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育人的空间更广阔

2017-03-14蔡惠芳

创新时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来校育人社区

蔡惠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校在上级相关精神的指引下,秉承这一信念,对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共享共建共育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家庭有序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摸索出了新的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共生共处共发展。

一、进社区,拓宽育人平台

在与社区共建的行动中,校领导班子始终是社区建设的一分子,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在每一年寒风呼啸、冰冻三尺的腊月,学校都会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开学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精神,立即启动应对冰雪天气应急预案。记得有一年,一场大雪突如其来,积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出行成了市民的难题。为了解决学校附近社区居民出行难题,学校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三支队伍走进社区,共同投身到抗雪救灾的行动中。即将退休的老党员吴德志老师,挥动着铁锹用力铲着积雪;年轻团员张老师一边扫雪,一邊给大家讲解更快捷的清扫方法;附近的学生看到了,也不约而同地拿起铲雪工具,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热气腾腾的老少同劳动的场面,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声声赞叹。返校时,师生们洒下一路欢笑。这情景让教师们深感欣慰:此次行动的效果,无疑已胜过千万次道理的说教。

每年重阳节,学校都会组织三年级学生走进敬老院、康复院。活动中,孩子们用欢快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让爷爷奶奶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孩子们还送给爷爷奶奶们新鲜的水果和亲手制作的环保袋,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做中国结,一起剪纸,为他们敲背,陪他们聊天,爷爷奶奶们乐得合不拢嘴。

借助位居运河畔的便利条件,学校连年开展古运河文化寻访活动,并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学生们穿古街,跨清名桥、伯渎桥,访古窑博物馆、丝绸博物馆……一路上,古色古香的街道、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石埠码头……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打动着学生的心。他们在活动中品味着南长古风,领略着古运河文化,感受着家乡无锡的无穷魅力。

二、迎进校,丰富育人内涵

我们走进社区,也开门迎接社区人员、家长进校,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工作。我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家长的兴趣爱好把他们组成各种志愿者队伍,定期邀请他们进校园、进课堂,鼓励他们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1.家长志愿者进课堂

几年来,已有不少家长自愿来校担任志愿者,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出力。2015年3月,二(1)班王同学的妈妈来到班上为同学们上了一节“节约用水我先行”的队活动课。新的教师、新的课堂,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这节队活动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2)班顾同学的爸爸,根据自身特长,来校担任羽毛球队的教练,还协助教师做好鼓号队的培训工作。四(6)班韩同学的爸爸喜欢足球运动,当他得知学校还没有足球队时,便建议学校组织一支足球队,由他担任教练。每周五社团活动那天,他都提前来校候课,准时带孩子们训练,从不间断。2013年暑假,在南长区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我们这支球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六(3)班王同学的妈妈是医生,2015年3月,她来校为高年级女生作了一场“拥抱青春期”的专题讲座。

家长志愿者的到来,为学校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家长自己也特别珍惜这份独特的体验。

2.迎家长督学进校园

2015年4月,在万物勃发的春季,学校推出了“家长督学”的新举措,46位家长成了督学组的第一批成员。他们以新的身份投入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为学校的更优发展出谋划策。

在学校督学活动中,他们挂牌上岗,进食堂,与学生共进午餐;进课堂,与学生同上一堂课;到操场,一起参与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课后,他们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翻看学生作业,了解课业负担;与教师或行政人员交流,了解学校发展……

家长督学组的成立,让家长参与了学校管理,协调了家校关系,指导了家庭教育,优化了教育环境,也有利于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民主管理向纵深发展。

3.三方合力保安全

社区与家长是现代学校办学的重要资源,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有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参加的理事会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很好的途径。

学校位处老城区,一到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极为拥堵,给学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种现象,校方积极倡导,家长主动参与,成立了“交通安全红帽子志愿队”,戴上安全红帽子的家长对校门口接送的其他家长进行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学生们也借助自己喜欢的动漫形式创作了交通漫画,并张贴在校园周边的围栏上……多管齐下,拥堵现象得到缓解,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齐携手,共营育人环境

事实证明,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有家庭参与,还要将学校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热衷教育的人士和单位组织起来,让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当中。

近来,学校在共建方面又出新策。

首先是社团共建。学校通过QQ群号召全体家长报名并自报特长,德育处建立了家长资源库,然后学校成立了七十多个社团,开出一系列社团项目,聘请有专长、有意向的家长和社区里有专长的人士来校担任义务辅导员。由于家长和社区人员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更多地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使学生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家长也能从中体会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师也从“家长教师”的课堂上得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方法的启迪。

其次是资源共用。作为首批对社会开放的学校,我校真正做到了学校资源社会共享,学校资源为社区开放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学校进一步向社区居民开放设施和场地,每天来校进行晨锻晚练的居民络绎不绝,艺体馆成了名副其实的健身场馆,学校图书室、电脑房等专用教室也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资源,积极为社区培训人才,为社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再次是沟通共进。问卷调查已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渠道。学校的调查问卷,从设计到反馈结果,学校领导都是高度重视,甚至多次亲自参与设计。调查内容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于课业负担的,有关于食堂饮食的,有关于师德师风的,有关于活动开设的,有关于班集体建设的,有关于课堂教学的,有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渠道也多种多样,有发问卷、网上调查、座谈了解、活动后反馈等。每次活动,学校都热情邀请家长以及社区代表参与,通过种种途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倾听各位家长及社区代表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几年的探索所得使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家、校、社区合力,共建育人环境,育人工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随着时代的发展,育人的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怀揣这份信念,一如既往、豪情万丈地走在育人之路上!

猜你喜欢

来校育人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社区大作战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红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3D打印社区
副省长罗强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来校商谈航空类专业合作事宜
庆祝建校75周年获奖作品音乐会 黄彦容副省长来校祝贺并出席观看音乐会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