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017-03-14李妍席居哲

家庭用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伤性支持系统障碍

李妍+席居哲

创伤后应激障碍:延续的痛苦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创伤性事件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一种痛苦情绪导致的躯体症状,并影响社会功能的精神障碍。一般而言,这种症状达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为急性,3个月以上则为慢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如“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劫后余生者,家人的离去和心理上的伤痛成为其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许多个体都因此而产生惊恐、焦虑、抑郁、回避等不同的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类临床表现

首先,个体一定是遭遇了创伤性事件,比如暴力袭击,严重交通事故等。其次,我们需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类主要临床表现:

第一类是创伤性体验反复侵入性出现,心理学家一般称这种现象为“闪回”。比如,晚上睡觉时一闭上眼满脑子都是地震后的废墟、亲人死去时的惨状等,从而引发个体强烈的生理不适(心跳、呼吸加快、恶心等)。

第二类是指持续的回避行为。如在越战的战火中,潘金淑由于被火严重烧伤,从而在之后几十年的生活中都不能让他人碰自己的背和伤疤,正是这种对创伤记忆的回避才能帮助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

而最后一类是持续的警觉性提高和惊恐反应,这一症状在创伤暴露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普遍,同时也最为严重。在这一时段中,个体会难以入眠,易被激惹,而且会对外界环境产生过度的反应,这种过度警觉会严重扰乱患者的正常生活,破坏身体健康。

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双联手

并非所有的创伤遭遇者都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普通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7.8%。那么面对如此普遍且易发的病症,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或诊治呢?

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与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最重要的保护和预防因素,因为社会支持具有缓冲创伤事件影响力的作用,同时积极的情绪和感恩的态度可以大幅度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生理影响,也能够改善睡眠并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现在较肯定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当下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暴露法、系统脱敏疗法和宣泄法。

暴露法 在心理学领域中又被称为满灌疗法,即让患者高强度地置身于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场景,之后慢慢地减轻负性情境的强度,这一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患者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系统脱敏法 与暴露法相反,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患者逐步地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并一点点加入对事件的自我控制、理性认知与情绪调节过程。

宣泄法 如灾后座谈会就是让患者在一个心理安全感较高的环境中,与他人分享自己在灾难中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恐惧、愤怒、内疚等负性情绪,从而降低灾难后幸存者情感上的消极度。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一般会使用百优解、帕罗西汀等来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和惊恐发作次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与个体的生活经历、身体素质、事件发生时的身心发育成熟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不仅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們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关键手段!

猜你喜欢

创伤性支持系统障碍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最可靠的支持系统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最可靠的支持系统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谁是你的支持系统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