时,新加坡也以严格的执法确保法规、标准落到实处。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隐患的整批食品都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将被销毁。
在新加坡农粮与兽医局网站“食品安全与质量”一栏中,该局强调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呼吁食品行业、消费者都应重视食品安全,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