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现代化原因探析(1898年—1919年)

2017-03-15张洪阁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哈尔滨现代化

张洪阁

摘要:作为东北亚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国东北交通枢纽,哈尔滨的经济地位不言而喻,分析哈尔滨现代化的原因可以为现在中国东北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本文拟对哈尔滨现代化的原因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哈尔滨;现代化;原因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1]

一 哈尔滨现代化的内部原因

(一)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哈尔滨现代化的直接原因

中东铁路为哈尔滨经济工业化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中东铁路的修筑使哈尔滨人口急剧增加,众多人口打破了哈尔滨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哈尔滨近代工商业、轻重工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2]

哈尔滨现代工业的出现,是中东铁路的副产品。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建造之时,中东铁路临时机械总工厂在哈尔滨开办,这是哈尔滨最早的现代化重工业企业。1907年,中东铁路临时机械总工厂改名为“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厂”,成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机械工业企业。

在哈尔滨轻工业中,面粉制造业是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面粉制造业开始于1900年的第一满洲面粉公司,是结合哈尔滨地方的农作物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企业,“到一战之前,哈尔滨的面粉制造厂有12家,占北满面粉制造总数的63%。” [3]哈尔滨酿酒业开始于1900年俄侨乌鲁布列夫斯基的啤酒厂,后来又出现了柴可夫斯基酒厂。哈尔滨榨油业开始于1907年的哈尔滨满洲制油公司的建立,由于中国东北生产大豆,加上哈尔滨优越的地理位置,“哈尔滨成为东北亚第二大榨油业中心。” [4]

总之,中东铁路为哈尔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机械,大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使哈尔滨工业迅速发展。哈尔滨已经逐渐成为北满综合性的新兴城市。

(二)中东铁路管理局的成立是哈尔滨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哈尔滨现代化提供了自由氛围,使哈尔滨自由发展。1903年7月中东铁路建成之后,中东铁路管理局开始控制铁路附属地和哈尔滨市政。1907年,俄国公布了《东省铁路租用地民政总则》,成立了中东铁路管理局民政处,治理铁路沿线秩序。

1906年11月,沙俄财政大臣、外交大臣、陆军大臣等举行特别会议,最终制定《中东铁路界内民政和自治会组织大纲》。规定:“俄国侨民可以在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组织‘自治会,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决定该组织的职权和机构。”1907年11月,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召开哈尔滨俄侨会议,拟定了《哈尔滨自治会议会章程》,颁布《民政处大纲》和《哈尔滨公共地方自理会草案》。自治会有权征收市内各种捐税,凡地方产业、商业、交通、建筑、文教和卫生等,统由该会或由选举出来的机关掌握、检察。

中东铁路管理局和哈尔滨自治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选举制度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哈尔滨在自由的氛围、科学的管理下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二 哈尔滨现代化的外部原因

(一)沙俄无暇东顾

1、1905年革命

日俄战争中,沙俄在战场上的失利很快引起国内的巨大震动。1905年1月,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到冬宫向沙皇请愿,希望沙俄能够了解人民的困苦。但是,工人的和平请愿被沙皇政府镇压,造成流血事件。沙皇制造流血事件的消息传到全国,每个城市的工人都用罢工来抗议沙皇的暴行,并提出政治要求。到10月,政治罢工已经演变为全俄罢工。十月总罢工迫使沙皇颁布了《10月17日宣言》。此宣言得到了自由派人士的支持,但是,革命人士反对并积极筹划武装起义。12月武装起义爆发,但是以失败告终。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与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双方划定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沙俄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部分。此时的欧洲已经面临着大战的危险。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由此引发一战。

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沙俄政府无暇管理北满地区,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北满地区几乎像在自己领土内那样发号施令。” [5]中东铁路管理局嫣然成为哈尔滨地区唯一的管理机关,在管理局的治理下,哈尔滨经济进一步发展。从1913年到1921年,哈尔滨面粉制造厂从12家增加到22家。由于欧战军需刺激,哈尔滨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发展。“1914年北满出口粮食218万吨,哈尔滨占了99吨即45%。到1917年北满出口粮食318万吨,哈尔滨占184万吨即58%。”中东铁路附属地成为自由的商业区域。

(二)、日、美在哈尔滨的经贸活动

一战前后,由于沙俄无暇东顾,日美在哈尔滨开始大规模经贸活动。

1、日本

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第六条规定:“俄国政府允将由长春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路,并在该地方铁道内所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均移让于日本政府。” [6]日俄两国和约已签,如何在中国东北维持统治便是两国的头等大事。日本为避免沙俄因战败而把日本作为长久敌人,也想谋求与沙俄的联合。日俄密约便由此产生。1907年7月《第一次日俄密约》,规定双方“将中国东北划为南北两部分,分别作为日俄的势力范围,双方互不妨碍各自在势力范围内谋求更多的利益。” [7]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未对哈尔滨进行政治控制,但是日本商人开始进入哈尔滨。1914年,英国驻哈尔滨领事与中东铁路公司代办签订了《英俄协定》。“俄国允许英国侨民享有与俄国侨民同等地位和领事裁判、经商等特权。” [8]1917年2月25日,日本加入《英俄协定》,日商大肆进入哈尔滨。1916年,日本工业企业有29家,至1925年增长至85家。日本商社到1923年年底有500多家。“日本经哈尔滨输出的大豆、面粉、小麦、杂谷、木材占哈尔滨输出总量的29.64%。”[9]在金融領域,自1912年开始,日本商人在哈尔滨开办了正金与朝鲜银行哈尔滨分行,松花江银行和东洋拓殖金融会社哈尔滨支店、哈尔滨贮金信托会社等。从1916年至1919年,日本金票成为哈尔滨市面流通中最具有实力的货币。

2、美国

1909年10月,美国银行团代表司戴德在与中国代表签订《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之后,美国政府拟定了“满洲铁路中立化案”。该计划包括两个方案。第一,“将满洲的公路、铁路置于一种经济的、科学的和公平的管理之下。”第二,“英美两国在外交上支持锦瑷铁路的安排,并邀请有关列强为友善地完成满洲铁路中立化而参与筹措资金,修建这条铁路和将来商业的发展可能需要的另外使其接近达到的铁路。” [10]这两个方案都是为了谋求东北铁路的中立化。但是在日俄抵制下,美国进入中国东北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一战爆发后,沙俄忙于战争,美国势力渗入哈尔滨。1915年,美国商人在哈尔滨开办了美孚石油洋行,垄断了哈尔滨石油供应。美国以经营石油和汽车为主。在哈尔滨创办的主要金融机构“中美商业银行、花旗银行哈尔滨分行、信济银行、国际银行、满洲银行等。”[11]从事汽车及其附属品的输入和毛皮、矿产、粮豆的输出。

除了日美,其他国家,如法、德、瑞典、丹麦、希腊、荷兰等国家也在哈尔滨进行贸易。正是多国在哈尔滨的经贸活动,极大促进哈尔滨现代化,使得哈尔滨在国际贸易中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远东国际大都市之一,遂有“东方莫斯科”、“东方芝加哥”等称号。

结语: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各国货物在此转运,遂使哈尔滨成为东北亚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作为中东铁路的直接控制机关——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哈尔滨的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哈尔滨的现代化离不开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日俄战争后,沙俄战败引起的国内革命以及欧洲战争使得沙俄战略重心西移,没有了宗主国的哈尔滨可以在中东铁路管理局的治理下走向辉煌。日俄战争虽然以日本胜利结束,但是日本的势力仅仅局限于南满地区,未直接控制哈尔滨;日本背后的美国更是如此,本想借助日本的力量把势力伸到中国东北,却被日俄联合势力抵制。由此可知,此时的哈尔滨相当于一个纯商业性质的城市。

注释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M].2004:第17页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四辑[G].1984:第66页

[3] 李士良.本世纪20年代哈尔滨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条件[J].《北方文物》.1994

[4] 衣保中.试论近代哈尔滨与海参崴的互动发展[J].《北方文物》.2002

[5] [苏]阿瓦林.帝国主义在满洲[M].1980:第155页

[6]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上卷第二分册[G].1977:第81页

[7] 李慧勇.俄日关系[M].2007:第25页

[8]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总述[M].2000:第109页

[9] 王世华.当代哈尔滨简史[M].2006:第22页

[10] 阎逛耀、方生选.美国对华政策文编选编: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40——1918)[G].1990:第351頁

[11] 王世华.当代哈尔滨简史[M].2006:第23页

猜你喜欢

哈尔滨现代化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边疆治理现代化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刘派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