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储藏方法及储藏期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2017-03-15曹涤环

科学种养 2017年2期
关键词:入窖库内储藏

曹涤环

一、柑橘储藏环境条件

1. 温度

储藏期间保证适宜的温度,既可减弱果实的呼吸强度,使之减少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腐烂和水分蒸发所导致的重量损失,又能保证果实组织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避免机能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和削弱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柑橘类果实原产于气候温暖地区,长期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易受低温伤害的特性。因此,最适宜的储藏温度须结合种类、品种、栽培环境条件、成熟度和采收期灵活确定。一般来说,南方柑橘产区最适储藏温度为2℃左右。

2. 湿度

储藏期的相对湿度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条件。储藏时,橙类一般采用比较高的相对湿度,在95%左右。采用高湿度储藏果实,必须注意对病菌的控制。对于宽皮橘类果实,由于在高湿环境下易枯水(失水),一般采用较低的相对湿度,即80%~90%。

3. 气体成分

储藏柑橘的场所须进行通风换气(采用调节气体储藏柑橘果实的除外),以防果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二氧化碳、乙烯)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积累过多,毒害果实。

二、几种储藏方法

1. 沼气储藏

①建库。温度、湿度、沼气含量为沼气储橘成功的三大关键因素。储藏库应建在距沼气池30米以内,以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为好,全室能够不透气。储藏库面积一般为10~15米2,容积25米3左右,两边设储架4层,一次可储果3000~5000千克,顶部留有60厘米×60厘米的天窗,便于通气调节和进出管理。

②装果。选择无损伤、无病虫害、大小均匀、色泽好的果实装篓,每篓20~25千克,放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1~2天后入库,以释放田间热、减轻果皮细胞膨压、使果皮软化略有弹性。

③入库。柑橘入库前2天要将库内清扫干净,用药物或沼气火焰对库壁消毒、杀虫。将沼气输气管与扩散管连接好。装果封库后,要注意留好排气孔、观察孔,门与门框之间密封好(通常用胶皮密封)。

④输气。入库一周后输入经脱硫处理的沼气,时间30~60分钟,每次每立方米容积输入11~28升。储藏前期输入量可少一些,当气温增高时,柑橘呼吸作用加强,可适当加大输入沼气量。

⑤排湿。根据天气情况和库内温度高低、湿度大小而定,柑橘储藏期的最佳湿度是90%~98%、温度4~15℃。湿度不够时可从加水孔向室内添加水分,温度过高时应通风降温。沼气输入每3天一次。

⑥翻果。入库1周后翻果一次,将有损伤的果实取出,以后结合换气均应翻果一次。

⑦注意事项。沼气是一种可燃气体,遇火易产生爆炸事故。因此,严禁在储藏室内吸烟、点灯。出库前,应先通风3~5天,以便让柑橘逐步适应库外环境,以免出现“出风烂”。

2. 室内储藏

选择干燥、凉爽、通风条件好、不受阳光直射且未存放过化肥、酒精、香蕉水等物质的地方作为储藏室。选好后,在柑橘采收前2天,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1000~1200倍液进行室内消毒,地面铺3~5厘米厚洁净稻草,将采收、分选后的橘果用咪鲜胺1500~2000倍液消毒处理。方法为先将1袋咪鲜胺对水4~5千克配成药液,另将1~1.5克2,4-D用少量温水充分溶解倒入已配好的溶液中,再将采收好的果实放入药液中浸泡1~2分钟,捞起晾干后即入储藏室储藏。一般码放高度为25~35厘米,过高压力太大,易使果实变形,失去商品优势。储藏期内早、晚开窗通风,每半月补充水分1次,方法为将麻袋清洗干净,浸湿,挂于门窗通风口处即可。用这种方法储藏橘果,果实腐烂率可由15%降至0.3%左右。

3. 通风库储藏

①果实在通风库内的储藏方式大致可分为架藏和箱藏两种。a. 架藏。在库内用木料或金属材料搭架,将果实直接放置在架板上储藏,有的还在架板上垫泥土或细沙、松针、纸等,包果或不包果。此法通风良好、检查方便、病害蔓延较慢,但入库时需人工上下架,耗费劳动力较多,若不加以其他处理,果实易失水萎蔫。b. 箱藏。在库内用果箱堆码储藏,堆放时排间须留间隙,以利于通风换气。根据通风系统的装置,果箱排列成“井”字形或“品”字形。采用此法,果品出入库方便,一定容积内装载量大,但储藏期间检查不便。

②入库后的管理。利用季节和日夜之间的温度变化,通过适时通风换气调节库内温度;通风库有一定的隔热性能,能维持比较稳定的温度;通风换气同时排除库内不良气体和控制库内相对湿度,必要时可对地面或墙壁喷雾,或在库内放置水盆,利用棉布吸水以增大蒸发面积,从而提高库内的相对湿度。

4. 地窖储藏

①入窖前的准备。修窖,主要是整平修光。入窖前30天根据室内的干湿程度适当灌水100~150千克,保持窖内相对湿度在90%~95%。入窖前15天左右喷洒乐果200倍液杀虫,密封7天后半敞;入窖前2~3天喷洒7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密封杀菌。

②入窖。先在窖底铺一薄层稻草,然后将果实整齐端正地沿窖壁周圍摆放,在稻草上成5~6轮(即果实成环形摆放),果蒂向上;大果放在底层,小果放上层,在底(即果实摆放的底部)留28~35厘米卸口(空地),以便检查时翻果实用。

③管理。果实入窖2天后将草垫放在窖口周围,盖上石板密封,此后每7~10天开窖检查一次。入窖前扇风换气,并点火试探,以免发生危险。彻底检查病果,注意避免人为传播病原菌。

三、储藏期生理性病害防治

1. 宽皮柑橘

①水肿病。温州蜜柑、碰柑、南丰蜜橘、蕉柑和红橘等宽皮类柑橘,在储藏期间易发生水肿病。发病初期外表病症不明显,果皮失去原有光泽,颜色变淡,手捏有松软感;之后果皮颜色由浅褐色转为深褐色,果皮呈水渍状浮肿、易剥皮,白色层易断裂为网状,食之有浓厚酒精味;最后被病菌侵染而腐烂。不适宜的低温、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时易发生水肿病。防治措施: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气,是防治水肿病的根本方法,如甜橙控制温度1℃以上、蕉柑7℃以上、碰柑10℃以上;储藏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可减轻或防止水肿病的发生;采用塑料纸单个包装的要及时出库销售。

②枯水病。主要表现为果皮发泡、皮肉分离、瓤瓣和汁胞(瓤瓣内水分含量很高的颗粒状物质)失水干缩;甜橙类也发生,表现为中心柱空心大,瓤瓣间均易分离;枯水病共同的特点是,果实逐渐失去柑橘固有风味,严重时果肉食之如絮,完全失去食用价值。防治措施:及时解除塑料膜包装材料;防止储藏过久,尽早出库上市。

2. 甜橙类

甜橙类主防干疤病(又叫褐斑病),特别是对甜橙(如纽荷尔、朋娜等脐橙)危害严重 ,一般储藏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发生初期仅在果皮油胞层显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加深达白皮层,以致果肉发生异味。褐斑病是果皮失水皱缩、机械损伤及油胞凹陷所致,与果皮结构有很大关系。目前认为储藏温度偏低引起的冷害及储藏环境相对湿度过低引起的果皮失水是其主要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储藏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损伤;适当提高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采用气调、单果包装、薄膜袋装也可减少褐斑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入窖库内储藏
动车检查库库内热源特性实测与分析
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牵引蓄电池工程车库内充电插座烧损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西药药品的储藏探讨
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
耽车泵站库内集渗试验分析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利用库内风源进行HXD型机车预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