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田玉

2017-03-15刘淑红李悠李晓楠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软玉籽料青玉

刘淑红+李悠+李晓楠

一、和田玉的命名

和田玉,按现行国家标准GB/T16552中标注为软玉的一种,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和阳起石,同时国家标准还明确指出“带有地名的天然玉石基本名称,不具有产地意义”[1],即表示和田玉不纯粹为新疆和田产出的软玉。因和田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市场需要,现在主要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概念是指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的玉石,狭义的概念是指产自新疆行政区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2]。用和田玉来命名软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和田玉的历史悠久,其历史延伸至史前,作为文明曙光在望时刻的齐家玉文化,其所用玉料大多为球琳(和田玉)[3],成为中华文明最直接、最坚实的一块奠基石。二是和田玉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君子比德于玉,孔子的“玉有十一德”等均能证明和田玉是玉德的真正载体。另外和田玉制作的器物纹饰精美雕工精湛,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华美篇章。三是软玉作为高档玉石的名称一致被业界所诟病,因其硬度并不比一般玉石低,但一直被消费者所误解。

二、和田玉的基本性质

和田玉的化学成分为Ca2(Mg,Fe)5Si8O22(OH)2,其中Mg和Fe间可呈完全类质同象替代。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阳起石组成,以透闪石为主,次要矿物有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

1、光学性质:①颜色:常见颜色有白色、灰白色、浅至深的青灰色、灰绿色,绿色、黄色、黑色、黄褐色-褐红色(糖色)等。②光泽: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③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④折射率:1.606~1.632(+0.009,- 0.006),一般可用点测法:1.60~1.61。⑤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2、力學性质:①密度:2.95(+0.15,- 0.05)g/cm3②硬度:摩氏硬度为6.0~6.5。不同品种硬度略有差异。③解理、断口: 透闪石有两组解理,但集合体通常不可见。断口为参差状。

三、和田玉的分类

1、和田玉按颜色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墨玉、碧玉、黄玉、糖玉等。白玉类包括羊脂白玉、白玉、糖白玉,羊脂白玉是最优质的白玉,颜色为脂白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白玉即以白色为主的和田玉;糖白玉是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青玉类包括青玉、糖青玉和烟青玉,青玉是指灰绿色、青灰色、灰黑色等颜色的和田玉,糖青玉一般是含糖量<85%的青玉,烟青玉偶见于某些产地,呈烟灰色或灰紫色。青白玉类是白玉和青玉之间的品种。黄玉类是浅-中等不同的黄色调品种,经常为绿黄色、栗黄色,常带有灰、绿等色调。墨玉类是灰黑-黑色的和田玉,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一般黑色部分含量在30%以上,低于30%的为青花。糖玉类指受次生作用由铁锰氧化物浸染而呈黄、褐、红色调的和田玉。碧玉是指带绿色调的和田玉,一般颜色偏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2、和田玉按地质产状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原生矿即从原生矿床开采所得,俗称“山料”;次生矿又分为“山流水”、“子料”和“戈壁料”,山流水是指从原生矿床自然剥离的残坡积或冰川堆碛的软玉,一般据原生矿较近,次棱角状,磨圆度差,通常有薄的皮壳,块度较大;子料是指从原生矿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河流的软玉,一般据原生矿较远,磨圆度较好,外表可有薄厚不一的皮壳;戈壁料是指从原生矿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戈壁滩的软玉,磨圆度较差,无皮壳[4]。子料的玉质一般优于山料和山流水料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子料经过洪水河流的反复搬运,保留下的基本为最坚硬最精华的部分,二是组成和田玉的透闪石矿物经过充分的水岩反应,并且在河床中受到其它物质的侵蚀和渗入,会使玉质产生微妙的优化作用[5]。四、和田玉的收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和田玉已从古时王公贵族的专用品发展到如今的人人崇玉的境况,那么和田玉的投资与收藏也就成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投资收藏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和田玉一直是中国文化的见证者,很多收藏家推崇收藏古玉,但古玉的存世量毕竟有限,从而应运而生了一大批仿古玉器。客观的讲,古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不可比拟的,但是精品的新玉同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收藏过程中应新老兼顾。

2、因为籽料的皮色丰富多彩,且皮色是鉴定和田玉籽料的重要元素之一,近年来收藏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唯皮论”者。籽料的漂亮皮色固然很难得,但玉质结构疏松裂隙多石性大的玉料才易着色,所以有“好玉不着色”之说;反之,玉质结构致密细腻的很难产生皮色,更难产生浓艳的色皮,所以行业中还有“白玉带红,价值连城”之谈。所以从收藏保值的方面来说,皮和质、表和里同样重要。

3、质地、颜色、密度、绺裂在挑选和田玉时全是不可忽略的方面,但对于成品玉石来说,工艺也是收藏者应该着重注意的一点。“玉不琢不成器”,工艺是玉器由“料”变成“器”的技术条件,一件值得收藏的和田玉,料难得,精湛的工艺同样难得。一件好的玉石作品,不仅仅是雕工精湛,它所蕴含的文化氛围、艺术修养在岁月的积淀中,只会越品越有味道,收藏价值会越来越高。和田玉,聚山川之精,集日月之华,是大自然亿万年孕育而成的结晶。在今天物质生活充裕的时代,和田玉的佩戴、观赏与收藏已广泛的被大众所接受,美玉也成了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写此小文,希冀能帮助认为和田玉“水太深”的人们不宜“溺水”。

参考文献

[1]张培莉等 GB/T16552-2010《珠宝玉石 名称》中国标准出版社3-8 2010

[2]李新岭等 DB65/T035-2010 《和田玉》新疆人民出版社 5 2010

[3]杨伯达 《中国和田玉文化叙要》《岩石矿物学杂志》21 增刊 1-7 2002

[4]张蓓莉等.《系统宝石学》.地质出版社. 365-374.2006

[5]刘继卿 如何识别羊脂白玉与和田籽料 收藏界 3 38-43 2014

猜你喜欢

软玉籽料青玉
Beautiful And Rich Xinjiang
简述《四方青玉》的艺术特点
第15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籽料作品)拍卖会
玉器收藏第一步:软玉硬玉要分清
Applying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o treat digital signals∗
知玉珠宝店聚天地之灵气 凝日月之精华
甜瓜新品种台湾青玉、莹甜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