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达工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7-03-15凌弘毅
凌弘毅
航展期间,《现代兵器》杂志有幸与14所负责展览事务的所长专项助理王宏哲展开对话。技术出身的王宏哲身上完全没有人们对科研人员印象中的刻板,而是风趣健谈,昂扬的精神状态代表了中国当代军工人的良好形象。
对话中,王宏哲不仅向我们介绍了14所的悠久历史、参展装备的性能,还以自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14所产品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收获的良好声誉。
记者:王工您好,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在谈航展展品之前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贵单位的发展历程?
王宏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以下简称14所)成立于1949年10月15日,可以说与共和国同岁。
撤收状态时的SLC-7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不过,在建国前14所便已经存在,其前身是国民党时期的电讯修理所,主要负责维修国民党那时候的一些电子设备和雷达设备。解放战争后期,按照当时国民党的安排,该修理所也要搬到台湾去。当时地下党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我们的老前辈们在搬离过程中在杭州起义加入了解放军,后来又搬回了南京。
我所成立之初我们都是穿军装的,到了上世纪60年代才脱掉军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根据国家对工业部门的调整先后归属于不同的部委。直到2002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成立,把电子行业的主要研究所都划归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4所作为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也名列其中。
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14所始终紧盯雷达领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一开始我们主要是维修国民党留下来的一些电子设备,后来开始维修仿制苏联的雷达产品。发展至今,14所已经拥有国内最完善、全面的雷达研制谱系,其他院所通常只研究个别种类的雷达产品,而14所几乎涵盖雷达研制的所有领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14所也开始做一些产业化的东西,如今在民品领域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国内的气象雷达七八成是由我们提供的。
记者:14所被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称为“中国雷达工业的老母鸡”,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王宏哲:上世纪60年代,国家根据国际环境制定了三线建设战略,14所根据部署援建了大量的雷达厂所,这些单位涉及雷达工业的各个领域。14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援建过程中毫无保留,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设计理念都在援建单位很好的传承了下去。
很多人只知道14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老母鸡”,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下的都是好蛋”。意思是14所援建单位在后来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具备了很强的实力。
记者:某大型战略预警相控阵雷达好像是14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SLC-2E多功能武器定位雷达
王宏哲:是的,这是我们所张光义院士作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研制的。这个雷达是我们在技术上的一个突破,是相控陣雷达技术在中国的第一次运用,为后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谈到院士,我们所的贲德院士在机载火控雷达研制中取得的突破也创造了历史。上世纪80年代,中央尤其是军方就指示说我们必须搞出自己的机载火控雷达。在这一背景下,贲德院士作为总设计师带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部脉冲多普勒雷达,这被外界称为“争气雷达”。
以往的科研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前辈们在14所老所址的一栋苏式建筑风格的“小红楼”里完成了雷达的研制工作。
“小红楼”里的点点滴滴记录了14所的成长,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节。如今“小红楼”因为城市建设已经拆掉,为了纪念它,14所在新世纪启用的新址主楼就使用了“小红楼”的建筑元素。
记者:通过珠海航展这样的平台,14所的成绩也在为更多人所熟知。这次14所展出的YLC-8B雷达可以说吸引了现场乃至世界的目光,央视报道这款雷达曾经跟踪过当今最先的隐身战斗机,您能介绍一下这款雷达吗?
王宏哲:YLC-8B机动式预警相控阵雷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4代防空预警探测雷达,它在研制过程中重点考虑了现代战场中隐身飞机的威胁,选择了频率较低的P波段(即UHF波段),这个波段对现有的隐身飞机目标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YLC-8B可以为作战指挥系统、拦截武器系统及航空兵部队提供空中目标的方位、距离、高度和敌我识别等综合空中情报信息,具有较强的情报综合和独立引导能力。具备探测目标类型多样、反隐身能力强、威力远、距离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机动性好等特点。
记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一项核心技术是T/R组件,YLC-8B的T/R组件是国产的吗?
王宏哲:当然,我们展出的所有雷达的T/R组件都是14所自主研制生产的。
记者:这次展会上14所还展出了SLC-7型雷达(见专题题图),空军的展板显示这款雷达同样具备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您能介绍一下这款雷达吗?
王宏哲:SLC-7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工作在L波段,采用数字相控阵体制,具备二维相扫与方位机械扫描能力,因此多用途性能突出。这个波段对隐身目标同样有优势,并且更容易实现高探测精度。
该雷达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多项成熟技术,具备作用距离远、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雷达阵面采用单车运输方式,架设、撤收时间短,机动性强。
具备目标指示、跟踪引导的功能,作战对象包括隐身飞机、常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雷达还能够定位火炮和火箭弹目标,这是其他许多同类雷达所不能的。
记者:14所在航展现场展出了一款非常小的YLC-48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您能介绍一下它吗?
王宏哲:YLC-48是一款便携式多功能战场侦查雷达,工作在S波段,采用圆形数字相控阵体制,系统可以全方位360°探测跟踪低空气动目标和弹道目标,为陆军地面部队和空降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战场信息。因为大规模采用数字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可靠,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快速架设撤收。对迫击炮的定位距离大于7千米,对飞机的探测距离大于20千米。
用途方面主要是用于野战部队,可便携、也可提供车载型。可担负边防哨所或重要设施对各类低空气动目标的日常警戒工作;同时为我方部队提供探测范围内的敌方炮位信息,开展快速反击。
此外,当前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在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安保压力也不断加大,YLC-48也可以应用在此类场合。
记者:这次珠海航展上集中展出了大量的无人机,14所也展出了一款用于无人机的KLC-11型雷达,这款雷达可以用于这些展出无人机吗?您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款雷达?
王宏哲:只要无人机有合适的空间当然是可以的,我们展出的KLC-11型机载多功能雷达是一部可装载于无人机或有人飞机平台,以合成孔径为基本特征的多功能雷达,采用全固态有源相控阵体制工作在X或Ku波段。
KLC-11型雷达具备体积小、重量轻、高分辨率、空中实时成像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以及高可靠性等特点,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作为对地成像系统核心设备,KLC-11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可以进行纵深、大范围实施成像任务。雷达从空中侦察地面,站得高看得远、测的广。成像纵深距离接近百千米,一次监视区域可覆盖数千平方公里;侦察敌方阵地部署/编成、工事构筑、前线机场、导弹阵地、交通枢纽、指挥中心、雷达站等固定目标,用于情报搜集;侦察监视部队集结运动车辆目标、以及海面舰船目标;此外,雷达也用于民用用途,如地形地貌成像、林业/农植物资源勘测,以及灾情评估等。
记者:现在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上也有类似的AN/APY-8型雷达,我们这个雷达的技术水平和总体性能与国外产品的相比如何呢?
王宏哲:应该说,总体上是相当的,在性价比上还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记者:我们知道SLC-2是一款非常出色的炮位雷达,已经在国际军贸市场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次在珠海航展展出的名称为多功能武器定位雷达,您能介绍一下这个称谓背后有什么含义吗?
王宏哲:是的,SLC-2系列雷達可以说是我们14所的明星产品,目前国际市场销量已经超百套。这次展出的SLC-2E是这个系列的最新型号,它工作在S波段、采用了两维相扫加一维机扫、全固态全相参、全数字相控阵体制。采用高瞬时带宽设计大大提高目标快速分类能力,大仰角电扫描范围保证长弹道跟踪能力。
雷达具有精度高、快速反应、多目标、多功能、优良的电子反干扰性能、高机动性、高可靠性、维护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对大口径火箭炮的定位距离超过90千米。
之所以说SLC-2E多功能,是因为雷达已经不仅仅是以往的常规炮位侦校雷达,还可以充当对空情报雷达,并可在武器定位的同时探测来自空中目标的威胁,出色的多用途将让客户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记者:很多人注意到,本次珠海航展上14所展出的雷达产品都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体制,展现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行内人,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雷达工业的发展水平呢?
王宏哲: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14所并参与雷达研发工作的,这些年来的经历见证了中国雷达工业的飞速发展。
在我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确实比较大,但是现在看来,我认为已经没什么差距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记者:有观点认为,我们国家的武器没有经受过实战的考验,“真实性能”还很难说,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宏哲: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看,我们国家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打仗,但我们的武器出口到了世界各地,这些武器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经受着战火的淬炼。
此外,和平时期很多国家会利用各种手段来试探“潜在威胁”,这时候雷达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一来你要发现对方的行动,二来对方国家其实就是过来试探雷达行不行寻找盲区为未来的作战做准备。在中东地区,装备我们所的雷达产品的国家就一次次的发现了对手的刺探举动,性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肯定。
记者:谢谢王工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