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一枝花种子繁殖技术
2017-03-15熊飞
熊飞
七叶一枝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贵重药材,在靠近神农架的鄂西北山区,每千克销售价格高达600元仍然供不应求。由于野生资源基本枯竭,近年来许多农户开始将采挖的野生七叶一枝花转为家种。常规的“野转家”栽培一般采取根茎无性繁殖,此法优点是技术简单,出苗率高,生长速度较快;缺点是用种量大,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农户快速发展需求,不适合大面积人工栽培。为加快繁殖,有的农户用采集的七叶一枝花种子播种育苗,探索有性繁殖技术,但播种后却发现七叶一枝花种子出苗很慢,而且发芽率极低。研究发现,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七叶一枝花种子具有“二次休眠”现象,且休眠时间较长,只有人工打破休眠,才能使七叶一枝花种子播种后早出苗、多出苗,进而达到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种苗成本之目的。其技术要点如下:
7~8月,待七叶一枝花蒴果开裂、种皮变成酱红色后,采集充分成熟的种子,用草木灰搓去种皮果肉,用清水洗净;随后用1%硫酸铜浸泡5分钟,或用0.1%多菌灵浸泡30分钟,对种子实施消毒;再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与洁净的湿润细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度)按照1∶5的比例拌匀装于筐内,上盖3厘米厚的草木灰,置室内通风凉爽处层积处理,直到来年春季播种。层积期间注意喷水,保持细沙湿润。如果种子数量少,家中有冰箱,可将种子与湿润细沙按照1∶1的比例拌匀后装于洁净的布袋中,在5℃左右的保鲜室存放2个月,再在20℃左右的室温下存放1个月,然后继续在冰箱保鲜室低温存放2个月,通过“低-高-低”变温处理打破休眠。湿沙层积、变温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前需再用100毫克/升赤霉素浸泡24小时,进一步打破休眠,提高种子萌芽率。
高山地區一般在4月气温回升至15℃左右时播种。在稀疏的阔叶林下,选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且管理方便、不易遭受畜禽为害的地方,建宽1.3米、高0.2米、长4~5米的苗床。将处理好的种子连同细沙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然后将过筛腐殖土与草木灰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覆盖于苗床,厚度以种子盖严为佳,随后再在上面覆盖一薄层杂木屑或碎草、树叶;将苗床喷淋至足墒,用竹片搭设拱架后盖薄膜,保持床内温度在20℃左右。后期随着气温升高,逐步揭除薄膜。如果苗床光照过强、温度过高,需搭棚或挂遮阳网,保持床面湿润凉爽、有散射光即可。
采用此法,七叶一枝花播种后2个月左右可陆续出苗,一般出苗率达80%以上,高者可达90%。在苗床生长2年后,再将其移至林下或大田内进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