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2017-03-14菅瑞丽胡椿
菅瑞丽,胡椿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菅瑞丽,胡椿*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问题一直是张耀灿教授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其重要学术观点分散在若干书籍和学术论文中。全面搜集其相关研究文献,从9个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以期对本专业和学科同行提供参考。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综述
张耀灿教授是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前沿性问题有很多原创性的贡献和建树。系统梳理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7年2月,张耀灿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有19篇,研究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问题的论文有30多篇(含与其他作者联名发表的文章);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书籍也有多部,最具代表性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这2本是以张耀灿为第一作者的著作,综述时以张耀灿执笔的内容为准。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定位问题,张耀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1〕“具有特别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质和社会制度的选择性和倾向性。”〔2〕2003年,在张耀灿和徐志远合著的书中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即“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3〕44-452005年,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一文中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二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三是具有显著的民主性和主体性。”〔4〕在学科使命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上,2008年,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承担着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和生命线、中心环节、中介、桥梁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培养的专门人才不仅要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要能够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党政工作,学历层次越高,越应如此。”〔5〕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张耀灿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始终不变的,其直接理论依据却会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深入拓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而与时俱进地增加一些新的内容。2003年,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的理论依据是“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于灌输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3〕295-3042015年,张耀灿的认识又有了发展变化,表述上更为科学,并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人学理论、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6〕31-422015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较之2007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将2007年版中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和“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两条合并为一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这是首次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人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之一,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本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更符合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学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直接理论依据方面又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的相关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体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做到了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相统一,在丰富、拓展了本学科的直接理论依据内容的同时,也突出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特色。关于知识借鉴问题,张耀灿教授在多本教材和著作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始终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完善离不开对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借鉴。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张耀灿教授对该问题上始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把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7〕7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也达成了共识,多数人认同张耀灿“两个规律论”的观点。张耀灿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一文中,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列举了6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逐一进行评析,指出了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论”的原因,同时还指出:在以往的著作中,对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有待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张耀灿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和认识最早是源于德育领域的研究,出现在他与朱江主编1986年出版的《大学德育概论》一书,这说明张耀灿教授对此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是科学的、全面的。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8个对偶范畴的提出及其优化的主要观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推动了对该学科范畴的研究进程。2002年,张耀灿在与徐志远合著的文章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8对基本范畴观点,即“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8〕经过十年的研究,2011年,张耀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应优化为,“起点范畴是思想与行为,主体范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客体范畴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过程范畴是内化与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9〕张耀灿教授的这一重要观点,“既包括了起点范畴又有终点范畴,既有主体范畴又有客体范畴,既有要素范畴又有过程范畴,既有对偶范畴又有最重要的单体范畴。”〔10〕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观点更为科学、具体和全面,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动态性和完整性,不但纠正了以往单纯把受教育者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受动客体的缺陷,还将主体间性研究范式引入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把受教育者也看作是该过程的主体。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的整体性出发,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范畴观的整体范畴论。
五、关于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的划分
2008年,张耀灿教授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时,创造性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3年),主要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成立做准备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讨论,确定学科和专业的名称是该阶段的中心工作。第二阶段(1984年学科设立至1996年该学科博士点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探索中迅速发展和前进,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层次的正规化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使学科的建设有了可靠的依托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教学和研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有了人力资源保障。第三阶段(1997年博士点设立之后至2008年),学科建设与改革创新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建设进入整合式、跨越式发展时期。在学科专业整合发展的同时,专业的适应性也得到了极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调整到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更为明确、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布局逐渐趋于均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国家和政府对该领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科研支持力度加大,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更多、质量高〔5〕。
六、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张耀灿在2014年1月发表的论文中,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30年所取得的成绩:“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并不断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学科建设和专门人才的正规化培养提供了依托平台、制度保障与合法性依据;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增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加强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从多方面为社会提供服务,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教育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文化传承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11〕张耀灿分别从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专业人才培养、对一级学科和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及政治功能实现、对文化传承创新的贡献5个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关于学科建设的经验,张耀灿教授早在20世纪末就发表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总结的文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时隔15年,张耀灿又有新的认识和看法,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建设。”〔6〕18-19
2014年11月,张耀灿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30年来所积累的基本经验概括为4条:“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将改进顶层设计与发展基层探索紧密结合,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对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四是坚持抓好队伍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共赢。”〔12〕在此又突出了党的领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问题意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进一步走向成熟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关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5月,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尚存在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科分类标准不甚明确,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尚未完全克服盲目性,二是主干学科建设较强,分支学科建设较弱,三是基础研究较强,应用研究较弱,四是认知性学科较多,情意性学科偏少。”〔13〕
2014年1月,张耀灿再次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差距和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不平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弱化现象,改革创新亟待加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完善,元问题研究和学术争鸣亟待加强,三是‘依托与支撑’二者均有一定差距,如何从制度建设上妥善解决,亟待深入探索,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尚未建立‘专业学位’制度。”〔11〕
2015年7月,张耀灿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阐述,列举了11个主要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有一些问题尚待突破。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规律问题、基本范畴问题、研究范式问题等。二是有的研究者对学科建设之初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重新提出质疑。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争鸣、学术批评开展还不够。四是有的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科学’、‘没有科学性’。五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中存在信度效度不强、科学性欠缺的问题。六是有的研究从书本到书本,不从实际出发,不重视调查研究,不重视先进经验的理论升华。七是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问题、元理论认识尚欠一致、清晰。八是跟踪实践前沿和理论前沿不够,问题意识不强。九是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对较弱。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尚无国家级网络共享精品课程。十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标准有待确立。”〔14〕张耀灿教授列出11个问题的同时,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对全面把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关于学科发展趋势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张耀灿和徐志远在2003年合著一书的最后一章中作了预测:“超越学科边界化束缚;哲学沉思和审美沉思;国际化与民族化并存发展;教育与管理融为一体;社会化与主体化双向互动;科学化与现代化协同共进”〔3〕388-419。2006年,张耀灿在与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合著的书中结束语部分指出了5个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7〕457-463。这些趋势的预测基于对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全面把握,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关于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张耀灿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努力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达到使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目的,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强化学科意识中整合力量,通过发挥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的方向。三是树立服务观念,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5〕
2014年,张耀灿对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问题又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规范化建设和督导;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服务范围;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张耀灿还进一步指出:“规范化是一个专业获得科学、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宽该学科的服务范围是发挥其功效、增强其影响力的途径之一,突出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师资保证。”〔11〕
九、关于学科体系构建
2003年,在张耀灿和徐志远合著的书中指出:“学科体系是指该门学科内部子学科的构成。我们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3〕1202006年,张耀灿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上,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既要探讨学科体系的科学分类,又要根据实际需要区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张耀灿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科学分类的详细构想,第一个层次是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第二个层次对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应包括的范围作了详细的划分〔15〕。
2007年,张耀灿又对学科理论体系进行了专题研究,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意义、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现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的划分标准后,按照基础研究主干学科和分支学科以及应用研究分支学科三大块分别详细勾画出3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框架图。继而提出了分支学科的建构思路:“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形成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协同并进;正确处理批判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专业教师和实际工作者紧密结合,团结协作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创新。”〔13〕这种学科理论体系的分类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合理性,具有创新意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耀灿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很多,限于篇幅仅此简要介绍。张耀灿的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和完善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6-8.
〔2〕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J〕.思想教育研究,2014(7):3-9.
〔3〕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2):4-10.
〔5〕张耀灿.改革开放3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1-6.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张耀灿,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2(12):12-15.
〔9〕张耀灿.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10-13.
〔10〕本刊记者.矢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访谈录〔J〕.思想理论教育,2014(6):26-30.
〔1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创建30年的回顾和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6-33.
〔1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建30年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39-41.
〔1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7-10.
〔1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5):48-52.
〔15〕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32-35.
A Re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Zhang Yaocan
Jian Ruili,Hu Chun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has always been a key point in the research of Professor Zhang Yaocan.His research resul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 great effect in this field.But his important academic views scatter in a number of books and academic papers.Gather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s comprehensively and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his theory viewpoint and academic ideas from nine aspect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for the first time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this profession and the discipline.
Zhang Yaoca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scipline construction;review
G41
A
2096-2266(2017)05-0064-05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5.011
(责任编辑 张玉皎)
2016-12-26
2017-03-04
菅瑞丽,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通信作者:胡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