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及其综合功效

2017-03-15夏卫东

绿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建设

夏卫东

摘要:指出了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建设生态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以南通市为例,围绕规划、建设、管理、保护等环节,从节地、节能、节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利于今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园林绿化建设低投入、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23-03

1 引言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园林事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高度重视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有效提升了南通城市形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促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发展的一些体会。

2 更新观念,强化举措,从制度上促进节约型園林绿化建设

2.1 积极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观念转变

正确处理好节约型园林绿化与建设精品园林绿化的关系,从重景观向以生态环境为主的转变,从高成本向少花钱、多增绿转变,从重建设向建设与养护并重转变,从重城市向城郊、城乡一体转变。近几年来,在城市绿化法规政策及业务知识的宣传中,大力倡导城市园林绿化节约理念,一是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干部职工节约搞绿化的意识教育,二是加大对社会单位的引导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倡导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氛围,三是把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标准纳入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业法规与规范标准,广泛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的培训和技术交流,及时宣传表彰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先进工作典型。

2.2 规范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

(1)加强对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核把关。市、区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中,认真落实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从规划设计的源头上树立正确的园林美学观,倡导自然、庄重、典雅、简约的风格,控制过度人工化的设计倾向,引导、要求各项节约措施的应用,促进节约型园林绿化理念的实现。

(2)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近年来,南通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园林绿化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同时实施严格的合同管理制与工程建设监理制,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程序,这样既确保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又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建设管护成本。

(3)发挥科技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支撑作用。发动全市园林绿化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养护作业等部门、单位,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研究,从植物群落配置、绿化施工技术、园林绿化工程材料、节水灌溉技术、养护行业机械和工具等方面广泛开展研究,大力推广和应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各项做法。

3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从用地上促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3.1 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用地

绿地是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1]。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需要使用大量土地,南通市把城市绿地布局与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对于一切可绿化用地充分进行绿化,尽量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开支。如在规划建设园博园过程中(如图1),在园区选址上,注重园博园与南通优质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园址确定在国家4A级景区狼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48.5 hm2,依托狼山和长江,把黄泥山、马鞍山纳入园区范围,节约用地12.5 hm2,也进一步强化和丰富狼山风景区核心景区的生态属性,节约了土地和资金,走出一条低成本建设大型公园绿地的可行之路。

近年来,该市对城市的道路、街头绿地以及闲置地块实施了大规模的插绿、增绿工作,节省了大量土地和建设资金,努力挖掘城市道路、街头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趋近。即实现“大地景观”[2],“大地园林化”[3](图1)。

3.2 努力挖掘土地使用潜力,将人防工程、河道工程与城市绿化相结合

在南通市体育公园建设中,通过大力发展人防工程屋顶绿化,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同时,增加绿地3万m2,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开发区能把商务区(如图2)作为集行政办公、金融服务、休闲娱乐、高档住宅为一体的大型功能区,绿化景观充分利用原先的河道作自然草坡处理。主要树种为香樟、广玉兰、香泡、深山含笑、乌桕、榉树等,辅之以灌木及地被、草花,在节约土地的基础高质量地营造出景观效果。

3.3 充分发挥垂直绿化、立体绿化节约土地资源的作用

垂直绿化是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南通市绿化部门对市区濠河、八爻河等水体驳岸积极实施垂直绿化。为充分保护沿河自然生长的大树,营造生态河岸,濠河景区在水岸曲折处多采用木桩、抛石等形式来体现自然野趣,利用爬山虎及黄馨、金钟、迎春等悬垂植物来软化石驳,对高驳岸则通过在外侧打桩填土种植荷花、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来软化处理。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濠河景区的植物景观,而且可通过根系沉淀重金属的物理方式和氧化、脱毒的化学作用吸收和减少有害物质、抑制藻类,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大力提倡和引导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居民因地制宜地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通过爬山虎、藤本月季、紫藤、凌霄、黄馨、木香、常春藤等垂直绿化植物的应用,既增加了城市的绿量,又节约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

4 植物为主,生态优先,从用材上促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4.1 植树为主,科学配置植物材料

以乔木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改变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一些工程过度人工化的倾向,尽可能地减少各类绿地硬质景观。近年来建设的园博园、城市绿谷等绿化重点工程,多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配置,努力为城市公众创造宜人的绿色游憩空间,尽可能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应。

绿地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它的植物多样性不仅与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4]。作为城市中心的景区,濠河风景区水域面积1040亩,全长约10 km,绿地面积52万m2(如图3)。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采用高、中、低多层次植物配置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主体群落,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景观,形成景区的生态本底。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因此要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管理[5]。在植物造景中充分考虑观花、观叶植物的运用,选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如枫香、榉树、银杏、鸡爪槭、乌桕、栾树等以及红叶李、红枫等色叶树种,极大地丰富了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提升了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经过多年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濠河风景区已形成了一个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的滨河活动空间,并成为集植物、水文、文化景观和服务公众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2005年濠河因其水环境整治和历史风貌保护成就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通也因此被建设部授予“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4.2 优先使用乡土树种

近年来,南通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优先使用银杏、榉树、榆树、柳树等乡土树种,积极引种栾树、无患子等一批适应该市生长环境条件的绿化优良树种,并合理利用野生植被,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效果。全市各类园林绿化工程的用苗基本由本地苗木生产基地供给,相对于非本地供给其他植物材料采运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从某种程度上讲优先使用乡土树种,既大大地降低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护成本,又节约了用于养护的水资源。建设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将成为城市绿地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6]。

4.3 控制雕塑和硬质铺装及色块配置,降低建设成本

在绿地中设置城市雕塑、园林小品、硬质铺装及植物整形色块,会直接提高工程造价。因此,近年来南通市对绿地中的这些硬质景观严加控制,综合考虑该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力争建成经典、高雅的园林精品,保证其与周边总体环境相和谐。

天安花园从设计之初就确立了以绿化为主,必要的功能硬质场所为辅助来规划空间,在景观活动节点方面,注重场地的复合使用功能,通过复合绿化、立体绿化和宅间绿化共同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环境。

4.4 采用先进技术,减少园林景观用材量

园博园温室采用了先进的ETFE膜技术,相对于常用温室的玻璃幕墙结构,大大减轻了建筑的自身重量,为此温室钢结构方面用钢量大大减少,整个网壳的用钢量只有65 t,降低了建筑能耗。

5 管护经济,提升效益,从用能上促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5.1 积极推进节水节能型园林绿地建设

博览园外依长江,南侧长江岸线全长2010 m,内与濠河水系相呼应,园区拥有水面积10.1 hm2,占整个园区面积的21%,同时园区内运用栈桥等将水与岸巧妙连接,形成了真山真水,山、水、园相互交融的格局,对自然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在水源方面,在需要对水体换水的时候,利用长江水潮汐的原理,在江水涨潮时对园区进行进水,潮汐时排水,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及自来水,营造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博览园温室制冷制热,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在冬季,根据地下水温度高于地上环境温度的情况,通过系统,将地热用在制热上;在夏季,利用地下水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情况来制冷,从而节省了大型空调机组运行成本。

在濠东生态绿地中,利用太阳能灯进行照明;每年投入10多万元在濠河养鱼,用以净化水质,这些都在节能方面做了探索。

5.2 以科学的管护方式扩大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1)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城市建设改造与保护绿化的关系,特别是保护好古树、大树,这是最大意义的节约。近年来,南通市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十分注重原有大树保护工作,做到房子、道路尽量避让大树,保护绿化成果。

(2)针对当前城市绿化植物生长立地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采用改善行道树生长立地条件的措施,如透气透水铺装、透气透水管、土壤监测等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方式,保证树木正常良好的长势。

(3)积极推进绿化垃圾的废物循环利用,近年来,南通市对修剪下的树枝、树叶、绿化建设产生的废料等,采取技术处理积极加以利用,如树叶堆积腐化成有机植物肥料等。

(4)利用修剪枝条繁殖苗木。在修剪工作中,把植物造型与枝条的再利用结合起来,对市区主要绿化树种修剪的枝条,择优用作扦插苗,既解决了部分绿化用苗,同时又节约了资金投入。

(5)将水体清淤与基肥生产相结合。把公园河道清淤与生产基肥相结合,把清理的淤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基肥,节约肥料开支。

此外,利用植物自身的他感或异株克生现象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促进群落生长旺盛,抑制杂树、杂草,同时有杀菌、防治病虫害的作用[7];利用根瘤固氮及菌根作用种植具有固氮及菌根的伴生树种以及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人工施肥、除草和修剪量。

6 结语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設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又要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建设生态化、人性化、有特色、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园林,以确保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 强,黄勇强.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山西建筑,2007,33(35)346~347.

[2]汪菊渊,中国大百科全书 ·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陈俊愉.从绿化到园林化[N].人民日报,1958-11-18(8).

[4]路纪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3):62~64.

[5]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4~36.

[6]李树华.园林种植设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彭光途,陈国霞.土壤与生态园林[J].中国花卉园艺,2001(18):33.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