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次分析法在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2017-03-15邱金根周春蓉谭显龙陈全辉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

邱金根+周春蓉+谭显龙+陈全辉

摘要:缓丘平坝区是重庆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区域,在该区域实施条格田整理,对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重庆缓丘平坝区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因素众多,且确定各影响因素權重的方法较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条格田整理各因素的权重,为重庆缓丘平坝区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重庆缓丘平坝区;条格田整理;影响因素

1.条格田整理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

在重庆市境内,选取了其中9个区县,对已实施条格田整理的21个土地整治项目(其中潼南7个、大足2个、合川1个、永川1个、江津2个、梁平4个、开县2个、南川1个、彭水1个)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进行适宜性影响因素调研分析,其中选取自然因素10个,社会因素5个,经济因素5个,共计20个适宜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选取影响因素见表1所列。

2.条格田整理适宜性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2.1筛选原则

影响因素是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基础,影响因素的选择是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因此条格田整理适宜性影响因素筛选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因素优先选择的原则。土地整治的内涵已由耕地数量的增加向耕地数量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并重转变。因此,选择适宜性影响因素应优先考虑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相关的因素,以适应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和形势。

坚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产业发展,为用而建,因此,在选择条格田整理适宜性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选择与条格田整理工程措施、施工工艺、方法等相关的因素。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重庆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市90%耕地分布在丘陵和中低山区,缓丘平坝区是我市开展条格田整理的重要资源。因此,在选择适宜性影响因素应结合重庆缓丘平坝区耕地特点,选择与耕地特点相适应的因素。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适宜性评价时要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测算指标反映影响因素量的变化规律。所选择的影响因素既要体现地域空间的属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针对难以定量的影响因素,应进行定性分析,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2.2影响因素分析与筛选

2.2.1自然因素

海拔高度。根据现场调查和重庆作物耕作制度,实施条格田整理的区域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在我国种植的极限海拔高度为2710m。根据重庆市地形地貌DEM图提取海拔高程数据,重庆市海拔高程在- 28~2692m之间,基本上对重庆水稻种植无限制[1- 2]。因此,海拔高度不纳入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地形坡度。该因素反映连续地形地貌或起或伏形成的地表坡度,表示地表单元的陡缓程度,坡度越大,条格田整理难度越大,待整理单元适宜性越差。因此,地形坡度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相邻台面高差。该因素反映上下级田块或相邻田块之间的田面高程差,高差越大,条格田整理的适宜度越差,当高差超过一定程度时,便不适宜条格田整理。因此,相邻台面高差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田块破碎度。该因素反映某一耕作区内田块的破碎程度,一般情况下,破碎度低,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角度出发就越应实施条格田整理。因此,田块破碎度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微地貌条件。该因素虽然反映一定区域内地面的起伏状况,对条格田整理有间接影响,与地形坡度和相邻台面高差有一定的关联,但相对于地形坡度和相邻台面高差对条格田整理的影响程度较弱。因此,微地貌条件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表层土壤质地。该因素反映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组成状况,不同的土壤质地,采用的条格田整理的工程措施不同,影响条格田整理的难易程度。因此,表层土壤质地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有效土层厚度。该因素反映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层厚度,一般包括耕作层以及以犁底层土层厚度,影响着条格田整理区域的耕地质量,且有效土层较薄不利于条格田整理。因此,有效土层厚度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质含量。该因素与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都是影响土壤条件的重要因素,但针对条格田整理而言,相对于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就是非关键影响因素,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提高。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状况。条格田整理应避开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同时,自然灾害状况对条格田整理有一定的影响,但可通过工程措施、预警机制、预防措施等规避或降低灾害影响程度。因此,自然灾害状况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水源保障程度。水资源是确定条格田整理田块规模的主要因素,对整理区域提供农作物用水需求,同时也是耕地等别判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水源保障程度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2.2.2社会因素

土地流转状况。该因素只是反映土地使用权的变化情况,土地是否流转与是否适宜条格田整理无较大关联。因此,土地流转状况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基础资料准确性。收集的资料越准确,测算的指标越容易反映变化规律。通过必要的审核程序和收集批准的文件资料,可确保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因此,基础资料准确性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公众参与度。按照土地整理项目公众参与的要求,应充分尊重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群众全程参与。根据现场调查,所有土地整理项目都是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土地权利人充分参与到项目申报、设计、实施等各个阶段解决条格田整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公众参与度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部门协调力度。土地整理规划属于基础性规划,土地整理项目与其他部门涉农资金充分衔接,发挥综合效益。因此,部门协调力度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专业设计人员技术水平。重庆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专业技术及政策培训,同时土地整理项目方案需征求区县土地整治机构意见和通过专家评审,专业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对条格田整理不会造成较大差异。因此,专业设计人员技术水平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2.2.3经济因素

灌溉保证率。该因素与水源保障程度类似,且在条格田整理中可通过配套基础设施解决,对于缓丘平坝区,灌溉保证率应满足水田大于80%,旱地大于75%的要求。因此,灌溉保证率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灌排条件。该因素可通过实施条格田整理工程配套解决和完善。因此,灌排条件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道路通达条件。在条格田整理中,便捷的道路通达条件便于施工过程中机具的转移和材料运输等,对条格田整理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道路通達条件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农业产业基础条件。依靠主导农业产业基础实施条格田整理,实行机械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管理,能更快发挥条格田整理的效益。因此,农业产业基础条件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基础设施条件。条格田整理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因此,基础设施条件不纳入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关键影响因素。

2.3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根据以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筛选,确定影响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3.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因素权重

3.1建立层次结构

条格田整理适宜性等级作为目标层(G),把影响条格田整理适宜性等级的地形条件、土壤及其他、经济因素作为准则层(C),再把影响准则层各因素的因子作为指标层(A),其结构关系如下图。

3.2构造判断矩阵

在准则层(C)中,邀请我市7位土地整治专家和14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分别对地形条件(C1)、土壤及其他(C2)、经济因素(C3)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并进行归纳、汇总、总结,得到判断矩阵。

3.3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指标

采用求和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将判断矩阵A按列归一化(即列元素之和为1):bij= aij /Σaij;

2)将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ci=Σbij (i=1,2,3?.n);

3)将ci归一化:得到特征向量W=(w1,w2,?wn )T,wi=ci /Σci ,

W即为A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4)求特征向量W对应的最大特征值:

3.4层次总排序

设二级共有m个要素c1, c2,?,cm,它们对总值的权重为w1, w2,?, wm;她的下一层次三级有A1, A2,?, An共n个要素,令要素Ai对cj的权重为vij,则三级要素Ai的综合权重为:

通过以上分析,在影响重庆缓丘平坝区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中,相邻台面高差和有效土层厚度是影响条格田整理最重要的两大因素。通过对已实施条格田整理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调研及规划前后数据统计,以上分析符合实际情况。

结语:层次分析法在重庆缓丘平坝区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中解决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为重庆市在缓丘平坝区条格田整理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条格田整理区域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谊光.我国不同气候生态型水稻品种的种植上限及其温度条件[J].自然资源,1983(2):65-72.

[2] 李静.袁继超.蔡光泽.海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3(24):1-4.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