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2017-03-15

东方艺术·大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艺术家身体

一、展览信息

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联合策展人:黄笃、赫拉尔多·莫斯克拉

主办机构:北京今日美术馆

赞助机构:国家艺术基金

保险唯一指定赞助商:安盛艺术品保险

支持机构:西班牙驻华大使馆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10日-2017年3月5日

二、展览主题

本次展览主题以不同语言命名,与展览所聚焦的多元藝术创作形成呼应。展览的法/英文名为“BRIC-à-brac:The Jumble of Growth”,英文The Jumble of Growth译为“混合的生长”。而“BRIC-à-brac”是法语中的俚语,泛指混杂、差别,或是处在某种潜在混乱中,不均匀的组合,意指一种混沌状态的词汇。而“BRIC”恰好与“全砖四国”的原本缩写相同,这种文本上的重叠将展览主题与展览所观察到的政治地缘形成交织。“全砖四国”是由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Jim0Neill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该概念的缩写BRIC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及中国(China)的首字母组成。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金砖”之列,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而“à-brac”表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状况和转变中所释放出的“充满生气”的社会形态。“BRIC-à-brac”泛指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文化背景迥异、现代化进程中与他者的碰撞,导致在全球化冲击下社会转型所凸显出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这种基于全球政治经济的文化整合,产生了相互渗透与抵抗并存的现象,构成了全球化与地方化共生的文化景观。本次展览以“金砖国家”为出发点,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中第一次发挥了改变作用,其影响力在本土与全球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折射出了这种经济的活力。那么,艺术将如何反观与体现出社会的巨变,这些变化在文化与个体生命的叙述中如何表现和发展,将是这个展览关注和探究的核心议题。

中文题目“另一种选择”实际上是对法文主题“BRIC-à-brac”的进一步诠释,其目的在于强调代表性新兴国家的文化主体性,探讨自身独特的文化之路,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经济突变的非正统性。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将世界宏观经济“民主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金砖国家”其各自特有的地缘文化特征,而这一独特地带的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所呈现出的各自复杂多元的生长路径,为全球多元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需要强调的是,这次展览通过当代艺术的方式呈现和讨论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地带引领着的新兴国家的发展,再现了一种另类现代性的表征。

三、展览结构

本次展览将由四个方向展开:混合生长(The Jumble of Growth):癫狂的空间(Chaotic Space);话语现场(Discourse Practice);个体叙事与微观生命(Individual Narrative and Microscopic Bodies)

一、混合生长指涉的是艺术生长土壤的革新与互生关系。艺术家的创作大多受地域文化、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变革的文化土壤带来的复合语义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容与意义。与此同时,日益全球化的社会景观,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文化相互作用及彼此影响,新的跨文化的艺术元素与意识形态,要求我们以全球化的视角去辩思这种相互依存共生的艺术。

二、癫狂的空间再现了在如今复杂多元的社会变化中多维度空间(都市空间,公共空间,日常空间,虚拟空间等)的问题与状态。当这样的空间与艺术家的主观性相遇时,会激发出艺术家的不同判断和想象及其分析与表现。在这种看似混乱的空间中,恰恰展示出了艺术家理性的视觉隐喻。而这种癫狂的生长氛围正是飞速全球化与复杂现代性带给我们的或多或少关于对生存际遇的思考。

三、话语现场指向的是现实问题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再现的方法还是观念的方法,艺术家以其敏锐的直觉和想象力将实验、介入、解读与批判贯彻其作品中,其作品体现出各自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他们这样的艺术行动不仅释放出积极而个性化的回应,而且彰显了文化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四、个人叙事与微观生命表现的是个体在宏观社会与微观身体中的生命意识与状态,即把生命本能、生存情感及其境遇作为个人叙事的砝码。然而,身体作为载体与艺术叙事的母题,涉及到身体作为符号蕴含着人的复杂状态及其文化边界的议题。在后现代语境中,身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的纽带。事实上,身体蕴含着这样几个层面的内涵:1.自然的身体2.社会的身体3.科学的身体。在艺术家看来,身体是一种艺术的媒介,具有对以上层面的僭越,它超越了身体的局限和规定。正是基于这一独特视野,艺术家将身体作为叙述的媒介,挖掘和表现了身体的潜能与无限。

四、展览亮点

本次展览聚焦于这些新兴经济体。它在主题中使用了双关语来反映这些复杂的问题,试图避免简化问题。艺术通过其比喻和主观的手法深入探讨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力量,这也使得艺术品能够承载社会的复杂性。俄罗斯艺术家小组AES+F通过作品《特里马尔奇奥的晚宴》(引用古罗马时期佩特洛尼乌斯的小说《萨蒂利卡》中异常奢华宴会的片段)传达了他们对全球化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的感知,该作品由三张十分有戏剧效果的摄影作品组成,艺术家们意味深长地将这组作品命名为《亚洲之胜利》、《非洲之崛起》以及《欧洲之衰落》。AES+F通过这些摄影作品也混合、并置了传统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所带来的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和全球化内不同的语境;表达了曾被边缘化的新型经济文化体的心声。马赛拉·阿玛斯的《自我机器》则表现了墨西哥的不平衡状态,作品展现了倒置的墨西哥地图,以一条镶在墙上的铁链带动,当隐藏发动机运作时,墙上的齿轮便带动铁链不规则地转动并发出嘈杂的声音。这件作品是一个混乱的机制。原油会从作品上流出来,顺着墙滴落在地板上,污染展览的空间,打破白色立方墙面洁净光亮的状态。

中国艺术家王国锋在北朝鲜拍摄的巨幅摄影作品运用了纪实的手法,但却强调了一种客观表现的主观性,即是以一种更加模糊和隐晦的方式表现了被拍摄者温暖的人性和其为拍摄照片所选择的“官方”姿态之间的张力。而另一位中国艺术家杜震君的《通天国》系列作品采用合成照片的方式,对当代大城市的扩张和特大都市的混杂进行了讨论。而曹雨以一种戏仿方式表达了她与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对话受《喷泉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Fountain)的启示,到演绎出自己身体乳汁喷射的《泉》。她把身体看作是生命哲学的容器,具有无穷的能量和扩展性。

五、展览意义

今日美术馆自2007年建立第一届“今日文献展”以来,确立了其文化定位。“今日文献展”旨在从中国出发逐步建立起国际性的艺术交流机制,并与国外重要的双年展、三年展平行发展,以此为平台,起到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作用。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明确地提出了具有鲜明针对性的文化命题,从全球地方化的视角出发对当代艺术的“接触地带”形成新的审视与观察。展览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反向归于构建差异文化的相遇。展览以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视觉图像来解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日益加剧的危机——矛盾、冲突、共存及竞争关系。展览讨论中并不回避政治地域所指向的社会特征,而是面向这一地带艺术家的发声——建立在吸收融合其他文化基础上所表现出的抵制和抗争的自觉意识,在这一展览中,可以窥见艺术家对于其文化独特性的把握。展览在发现他者的同时实现发现自我,即通过对话和分享最终表现出新的艺术景观。第三届今日文献展的艺术目标,既反思传统议题,也直面现实问题;既揭示文化层面,也反映艺术现状。

猜你喜欢

全球化艺术家身体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全球化陷阱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