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场的卫生管理与防疫措施
2017-03-15马得梅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泉口镇泉沟台兽医站810399
马得梅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泉口镇泉沟台兽医站 810399
肉牛场的卫生管理与防疫措施
马得梅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泉口镇泉沟台兽医站 810399
肉牛场管理是影响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门源县肉牛养殖效益较好,各地新的肉牛养殖场不断增加。从发展的角度看,自繁自养是门源县肉牛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肉牛肥育场具有牲畜进出多、流动性大、运货车辆来往频繁、场地堆放大量的饲草料和容易发生火灾等问题。肉牛属于大家畜,体积大,每天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并向外界排泄大量粪尿脏物,还会产生大量的微粒、微生物、有害气体、臭气和噪声,同时还会滋生蚊蝇和老鼠等,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在日常管理中,主要通过无害化处理等手段解决粪污污染问题,从而减少其他方面的污染。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肉牛养殖是门源县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现今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牧民收入的一种途径。随着门源县养牛业的迅速壮大,饲养方式逐渐向规模化、生产化和信息化发展,养牛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如何搞好肉牛场的日常卫生管理与防疫检疫,已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控肉牛疫病,平时应做好日常卫生管理,遵循和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原则和理论。管重于养就是指平时做好日常卫生管理,让牛生活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通过精心管理,减少应激,提高肉牛的抗病能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符合牛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实施免疫接种,以提高牛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1 肉牛场的卫生管理
牛场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入口应设消毒设施,要便于防疫时封锁。常用2%~4%过氧乙酸等消毒液。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更换罩衣及穿一次性塑膜套鞋。不得携动物及生鲜肉类(尤其是牛、羊类)进入生产区和生活区。场内禁止饲养禽、犬、猪、鸡等动物,禁止场外畜禽或动物进入场内。
每年春秋两季(5月、10月)进行两次结核病、副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检疫,检疫出阳性反应牛应送隔离场或者场外屠宰,可疑反应牛隔离复检后按法规处理。每年春季(3月)做炭疽毒芽孢苗预防注射,经常发生破伤风的地区应做类毒素注射。每两次检疫后进行牛舍、场地和工具等大消毒一次,期间每月消毒一次(范围小些)。每年夏、秋两季做好消灭蚊蝇的工作。首先是清除蚊、蝇滋生地,其次是按照蚊、蝇繁殖周期喷洒药物消灭成虫。发生疫情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在上级机关指挥下,按照防疫规程严格处理。场内应设病牛隔离区,该设施应经专职人员按照防疫要求设置,病牛由专人管理,工具专用,畜尸按照规定处置(包括投入尸井或送入统一设定的焚尸场),不得食用或拉出场外饲喂其他动物。
2 肉牛场的防疫检疫要求
肉牛场调入、调出肉牛,必须经法定检疫单位检疫并取得证明后进行。调入牛要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入群。粪、尿、污水和剩余饲料做无污染处理,处理设施与牛群应有适当的距离。
(1)引进肉牛的防疫检疫要求。引进肉牛时必须从符合无公害条件的牛场或地区引进,并且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强制预防接种的项目在免疫有效期内。引进牛时应查看调出牛的档案和预防接种记录,然后进行群体或个体检疫,调入牛要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入群。对调运的种牛应进行口蹄疫、牛瘟、传染性肺炎(结核病)、炭疽和布氏杆菌病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确定为健康无病者准予调运。
(2)运输时的检疫。装运时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运输工具和饲养用具必须在装载前清扫、刷洗和消毒,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发给运输检疫和消毒合格证明。运输途中不准在疫区停留和装填草料、饮水及其他相关物资,押解员应经常观察牛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联系,按有关规定处理。运到后在隔离场观察20~35天,在此期间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经检查确健康者方可供繁殖和生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