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着力打造最美湖城
2017-03-14杨兴华
杨兴华
罗甸之美,美在山水;罗甸山水,一览云贵。
遵照省委书记陈敏尔2015年7月到罗甸调研时,明确提出的建设“水之城、玉之城、灵性之城”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天然温室、依托长寿品牌,做活大健康,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奋力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是摆脱“富饶的贫困”囧境的应有之义。
找准罗甸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旅游业同质化竞争,难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突出比较优势,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才能脱颖而出、成功突围。罗甸旅游资源的欠开发、旅游产业的欠发达,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实现后发赶超的比较优势。
——宏观政策利好。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山地新型旅游业态,打造以‘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以及黔南州委、州政府“一圈两翼”的发展布局,我县被列入南翼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给罗甸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同时,今年罗甸将承办黔南州第十届旅发大会,明年将协办全省第十二届旅发大会,这些都为罗甸县旅游业实现“跨越一跳”释放出强烈的政策利好。
——资源禀赋独好。一是个性十足的气候优势。罗甸全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0℃,基本没有霜期,是全省冬季最暖的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大空调”、“大氧吧”、“大温室”。二是出类拔萃的资源优势。罗甸物产资源丰饶,玉、火龙果、脐橙、艾纳香被称为“罗甸四宝”,进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目录。罗甸玉,品质可媲美新疆和田玉,具有很好的开发和收藏价值;罗甸火龙果,正成为引领这一产业发展的新样本;罗甸脐橙,曾经的“贡品”正焕发出新的活力;罗甸艾纳香,正助力健康养生产业香飘四方。三是观天探地的组合优势。惠罗高速罗甸边阳匝道口至全世界最大的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仅26公里,从大射电至县城不到40公里,是外界经贵阳至大射电最便捷通道。境内有“东方洞穴博物馆”大小井溶洞群,有中国最年轻的高原千岛湖水系,有地质科考经典胜地“三叠纪”大贵州滩,有神秘莫测的打岱河、白龙天坑群。这些对向往探索地外文明、地下奥秘的人们有着无穷的魔力。四是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有《夜乐舞》、《花棍舞》等一批少数民族经典歌舞,有扎染、刺绣等民族习俗;有黄豆鸡、荞灰豆腐、荷叶粑等特色饮食。领略少数民族风情、享受独特的少数民族美食,罗甸都是旅游者值得一来的选择。
——区位优势渐好。伴随着贵阳到罗甸的高速公路贯通,罗甸步入了“高速时代”,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更为重要的是,罗甸至平塘、罗甸至望谟、罗甸至广西百色高速公路的开工和罗甸机场选址新建,红水河航道提级改造、永兴铁路规划建设,罗甸正成为贵州正南方向的“大十字型”、水陆空一体的交通枢纽,成为黔桂结合部连接成渝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城镇,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出海、直达东盟的新通道,凸显出难以替代的区位优势。此外,随着县内“天眼”驿栈·古镇边阳农旅观光园、新中盛火龙果现代农业休闲园、上隆生态农业观光园、蒙江国家湿地公园、翠滩森林公园等生态型景点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已为大健康、大旅游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打造最美湖城 实现井喷式发展
罗甸之美,美在山水;罗甸山水,一览云贵。未来几年,罗甸将抓住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和打造黔南南翼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一系列政策利好,紧扣“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的发展思路,借助“中国长寿之乡”和“天然温室”品牌,做足旅游“水康、玉润、山青、业兴”的新篇章,把罗甸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让湖城人民享受美好,让来湖城的人们感受美好。力争到2020年,创建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接待过夜游客总量超过330万人次,年均增长45%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用好区位优势,打造大射电配套服务基地。充分利用世界級的大射电“天眼”旅游资源的溢出效应,抓好“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将游客吸引至罗甸,着力把罗甸打造成承接大射电科考旅游的配套服务基地。一是加快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及七道拐至县城、县城至红水河二级路、环城大道二期、环湖公路等景区转接线建设,打通县域交通脉络,提高通达率。二是重点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边阳、沫阳、红水河、木引等轴向支撑的五大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打造大小井、高原千岛湖、红水河休闲度假区、板庚滩地质公园、天坑群地质公园等五个龙头型景区,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集聚旅游发展要素,丰富旅游业态。三是抓好罗甸玉、火龙果酵素、火龙果花茶等独具罗甸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提供有效供给。
——扩大品牌效应,打造大健康养生基地。依托“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和暖冬气候、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引进优强企业,在县城规划建设大健康产业园,打造集医疗、养生、康复、康体、养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长寿食品、生态旅游、候鸟式旅游地产、康体养生和长寿文化五大产业。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罗甸打造成贵州生态文明旅游示范区、冬季避寒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最佳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做足水韵文章,打造全国野钓天堂。依托广阔水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充分挖掘野钓休闲潜力,大力开发观光船钓、野钓产品,借助承办或协办全省及全州旅发大会契机,提高罗甸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把罗甸打造成全国野钓天堂。
——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现代农旅结合示范基地。按照“园区景点化、农文旅一体化”思路,加快发展山地旅游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打造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绿色产业体系。围绕“菜、果、药、渔、茶”等特色农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模式,打造一批集产、供、销、加工、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旅观光园,做足农旅结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