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米安·沙泽勒瞩目,来得刚刚好
2017-03-16马莹倩
文/马莹倩
达米安·沙泽勒瞩目,来得刚刚好
文/马莹倩
谁能想到这张看上去还带着些稚气的脸庞,竟然已经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从编剧跨行到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电影同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励志的意味。而面对这样一位年轻的后生晚辈,同样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争夺的老江湖们或许会有点心塞。因为这部收获14项奥斯卡提名,追平当年《泰坦尼克号》和《彗星美人》创下佳绩的《爱乐之城》,只是他的第三部长篇作品。达米安·沙泽勒到底会在奥斯卡影史上书写怎样的奇迹,所有人都充满期待,他会否掀起歌舞电影的新浪潮?《爱乐之城》的口碑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全世界
达米安·沙泽勒的电影离不开两个关键词“音乐”和“梦想”。《爆裂鼓手》成形于一个疯狂的追梦过程,《爱乐之城》亦是如此。在电影制作的黄金时代,法国和美国曾经制作出许多经典浪漫的音乐电影,那些意外相遇、错失良机、遭遇挫折、单纯疯狂的爱情在音乐的催化下,给观众带来安慰。达米安·沙泽勒也试图重新找回这种魔力,用音乐舞蹈的叙事方式将电影的精神注入如今复杂和令人厌倦的时代中。
用老派的电影拍摄工具,包括色彩、布景、服装和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元素去讲述一个发生在现代的故事,是一个大胆的冒险,而《爱乐之城》最初的奇思妙想其实是达米安·沙泽勒在咖啡馆中与两位制作人讨论出来的。影片的两位金牌制作人,弗雷德·博格和乔丹·霍洛维茨都被眼前这位年轻梦想家的想法所感染,虽然没有切实的拍摄方案,但当达米安·沙泽勒信心满满地说,“这就是我想拍的电影”,他们都决定全力以赴,迎接这个巨大的挑战。达米安·沙泽勒在电影制作方面的丰厚知识,以及他对音乐电影的深入研究给了两位制作人巨大的信心。在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雅克·德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特别是《瑟堡的雨伞》这部电影给了达米安·沙泽勒前所未有的创作音乐电影的冲动。
在构想《爱乐之城》的过程中,达米安·沙泽勒想要为影片加入他最喜爱的20世纪 40-60 年代音乐电影的元素,比如连续的配乐、夺目的色彩还有带动情感的能量。再加上他最喜欢的洛杉矶—这个城市和两位陷入爱河的主角一起,成了《爱乐之城》的重要元素。洛杉矶在电影中扮演过很多角色:它是黑色的舞台背景,它是华丽的比基尼天堂,它也是一座充满雄心与理想的城市。但在达米安·沙泽勒的镜头下,洛杉矶像是一位缪斯女神,一块不断变化的画布,那里充满了命运的邂逅、繁忙的交通,还有辛勤工作、不断追求梦想的人。他们走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有时候徒劳无功,有时候成功改变了人生。
“《爱乐之城》展现的是一座宏伟的城市,洛杉矶最适合放到宽银幕上。”达米安·沙泽勒说道,“所以我选择用宽银幕拍摄这部电影,让它成为大制作的好莱坞经典音乐电影。”达米安·沙泽勒对于《爱乐之城》的想法非常清晰,但大型音乐电影对一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导演来说明显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达米安·沙泽勒之所以为人熟知,因为他是2014年《爆裂鼓手》的导演和编剧,影片讲述一位年轻的爵士乐鼓手和他的魔鬼导师之间的故事。这部电影用极慢的步调探索了虐待、痴迷和对卓越的追求,让观众印象深刻,并且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赢得三项奥斯卡大奖。
但在《爆裂鼓手》之前,达米安·沙泽勒就已经在探索全程唱歌的音乐电影。他的第一部作品《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是一部黑白浪漫歌舞电影,它来源于2009年沙泽勒根据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音乐电影拍摄而成的一部小成本哈佛毕业作品。这部小成本电影在当时对沙泽勒来说是一次机遇,他可以借此回顾电影历史,从而展望未来。“我接触音乐电影比较晚,大概是我在高中毕业之前,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先锋派电影,于是回去看看弗莱德与琴吉出演的经典电影。”达米安·沙泽勒解释道。“20世纪30 年代的音乐电影很前卫,让人感到非常兴奋。”
《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 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达米安·沙泽勒的电影才能,但在达米安·沙泽勒的心中,他却希望拍出更好的彩色电影,等待着大展拳脚的时机。“《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算是我对这类型电影的小试牛刀”,达米安·沙泽勒说道,“所以我继续写剧本,希望按照同样的原则拍出一部更大型的音乐电影,它既能够展现真实生活,又能展现20世纪50 年代宽屏电影和彩色电影的伟大力量。”
达米安·沙泽勒的这些梦想间接催生了《爱乐之城》。一开始他和作曲家赫维茨一起讨论电影的故事大纲,他们在哈佛读书时就认识了,很久以后两人才合作拍摄《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和《爆裂鼓手》。赫维茨和达米安·沙泽勒经常用节奏和旋律相互交流。“我们的关系一直围绕着音乐展开,彼此一直在大型音乐电影的配乐中寻找灵感,不管是《瑟堡的雨伞》还是《雨中曲》。”《爆裂鼓手》展现了达米安·沙泽勒的电影天赋,也增加了《爱乐之城》的吸引力。达米安·沙泽勒把这部电影的想法告诉了狮门影业,后者希望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把这部电影拍出来。“我们竟然可以完全按照 2006 年的想法拍摄这部电影”,达米安·沙泽勒说道,“没有做出任何折中和改变,其实当时我们都认为要改的,现实怎么会跟想象的一样?但这部戏真的让我们美梦成真了。”
在今天的电影世界中要拍一部音乐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音乐电影的变量要比戏剧电影来得多。音乐包含的旋律、歌词、配乐和编排也比一般的剧情电影更为复杂。同时还要让演员学习唱歌和跳舞,兼顾各种视觉内容、艺术设计、服装、摄影、灯光风格等,导演需要通过这一切创造一个不太现实又跟现实有关的世界。好在坚持了6年,达米安·沙泽勒终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构筑了这个看似虚幻,但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我的投影。达米安·沙泽勒曾经一再强调,《爱乐之城》只是自己的一个梦,这里藏着他太多的私心。但事实证明,全世界爱做梦的人都是相似的,私心也可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打动了自己的达米安·沙泽勒,最终凭借《爱乐之城》打动了全世界。
执导《爆裂鼓手》的爆裂导演
在爵士乐的伴奏下,《爱乐之城》仿佛就像是一首舒缓的情诗,伴随着男女主角轻盈的舞步,每一幅画面都令人心醉。但当画风切到了《爆裂鼓手》,那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激昂的鼓点加速心跳的频率,随时暴走的魔鬼导师,走火入魔的学生,这样的“爆裂”组合似乎才更符合达米安·沙泽勒的性格;令人咂舌的语速,斩钉截铁的态度,毫不含糊的回答,当你面对面与达米安·沙泽勒交流时,他的气质似乎更贴近《爆裂鼓手》,而很难把他与《爱乐之城》扯上些关系。
但毫无疑问,这些作品都是他个人化的表达,正是因为有了《爆裂鼓手》的自我剖析,他才敢继续尝试,将心中的梦搬上银幕。那些能够引起轰动或者共鸣的作品通常夹杂着创作者的自我经历,达米安·沙泽勒也不例外。他年轻的时候是个鼓手,指导他的老师有点疯狂,虽然在成长过程中这段记忆逐渐被封尘起来,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来,或许这段记忆里还有些什么东西可挖掘,一部电影就这样开始孵化了。《爆裂鼓手》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内景戏,这对拍摄来说比较容易操作;而达米安·沙泽勒对这个故事内容也足够了解;就架构,整个故事非常简洁,只涉及男主角以及男主角导师之间“互虐”的师徒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明了的故事,在达米安·沙泽勒眼中,比他以前积累的各种烂想法好多了。
《爆裂鼓手》怎么看都不符合一部商业电影的调性,影片最初的剧本完成之后,达米安·沙泽勒将它在抽屉里面整整放了一年,没有给任何人看。作为一名新人导演,他也尝过影片男主角安德鲁失败时的滋味。但达米安·沙泽勒并没有失去追梦的动力,电影遭遇融资瓶颈后,他把影片的故事拍成了一部短片,并于2013年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短片评委会奖。这次获奖让他最终得到了并不十分充足的投资。实际上,这部短片所讲述的故事正是《爆裂鼓手》中“第一次排练”的情节。比较起来,除了对白和细节的一些调整,最终的成片仍然延续了短片的拍摄方案,而且至少有两个镜头是直接取自于短片的素材。
《爆裂鼓手》可以被视作一部励志电影来看。虽然它有些不近人情,但它所表达的主旨却能让观众在影片结束之后,回味良久。达米安·沙泽勒对于“梦想”主题的诠释,结合着他切实的自身经历,无论是《爆裂鼓手》还是《爱乐之城》,他始终坚持着“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拍出来”。别的不说,仅仅是为了保留《爱乐之城》现在这个版本的大结局,达米安·沙泽勒就拒绝了许多投资人,也等待了很多年。《爱乐之城》讲述的是两个青年在好莱坞寻梦,可却处处碰壁,最终坚持自己终于有所成就的故事。《爆裂鼓手》也是“追梦者”安德鲁与魔鬼导师弗莱彻之间的较量,想想看,其实达米安·沙泽勒拍摄电影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演绎这个故事。太早或者太容易得来的成功有时会毁掉一个勤奋的导演,虽然刚刚度过30岁的达米安·沙泽勒只能被称为电影界的“后起之秀”,但任何一个勤于追梦,敢于筑梦的导演都不会太晚收获成功,当《爱乐之城》收获14项奥斯卡提名,成为奥斯卡史上获得提名最多的影片之一,或许成功已经悄然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