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6年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2017-03-14刘玉梅马凤鸣
刘玉梅,马凤鸣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2001—2016年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刘玉梅,马凤鸣
(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培养出能较好服务社会的高水平人才,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通过梳理十五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标准、理论和路径与英语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息息相关。研究提出,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和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互为因果;“实践+理论”是高校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经途径;高校应为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建设生态环境。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
教育历来在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邦”自古就是我国的发展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清晰阐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亿万家庭”过上“美好生活”。《纲要》同时指出“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明确了国际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提升教学、创新与服务能力的艰巨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出自我调节以响应时代与祖国的召唤是全体教师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攻克的发展难题。高校英语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来达到提高自身从事教学、创新与服务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出更多能服务社会的高水平人才等实际问题迫在眉睫,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各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借助前人的研究,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背景
经CNKI(中国知网)高级搜索功能检索,以“主题+高校∕外语∕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转型发展+模糊”为条件,以“2001-2016”为时间段,以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为来源类别进行期刊类检索,共检索到749条文献,经对比筛查,选出110条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素材。笔者参照《全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为核心概念,对110条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解读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标准、理论与路径,旨在从中获得启示,探索广大高校英语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关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于2003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提出高校英语教师需转型以获得专业发展的研究则初现于21世纪初期。究其本质,转型是高校外语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较有效的途径。为获得专业化发展,教师既要坚持语言及语言教育教学知识的持续增长,又要将语言教学与学科发展相结合。高校英语教师转型发展是提升教师的服务、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实现路径,是高校实现各专业与大学生的内涵式发展大业的前提和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语课程也受到较大冲击,英语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强调语言技能的讲授模式,“英语+专业”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主流,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EAP,EFP,ESP,EMP,ELP等词汇纷纷涌现于各大期刊杂志,刺激了高校英语教师眼球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焦虑:在不懂专业的情况下怎样把英语与专业联系起来?结合校本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结构等背景,英语可以与哪些专业相结合?英语教师怎样习得相关专业知识?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新形式下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二、文献梳理
课题组为回答上述研究问题,特将十五年来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分为四大类,分别聚焦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标准、理论和途径。
(一)高校英语教师转型发展背景
高校英语教师转型的背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社会需求外语能力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史兴松从用人单位(局内人)和外派人员(局外人)两种不同视角调查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需求,调查揭示,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很重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需求相对更为显著〔1〕。第二,英语专业建设问题日益凸显:王俊菊指出“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所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难以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严重滑坡,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2〕“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英语教师通过转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专业发展,提升其教育教学、创新与服务能力是解决英语专业所培养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之矛盾的有力措施。第三,有学者认为“我国英语教学重心下移(见《英语教学要求》),高校专业英语不断推进”〔3〕,专业英语的新兴和发展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转型发展的推手。第四,为数不少的研究者发现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观陈旧,缺乏教育学知识、语言教学理论、教学与研究方法等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单一,缺乏ESP教学理论知识〔4-6〕。上述背景充分说明高校英语教师进行转型发展,获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论及教师专业素养,Lee Schulman(1987)提出的多元论很具代表性,要求专业化教师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七类知识〔7〕。周文叶等在对比英、美、澳和新西兰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由专业知识(应知)、专业技能∕实践(会做)和专业品质组成(愿持)”〔8〕。外语教师的专业标准也参照此通用标准,以知识、技能和教师品质为核心。
21世纪初期,我国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强调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外语学科知识和外语教学知识)和“解放性知识”(教师观念、态度、自省和发展意识、德性、境界、追求等)〔9〕。2016年英语类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背景下的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三要素〔10〕。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核心内涵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与自主能力〔11〕。知识、能力、研究、创新、自主、素质等概念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目标。尽管各标准的文字表述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依旧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三)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高校英语教师通过转型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有二:一是与时俱进,使自身发展成为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12〕;二是教师通过转型获得发展,响应时代的召唤,培养出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2〕。为帮助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成功转型,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有益尝试。时伟从教学学术性的视角提出,通过学位教育、社区教育和校本教育三种模式实现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13〕。刘青基于自我决定认知理论提出理念、意识、情境、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及保障机制建设对高校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4〕。有研究者分别阐述了CBI理论〔15〕,教师知识结构理论〔10〕和需求分析理论〔6〕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CBI理论和需求分析理论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学术性视角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我决定认知理论和教师知识结构理论则侧重于教师专业素质。由此可见,上述理论仅关照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素养中的一项或两项,要使其单独发挥作用于指导高校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并不十分科学。关注教师的生长环境才是谋求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可行之道。顾佩娅等从传统心理学、社会文化和生态学三大理论视角的变迁综述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研究,指出“生态学视角是未来外语教师发展环境研究的重要取向”〔16〕。本文比较赞同基于人本主义的生态学理论来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出了多元的发展路径。Larson Freeman认为教师如若想进行长期的改变并获得专业发展,必须从意识和态度的改变开始。亦有学者探讨了职后学习(访学、课程进修、提升学历等)、大学英语课程建设(MOOCs,ESP,“互联网+教学”)、课程研究(校本教研活动、行动研究、同课异构、教学大赛、合作教学等)、教师团队建设(如同伴互助、协作)、学校教师发展制度建设〔17〕等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也有学者将各种路径有机组合,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随着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的推进,该类发展模式均视教师为专业发展的责任主体,由教师本人承担并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如夏纪梅曾提出教师应对改革的根本对策是自身发展和自我发展,强调“学习为先,实践为重,研究跟上”〔4〕;夏纪梅还提出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使用,工具价值性使用,创造性使用,研究性使用”来获得专业发展〔18〕。随着研究的推进,高校英语教师实现转型发展的责任主体由教师个体转向教师个体与其所在机构或团体携手共促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李晓荣提出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倡导使用“校本培训+团队合作+自我发展”模式来帮助高校英语教师成功转型〔19〕,田云章将该模式进一步明确为“立体化的教师培训+学科间的团队合作+跨学科的学位教育”〔3〕。芮燕萍则从反思教学实践的视角提出,“教师反思和教学实践是大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的必要途径,是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20〕。高校英语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得通过“培训”“合作”“教材教学研究”“自主”“反思”等途径。少有研究以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实现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生态环境建设与实践,以至于在倡导专业发展多年之后,广大高校英语教师仍处于未获得专业发展的境地。
三、研究结果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标准、理论与途径归根结底都落脚于英语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虽然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并非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但它既是广大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推手,又是广大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终鹄。
(一)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和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互为因果
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是高校英语教师发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阵地。高校英语课程发展至今出现了许多新术语,如EGP和ESP。这类学术英语课程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学科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满足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前需求和目标需求〔21〕。高校英语课程需往ESP方向改革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绝大多数仅只具备英语语言文学教育背景的高校英语教师除恶补学科知识外别无选择。学术英语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均对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学科知识,还要应对信息共享时代给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具备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与学生共享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教学技能,积累学科知识,开设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教学,踏上专业发展之旅。反之,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则能推动高校英语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践+理论”是高校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实践与理论交互作用于英语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研究全程。实践是理论诞生的土壤,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手段。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必将寻求理论的支持,在实践与理论的反复交互过程中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就发生了。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再去解决实践问题也未尝不可,但带着预设的理论到实践中去寻找适合用该理论解决的问题形同于大海捞针,即所储备的理论知识与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通常不匹配,这必将使得教师心情沮丧,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实践则要求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深入思考,寻求理论的指导,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被动地进行缺乏思考的学习。要改善学习效果,让理论服务于教学实践,必须由实践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并创新理论知识。再者,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保持常态化学习。课程建设问题及教学问题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的泛泛的预设式学习显然不如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即时的聚焦式学习有效。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养成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理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完善理论,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作用中逐步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逐渐实现专业发展。
(三)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生态学习环境
研究文献中提及的众多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都围绕“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团队”“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关键词展开。所有途径都共同指向“学习”二字,学习行为的潜在施动者都是“教师”,忽略了学校这一组织作为教师的责任主体的主要职责。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尤其是生长环境,高校英语教师亦如此。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所处的现状是:英语专业渐趋边缘化,英语专业招生日渐式微,英语教师们将何去何从?大学英语课程虽然课程量大,但越来越受到大学生冷落,教师要怎样改革课程与研究教学才能满足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教师要如何发展才能应对目前的局面?硬道理就是,通过学习促发展。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学?众所周知,高校英语教师除了需应对日常的工作及生活而外还要承受学历及职称晋升带来的压力。况且,隔行如隔山,英语教师储备非英语类学科专业知识或是建设新课程及研究教学都非一日之功,所以通过下发文件指示英语教师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专业发展的纸上谈兵方式屡屡受挫。如若广大英语教师就职的高校在教师有发展意愿的前提下能及时施以援手,从学校、学院、教研室到教学团队或教研组全方位为教师发展创设全生态的支持性学习环境,真正为其提供精神及物质援助,有计划有规律地长期指导其进行学习,进行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解决实践问题,广大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之大计必将指日可待。
四、小结
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教师发展背景、标准、理论及发展途径四个方面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显见,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息息相关。英语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既需要学习,又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教师既要明确学校和自身的共同发展目标,又要明确该怎样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究其根本,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的是支持其发展的生态环境,该环境为教师的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的、能提供具体指导的学习氛围,而非“简单地开几次会,发几个文件,或向广大教师发出‘必须进行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的指令”。各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创设生态环境,用实际行动支持广大英语教师逐步实现专业发展。高校英语教师亦应在各级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以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为核心,积极投身支持性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积极互动,继续深入探索生态环境下的“实践+理论”专业发展途径。
〔1〕史兴松.外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需求分析〔J〕.外语界,2014(6):79-86.
〔2〕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21-130.
〔3〕田云章.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科定位与教师转型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3):38-39.
〔4〕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4-6.
〔5〕刘家凤,鄢章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优化: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育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S1):308-312.
〔6〕刘雨蓓.大学英语教师跨学科学术转型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39-40.
〔7〕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5.
〔8〕周文叶,崔允漷.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4):31-37.
〔9〕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29-38.
〔10〕仲伟合,王巍巍.“国家标准”背景下我国英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构成与发展体系建设〔J〕.外语界,2016(6):2-8.
〔11〕李四清.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2):26-30.
〔12〕傅海燕.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转型问题理论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105-108.
〔13〕时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8(7):81-84.
〔14〕刘青.从自我决定认知理论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教育评论,2014(6):53-55.
〔15〕陈冬纯.CBI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4(2):68-73.
〔16〕顾佩娅,古海波,陶伟.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4):51-58.
〔17〕齐欣.多元文化视域中普通本科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18-19.
〔18〕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29-32.
〔19〕李晓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2(14):71-73.
〔20〕芮燕萍.商务英语话语建构中的主体功能探索〔J〕.外语学刊,2011(5):132-134.
〔21〕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责任编辑 党红梅)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from 2001 to 2016 o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u Yumei,Ma Feng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exert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apabi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must develop professionally to be competent at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advanced personnel who can serve the society well.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fifteen years.It outlin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novation and study of English courses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standard,theory and approaches to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t then suggests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study of English courses and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mutual cause and effect,that it is essential for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to combine practice and theory so as to acqui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that university should build an ecological context for its English teachers.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ntext
G64
A
2096-2266(2017)11-0099-05
10.3969 ∕j.issn.2096-2266.2017.11.019
大理大学第五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大理大学英语教师分层优化转型研究”(教通字〔2015〕104号);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语用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变迁”(2015C066Y)
2017-08-25
2017-09-06
刘玉梅,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与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