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新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探究

2017-03-15曾文静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曾文静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部署,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多以“满天星”式为主。布局散乱的农村居民点不仅破坏了农村的生态景观,而且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新农村二、三产业建设的发展进程。改变目前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居民点规划,为美丽新村建设增添光彩。

关键词:美丽新村;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展。”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村庄结构与其功能正逐步发生变化,从布局结构杂乱无序、破碎化程度高的布局特征,逐渐趋向于靠近城镇、主要交通干线等因素布局的模式,但是这种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随着城镇规模不断增长,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这些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点规划成本高、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本文就是在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建设用地需求日益趋大的背景下,以建设美丽新村为目标,对农村居民点分布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如何优化布局农村居民点。

1 选址和布局

1.1居民点的科学选址

农村居民点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场所,其中包括乡村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土地利用综合体。按照美丽新村建设指南的指导思想,居民点选址首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考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产业发展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其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防止大拆大建,防止破坏特色景观和传统风貌,以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方式切实改善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1.2 居民点的合理布局

乡村特色缺失严重,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有待改善;我们如何规划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中的聚居点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对經济发达、村镇密集地区城市边缘区域的村庄的研究,将这类地区村庄的改造模式分为搬迁、就地改造、改善三种方式,改造实施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村庄自主型等类型。大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的前园后田分布格局的优化模式,该模式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点源污染,并对农村生活污染物有极好的消纳作用。其次,山区农村居民点需对其分布、变化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

2 规划方法

2.1 居民点规划设计

农村聚居点是地域性的概念,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主要内容。根据聚居点的用地状况在规划上大致有四种优化方案:第一、对有些交通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村庄,应鼓励并引导其他村庄的迁人,增强人口在此类村庄的集聚。此类村庄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斑块面积较大,最近邻体距离较小,斑块面积小、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条件较差;第二、对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进行搬迁撤并。此类村庄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斑块面积较小,与廊道距离较远,位于限制建设区内,或属于城镇扩张范围;第三、对于村庄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但由于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需求对其发展进行限制的村庄;或村庄自身发展条件一般,但由于村庄人口较多或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等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以保护为主,进行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的规划设计。

2.2人性化规划设计

美丽新村规划目的是为了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在规划前期应该深入居户实地调查,充分的了解居民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出具有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2.3居民点环境规划设计

农村聚居点环境创新型规划设计,目的是为了发扬地域景观的特色,创新性规划设计不是凭空想象,是在原地域文化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把握现代农村居民的审美心理和生活所需进行的巧妙地创新。美丽新村聚居点在基本规划设计上进行创新规划设计。包括民居建筑的创新、农田景观的创新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三个方面。

第一、在规划设计时,应使新建筑既有原本的传统风格又不缺乏现代气息,在建筑的创新性规划设计时是不能脱离地域特色的而应在传统文化上寻找文化元素,结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重新建造。第二、农村居民点所处于的农田景观,是农村聚落景观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田野景观略显单调,在进行农田景观创新性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树木的观赏性,又能为劳动着的居民提供遮阴休憩之处;同时可在农村聚落的大片空地上种植具有观赏性价值的果树,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带来良好的景观环境。第三、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居民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面对高楼大厦,渴望寻找大自然的怀抱,而农村在这一契机下,慢慢由第一产业的农业向第三产业开始发展,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的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和农业观光园的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农村观光园的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中,主要有观赏农业区、体验式农业区、休闲活动区等规划设计。乡村旅游景观的打造因为都是在抓住其地域景观的特点上并以其为主。

总结:如今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容量骤增,逐渐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村庄结构与其功能正逐步发生变化,从布局结构杂乱无序、破碎化程度高的布局特征看出,美丽新村规划刻不容缓。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居民点不仅是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挑战,利用美丽新村的建设留住居民更好地进行城镇建设,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