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方:做活产业扶贫 助力农民增收

2017-03-15史红云

当代贵州 2016年41期
关键词:大方县大方贫困户

史红云

大方县抢抓机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增收致富道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身处乌蒙山区的大方县,生物资源丰富密集,有“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美誉。虽拥有“富饶”,却守着贫困。18万贫困人口让其成为毕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重点贫困县。

面对这样的现状,大方县化劣势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式扶贫,着力推动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

能人领跑致富路

10月14日,大方县笼罩在一片淅沥小雨中。而位于兴隆乡狮子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摘最后一季的辣椒。

“其他地方的辣椒一般到白露就没有了,我们的辣椒能持续到寒露。”大方贵州张氏云贵蔬果开发公司负责人张天荣骄傲地说。正是因为这个时间差,令基地的辣椒收购价从高峰期的7角一斤涨到1.1元一斤,远销广州、深圳、东莞等地。

张天荣介绍,辣椒采摘结束后,又要开始轮作马铃薯和莴笋,这样一年轮作三季,亩产值能达到一万四千元左右。

狮子村是大方县的贫困村,前几年,大批村民外出打工,许多田土被荒废。大方县请回从兴隆乡走出去,在广州蔬菜界拼搏创业多年已小有成就的张天荣,请他利用自身优势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共同发展。

2015年10月,张天荣返乡成立贵州张氏云贵蔬果开发公司,利用大方县天然大空调的气候条件,采取“公司+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的模式,发展高山冷凉季节蔬菜。

思路有了,想法有了,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村民王绵荣有两亩土地在基地流转范围,沟通数次,始终不同意流转。张天荣想到了个办法——斗种,拿出同样面积的土地,王绵荣种什么,他就种什么。结果他以亩产4100斤完胜王绵荣亩产1800斤。最后,王绵荣心服口服把自家土地拿出来。

经过这次斗种,村民看到了专业化种植的前景,主动将土地流转给基地。按照基地的运营模式,流转土地的村民,除了每年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外,还能优先到基地里务工,村民无形中就增加了两笔收入。

村民何孟飞说,她家有3畝地,过去种包谷,每亩地每年最多有2000元收入,土地流转后,除去流转资金,每天在基地打工还有70元的收入,很划算。

现在,狮子村蔬菜种植基地已发展到518亩,员工52人,其中有32人是贫困户。村民种菜后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亩增至14000元/亩左右。

为激发农户的种植热情,张天荣变过去的物质奖励为苗种奖励,在基地干得好的前10名农户额外奖励2亩苗种,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过去大家争着要现钱,现在大家争着要苗种。”张天荣说。

如今,张天荣的蔬菜基地已拓展到兴隆乡的其他村寨,今冬明春或将突破2000亩。随着基地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也搭上这趟致富快车。仅兴隆乡石板村的辣椒示范基地,就带动24户贫困户112人就业。

产业带活贫困村

走进八堡乡新开村,干净笔直的硬化路一直向村里延伸开去,小青瓦、白灰墙、穿枓枋、雕花窗的苗族民居矗立在道路两旁,村门口那极富民族特色的“新开苗寨”寨门让来客忍不住想进去一探究竟。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道路泥泞、房屋朽烂、人烟稀少、偏远闭塞的苗族村寨。

新开村是大方县的一类贫困村,贫困户有174户596人。过去村里基本没有集体收入,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包谷。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仅为2800元。

守着贫困过了几十年的新开村希望通过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转机来自一种名叫小蒜的植物。

小蒜又名山蒜、野蒜,性味辛苦温,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既可食用,也可入药。

比邻的长兴村有着五、六年的小蒜种植历史,面积大成规模,每年一到收成季节,每天载重数十吨的大卡车载着一车车小蒜走向重庆,甚至远销韩国。最贵时,小蒜能卖到15元/公斤,最便宜时也能卖到6元/公斤。这让同样有着种植小蒜土壤条件的新开村村民羡慕不已。

2015年,新开村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起了500亩的小蒜种植基地,未到收成时间,小蒜就已被订购一空。

随着小蒜基地的火爆,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王进秀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种包谷,一年忙到头也没几个钱,现在她把自家近一亩的土地拿来试种小蒜,按照6元/公斤的均价,今年能进账6000多元。

尝到了产业发展甜头的新开村并没有止步于发展小蒜种植,依托自

身土地优势和气候优势,新开村又发展了200亩折耳根基地和300多亩苗木基地。其中,折耳根基地由合作社出资,农民土地入股,按三七分成。苗木基地则按照市场需求,由农户按订单种植,收购商统一收购。

2015年底,新开村村民人均收入

从2012年的2800元涨到7200多元,贫困村的帽子被成功摘掉。

企业进村助脱贫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因对贵州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

说起恒大对贵州的帮扶,就不得不提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大方。

2015年12月1日,恒大以企业帮扶的形式,计划3年无偿投入30亿元,用3年时间,通过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等一揽子综合扶贫措施,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在许家印看来,民营企业扶贫不是过去的捐款捐物,而是要输血和造血。

如何输?如何造?

减贫脱贫,关键要有产业。在产业扶贫上,民营企业要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帮助贫困老百姓在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地做扶贫工作。这是许家印的观点,更是恒大的实践。

大方县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但在产业开发上却一直缺乏门路。恒大依托互助合作社这个平台,投入12亿元,3年扶持1000个扶贫互助合作社,建设1000处特色农牧业基地,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三元乡胜丰村村民周登文当了一辈子农民,他怎么都没想到在自己64岁时还能当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股东。

今年初,在恒大18万元的资金支持下,三元乡胜丰村成立了恒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周登文流转了自家11.8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成了股东。

“ 除了每亩地4 0 0 元的流转资金,还有年底分红,每年至少有3万多元收入。”周登文向记者算起了收益账。

在达溪镇冷底村原来的蔬菜基地上,一座座现代化生产大棚拔地而起,这正是大方雪榕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厂房。

厂房外,一辆辆载满了海鲜菇的运输车正整装待发;厂房内,一排排着装整洁的工人们正娴熟地将肉嘟嘟的海鲜菇称重装箱。

2014年,在大方县政府的引进下,上海雪榕集团来到大方成立了大方雪榕食用菌有限公司,冷底村只是它的几个菌棒生产基地之一。

工人田培燕来自隔壁的坝子村,过去她一直在外务工,一年多前,她回到家乡来到雪融公司。

“在公司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块,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知足了。”田培燕高兴地说。

大方雪榕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解决1200余人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8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说:“开展产业扶贫有利于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力和就近转移就业。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孤独老人的看护问题的同时,还能促进片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大方县生态环境良好,是天然大氧吧。随着现阶段人们对安全优质农产品需求的日益旺盛,贵黔高速的开通和乡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大方已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全县将抓住机遇,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在恒大集团等企业的有力帮扶下,打赢大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猜你喜欢

大方县大方贫困户
白布河畔苍鹭飞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2021,可爱一点不好吗?
夏日荷景
有一个大方的朋友,你也不会小气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妈妈,你大不大方
我不是小气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