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思考
2017-03-15叶瑞权
叶瑞权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伴随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互联网多元化思潮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力量单薄等众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与落实全员育人,从顶层设计把全员育人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制度体系,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将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从政策、物质、资源等各方面为全员育人提供有力支持,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66-02
大学生是具备较高知识理论、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国家社会未来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因此,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都要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伴随高等教育发展而发展,不管是理论科学研究还是教育实践探索,众多专家学者倾以大量心血,以跟上时代变化,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但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高等教育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些全新的挑战。
1 互联网时代多元化思潮的冲击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高歌猛进,网络信息传播无孔不入的时代背景下,来自国内外的时政新闻、民生焦点、娱乐八卦、视听资源数不胜数,反映的是各自不同的民意国情,表达了因人而异的利益诉求,传递着形态各异的价值理念,因此这是一个泥沙俱下的不可阻挡的过程,个中既包含了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又夹杂着消极腐朽的思想理念,还可能暗藏着反动罪恶的观念主张。大学生正处于塑造人生价值观阶段,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与事物,尚欠缺独立的判断力、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入的分析力,因此难以理性、客观地看待与分析网络传播中所接触到的鱼目混珠的复杂事物,个别学生甚至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扭曲了人生走向。大学生正处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其正直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毅的意志精神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应对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多元化人生追求的挑战,成为了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难题。
2 思想政治教育“空洞化”
从教育的手段方式来说,在部分学生的眼中,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不高,责任心不强,仅仅充当了“鹦鹉学舌般”的传声筒,甚至把政治宣传中的“高、大、全”和战斗性话语生拉硬拽地搬用到日常思想教育中,给大学生造成了隔膜感甚至是“隔世”感,产生了腻烦情绪。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品质进行的教育,其内容过于空洞抽象,且不说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即使部分老师也得花费不少的精力才能了解与消化。此外,思想道德理论课是除了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外,最为系统、主要的渠道,但即使这么重要的渠道,也存在着课程教材抽象、说教多、动手实践少,政治教育多、成长关怀少,单向灌输多、互动教育少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學生对思政课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普遍印象。此外专业教师忙于教学,工作量大,无暇顾及、更难以凭一己之力将课堂教学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空洞化教育难题长期得不到改观,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3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自为政,导致“孤掌难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他们彼此之间虽然存在具体分工、所属岗位的不同,但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施教主体,起主导作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的日益增加、辅导员职责的大而全,为人为地割裂“教书”与“育人”、“管理”与“育人”、“服务”与“育人”提供了“理据”,目前真正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意识并在实际中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工人数不增反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孤军奋战现象严重,导致了“孤掌难鸣”。这种非全员化的现象不仅让不良文化思潮有机可趁,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有缝的蛋”,而且导致高校内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优势的削弱,增加了专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导致他们缺乏专业学习和工作反思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他们的自我超越;对其他教职工而言,非全员化也使得他们因为缺乏具体的“育人”实践而阻碍了自身育人潜能的开发,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二 建立健全“全员育人”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直面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各个领域、各种渠道、各个方面以科学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占领”学生的头脑,人人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要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计划与实践内容有效对接,教学部门与行政部门团结协作,建立高校教师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发力思政教育的协作机制,使得高校全体教职工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育人的功能。也就是建立健全“全员育人”机制,形成全校教职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 重视顶层设计,把“全员育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与制度设计
要重视全员育人的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上把全员育人理念上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受到外部环境冲击挑战,又存在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只有抓好顶层设计,确立全员育人的战略思想,构建完整的、系统的、协调的全员育人动力、调控、保障机制,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目标任务、总体实施方案和操作性行动计划有机结合,架起全员育人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有效性。要坚定党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领导,统筹全局,从学校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部门架构等制度体系融入全员育人的设计,为全校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依据、制度支持、物质保障。
2 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意识与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全员育人,就要把一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都有效地调动起来,壮大队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我们思政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伍,针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进行差异化的能力提升。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加强能力锻炼和岗位培养;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来完成的,学生表面上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如果教师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之中的自觉和能力,那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渗透”,久而久之就会起 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所以应在“学科德育”的引领下,增强专业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科教育中的德育要素,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探索科学过程中迎难而上的意志,攻坚克难时的团结协作的情操。
3 推进教学与实践统一,贯彻教学、管理、服务的全员育人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吸收,另一方面更能砥砺学生品质、磨练其意志、强健其体魄,这无疑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终极归宿。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中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而团委、学生处、辅导员等在组织学生做义工服务、企业实习、暑期三下乡实践时则经验丰富、轻车熟路,因此,推进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有赖于教学、管理、服务三种职能主线上的教师团结协作,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有機体。这要求教务部门、党团机关、学院单位之间统一“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的认识,理解管理、服务与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共同目标中的内在统一性,在尊重不同分工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部门与部门之间、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整合全校智慧与力量,形成统一、良性、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瞬息万变,高等教育的大环境必然是日新月异,教育的手段、工具、方法、理念、思想也要与时俱进,紧贴社会发展的脉搏,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而最关键又是抓住核心的要素——教师。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对思政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全员育人”理念,构建相应制度体系,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和视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龙汉武.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四要素[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5).
[3]王子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8.
[4]顾洪英.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