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怎样规范大豆种植技术发挥良种增产优势

2017-03-16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增产种植技术

摘要:大豆种植要想高产,选择优良品种是前提,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参考实际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千万不能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的品种甚至没经过科学分析和试验的品系,大量引种和应用,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大豆种植必須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高产的目标,在实现高产的过程中,除选择优良品种外,生产上也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加强田间管理。另外,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也有助于增产增效。

关键词:大豆良种 种植技术 增产

大豆是我国原产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至今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其种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用途广泛。在南北都已经形成大面积种植规模,我国东北地区为大豆主产区。因此,研究分析大豆种植技术,培育良种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产增收,为种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 选择优良品种增产

大豆种植要想高产,选择优良品种是前提,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参考实际生产管理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千万不能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的品种甚至没经过科学分析和试验的品系,大量引种和应用,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种植。我国东北地区适合选种开育、开交系列、丰交7607等品种,也可以种植大粒型特种大豆品种,但在具体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以及市场销路。

二、 用好种植技术增产

(一)选择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后要精选质量好的种子,种子纯度不应低于98%,发芽率应在85%以上,使用药剂处理后播种。播种时“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

(二)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进行,可以用温度计采点测量土壤浅层温度,当日均温度在9度左右时,播种最佳。

(三) 选择合理的播种方法;根据大豆的生长特性宜采取点播播种,种穴间宜等距,放种后需用四公分左右松土覆盖。

三、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

(一) 注重苗期的管理

由于在栽培中达到苗壮、苗全是极其重要环节,因此,当大豆在出苗之后要及时进行缺苗补苗与查苗等工作,在保证苗全的同时要及时将残弱病苗剔除。

(二) 加强杂草防除管理

1、大豆从播种到收获期间,防除杂草是持续进行的作业,要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防除为辅,适当扩大除草范围,提高灭草效果。

2、采用科学的除草配方:对于单叶杂草,可以用杜尔乳油兑水进行喷雾防除;对于阔叶草,可以用广灭灵、阔草清或者苯达松兑水进行喷雾防除。

3、及时清除田间大草:在中耕除草过程中往往会遗留杂草,这些杂草会伴随着大豆的生长而快速长大,与大豆争光、水、肥,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发育。一般七八月份的时候必须人工拔除大草,以利于大豆通风、透光,增加产量。

(三) 加强科学施肥管理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大豆种植要想高产,肥料是关键,底基肥占肥料用量总量的60%左右,可以采用猪粪等农家有机肥做基肥,亩施 2000公斤左右,基肥可以尽量多施以达到理想的增产效果。

2、大豆播种后对氮磷元素需求较多,在施种肥期间应根据大豆苗情判断其对肥料的需要,采用氮磷比例合适的肥料。亩施肥量在15-20公斤。

3、要及时进行间苗:农谚有“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的说法,可见其对肥效的影响,间苗对现在的大面积机械化条播尤为重要。间苗后苗株分布要均匀合理,使豆苗发育均衡健壮,从而提高大豆产量。间苗一般在大豆幼苗期有复叶出现时进行。

4、在大豆生长期间,应根据苗情适当追肥,尿素可以作为追肥的理想肥料,特别是在初花期、结荚长粒期,追加尿素肥料可显著提高肥效,增产15%左右。

5、有条件的最好针对具体地块进行土壤肥力检测后确定科学施肥方案,这样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 加强鼓粒成熟期的管理

大豆鼓粒的成熟期是干物质大量积累的时期,直接影响到产量。因此,要保证水、肥,加强管理,让养分转移到籽粒当中,促使颗粒饱满与重量增加,适时早熟。

(五) 防治病虫害

大豆虫害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引入赤眼蜂等天敌可以解决食心虫;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比如使用敌敌畏进行田间熏蒸等方法,都能达到较好的防虫增产效果。

四、 保证收割质量

大豆收割是大豆生产过程中保证产量的最后环节,收割时割茬要低,尽量做到不留荚,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损率小于5%,最后保持清洁归仓。

五、结束语

大豆种植必须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高产的目标,在实现高产的过程中,除选择优良品种外,生产上也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加强田间管理。另外,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胜利,孔新,战勇,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2号生产技术规程[J],大豆通报,2006,(1):25

[2]王树友,李青春,丁文福,吴晓波,安树义,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大豆科技,1999(4)

[3]何荣利,北方大豆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25,27

猜你喜欢

增产种植技术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安图县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