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是在娱乐大众吗?
2017-03-15本刊编辑部
网红是在娱乐大众吗?
近期以来,随着一大批网络红人的出现,围绕网红生发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并被称为“ 网红经济”。大量的粉丝、强大的话题性、资本认可的商业变现能力、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网红经济”已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那么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态而言,它究竟是一个美丽的泡沫还是代表着未来的走向?他们又是依靠什么可以在屏幕前洒脱地表现自己?因为自己美?自己有智慧?还是有什么过人才艺?
一直播人气主播黄小艾就前面当当网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国庆的一句话“网红就是在娱乐大众”,进行反驳,她的目的是要做网红界的一股清流。因为在大众印象中,网红是贬义词,包括网红脸,整容,但她认为即使主播整容也无可厚非,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并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代已经出现断层,很多人以为繁体字是台湾语或者香港语,老子在函谷关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这是一个大智慧的东西,但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知道。
影视公司创始人席丹认为:她虽是网红,但也是新时代的女性。新时代女性的标准:有颜又有爱,有美又能干。而且目前网红经济,符合互联网+的模式,现在他们很多电影从拍摄、剪辑、制作都由公司的艺人进行直播,她本人很认可这个模式,她认为它的时效性,真实性很让大家认可。
那么作为50后代表东方家园董事长孟帆,认为“网红”一词含贬义居多,他认为网红是一个人的某些特质被放大,为网民娱乐、刺激、偷窥、甚至臆想产生了一种契合。在他的印象中前几年的干露露,木子美,甚至兽兽,这些信息一直包围着他。当被问到,如果知道自己孩子就是一名网红,他的态度是如何的时候,他表示,自己会羞于回答,并标明绝不让他做这些事。他固执地认为“网红”是贬义。
80后的代表汪淼的态度与孟帆截然相反,她表示绝对支持,她认为,网红,网是硬件,红才是真正的软件。汪淼认为过去只有名人才能成为网红,现在草根也能成红人。现在最大的网红当属特朗普,他的直播全世界都在看。其实网红应该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说《百家讲坛》,放到现在播的话,易中天老师、于丹老师应该都是网红。
70后代表段晓的观点是中立的,因为她家里也有一个网络主播,但还不能称得上网红,段晓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很大的粉丝,是挺有希望,也有现场几位让她失望。原因是只有几万粉丝还能称得上网红?另外成为网红应该是在你不同的行业、专业、魅力内在互联网时代黏住这么多人。她认为网红也会成为新时代的代表,但是能否成为有影响力的网红,像企业家、演员那样,黏住那么多人,就是需要各自的本事。
60后代表窦非认为,网红是随着科技发展涌现出的现象,网红就是草根代表。至于说他们有什么正的能量,负的能量。窦非觉得存在即是合理,且行且珍惜。
中国一级作家编辑杨争光则认为互联网的出现,在颠覆我们的相对论、量子论。颠覆着我们的科学,受到的挑战,我们生存的样态。网红作为互联网经济的话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如果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话也是思维的一部分。
杨争光觉得好坏自在人心,如果用道德去评判的话显然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过去的网红是靠漏点,打情骂俏的,一边飞着,一边骂着。而电影就是偷窥别人的生活,床戏就是偷窥别人怎么做爱。互联网打破了专权、特权、霸权,就像写书,我只要写上了你爱看不看。就像国庆先生说的希望网红不要做下三路,其实下三路怎么了,好多人喜欢看。但是他挑战我们的公共道德。那么美国的电影要分级的,道德和法律是要符合人性的,不能反人性的。
其实,网红就是自媒体时代活跃在网络世界的明星,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造星机制,成名的门槛降低了很多。网红这种新业态才刚刚起步,但它到底能走多久,能走多远?除了取决于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从这个角度说,这个商业链条需要一次及时的道德校准和净化,相应的监管机制也亟须建立。(王禹心、葛轩策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