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城市雕塑的探索研究

2017-03-15杨乐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空间环境城市雕塑

杨乐

摘要: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文景观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缺乏对城市雕塑概念完整的理解,雕塑的创作并没有和现代城市所融合,不能形成整体和谐之美。所以本文从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契合、与大众品味的亲和以及设计细节的三个角度去讨论探究新时代的城市雕塑。

关键词:城市雕塑;空间环境;大众品味

正文: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城市雕塑作为雕塑的一个特殊种类,特指在城市的空间环境内,可以体现城市特色或人文内涵的艺术品。当今城市雕塑的建设已经比较普遍,并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亦可谓是城市的眼睛,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风俗文化历史与特色。

一、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契合

城市雕塑与普通的工艺雕塑不同,工艺性的雕塑更注重艺术家的创作,对于情感的发泄或者是自身表达情感的方式、注重独创性和艺术性。而城市雕塑的创作,首先要考虑到其与空间环境的契合,空间环境因素包涵自然环境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界中原有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植被及一切生物所构成的地域空间[1];人文环境是时代特征、社会意识、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具体环境所具有的情感、格调、环境性质、环境意义等的综合体现[2]。

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注重与环境的整合和某种意境的感觉,达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在此之中的整合,可以是城市雕塑与周边环境中建筑物或自然环境物体在造型尺寸、色彩、材料质感上的比对和融合,而意境,可以是对城市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的贯通。二者的结合即形成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某个契合点,达到它所被赋予的多重的意义所在。

城市雕塑的选址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创作灵感和地址所在是息息相关的,好的雕塑只有放对了地方才能最大化的体现其创作特色。英国著名雕塑大师安尼施·卡普尔的代表作之一“cloud gate”就是城市雕塑在选址上与环境融合体现的比较完美的案例,“cloud gate”是由110吨的椭圆不锈钢铸成,豆子状的外形和全身不锈钢的材质,仿佛一个巨大的凸面镜,它能反射附近的建筑楼群,非常壮观,它放置于被称为“芝加哥的前院”的千禧公园,宽阔的广场,周边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是它最为合适的地点。不仅如此,在雕塑内涵上,现代感的外形和极具冲击力的材质表面也体现了风城芝加哥美国最大经济体的城市文化和特色。

因此,城市雕塑艺术的优良与否,不仅是它本身制作的工艺是否精湛材料是否突出,更多是看其是否可以融入其所在的环境,表现其应有的人文内涵。

二、城市雕塑与大众品位的亲和

城市雕塑的评判标准不仅是体现在其是否契合环境,也还体现在与大众品味的亲和力上。

具有亲和力的城市雕塑往往体现在其互动性上,人们在近距离观赏雕塑时亦可以参与其中,通过观赏、触摸,交流拉近静态雕塑与动态观赏者的距离,使人们的内在情感更加愉悦。同时,互动性城市雕塑亦可以缓解人的压力,打破城市带给人的一种压迫感,形成一种公众性的生活的艺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的是一种高贵的姿态,而亲和力是既可远观亦可参与,有互动才能让作品“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雕塑的亲和力便是作品的生命力。

当前仍有许多的创作者盲目追求雕塑的造型化,他们崇尚“看不懂即为艺术”,这样的创作理念是极为偏执的,他们忽略了社会大众对艺术文化的存在要求,忽略了艺术存在的内含价值,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大众,所以也渐渐的失去了亲和力。失去了亲和力的雕塑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只有让城市雕塑体现更多参与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更具有亲和力,才能使城市更加和谐更具人性。因此,那些亲切的具有人文色彩的更具亲和力的作品才是人民群众的最大需求,才是当今城市所需要的文化表达。美国雕塑艺术家克莱斯·奥登伯格创作的“大型冰激凌卷”和洛伦泰因·霍夫曼的大黄鸭都是城市雕塑表现亲和力的代表,把常见的生活物品或者动物,用艺术的手法转换重新放置在城市空间环境当中,可以说是正真的把生活转化成艺术融入进艺术。三、城市雕塑的细节研究

对于城市雕塑的设计来说,不仅需要研究雕塑的空间设计原则、空间设计的手法、在环境中的功能,怎样可以给大众带去娱乐给城市建立一个标志等,还需要考虑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例如怎样和空间进行转换,怎样结合空间去确立雕塑的尺寸、材质等。

城市雕塑的空间转换, 指的是城市雕塑在其所处位置环境的空间位置和雕塑本身的衔接,环境的人流走势对雕塑造成的影响等,所以周边环境的设计也是雕塑的组成部分,环境设计也对雕塑本身有着巨大的影响。周边环境的转换和过度、节奏的起伏变化都可以给城市雕塑造成强烈的渲染效果。

雕塑的尺寸材质也是每个雕塑需要去仔细推敲的细节。尺度是设计的生命,城市雕塑在本身尺度,与观看者的位置关系和材料质地的选择上都颇有讲究。首先是雕塑本身的尺度,大体量的作品给人以崇高敬畏之感,例如自由女神像或是一些伟人像等。小体量的作品给人以精致的亲切感,例如城市街头的文化雕塑等,极易融于生活。其次是人与城市雕塑的空间位置关系,远观的作品给人以大气磅礴,例如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体验式的作品则亲近具有乐趣。最后是城市雕塑的材质选择,硬性材质表现出精致,刚烈,大气,软性材质则柔和婉转。所以在推敲细节过后而创造的作品往往可以更贴合所处环境,是作品更加完美。

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契合、与大众品味的亲和以及设计细节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方面,更需要相辅相成,互促互进。新时代大环境下的城市雕塑,不仅需要有其本身的特色,創造力,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其所处城市环境、人文对它的影响。

参考文献

[l]刘文军,韩寂.建筑小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过伟敏,王枫.雕塑艺术与城市环境J1[.雕塑,2004,(3:)18一20

[3]盛杨 钱绍武 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空间环境城市雕塑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与思考
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研究
医院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瑞士城市雕塑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