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营养不良

2017-03-14曾珊吴倪娜

家庭用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细粮主食膳食

曾珊 +吴倪娜

病例1:72岁的张阿姨患2型糖尿病10余年,每日注射胰岛素40单位,身高158厘米,体重却仅有46千克。张阿姨自己介绍,自从查出患糖尿病后,她每天摄入米、面总量不超过150克,蔬菜吃得很多,荤菜吃得少,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却经常超过10毫摩/升。张阿姨很担心,每天都在减少饭量,很快她便出现了乏力、怕冷等不适感。张阿姨产生了困惑,明明主食已经吃得很少了,怎么血糖还是高?

病例2:43岁的张先生肾移植术后2年发现血糖升高,他便开始严格控制饮食。但是一次体检中却发现他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1毫摩/升,再做人体成分检测,发现他骨骼肌含量少,伴有中度骨质疏松。医生建议他尽快到营养门诊就诊。这又是为什么呢?

近半数糖尿病患者有营养不良

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1亿,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每年新发糖尿病患者680万余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医学营养治疗是基础治疗,是糖尿病教育、膳食营养、运动、药物及心理五项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临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人会想到要控制、少吃等,但因饮食不当造成消瘦、营养不良者占到糖尿病患者人数的30%~50%,尤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多,病程多为5年以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差异、病程的不同,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的营养方案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度节食必然会导致营养不良。

调整营养,科学降糖

上述病例1中的张阿姨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了解张阿姨的病史,做膳食营养摄入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发现她体重指数(BMI)仅为18.4千克/米2(正常体重指数18.5~23.9千克/米2),属于消瘦体型;做人体成分检测后发现她的骨骼肌含量很少,仅18千克(正常为21~26千克),查看她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也就是说吃食物后,胰岛素分泌量过少,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而张阿姨看到自己进食后血糖升高,便再次减少进食量,形成恶性循环,愈加体重下降,同时抵抗力也下降,没有力气。

根据张阿姨的病情,医生及时给予了她营养调整的方案,在饮食中,特别增加了瘦肉、鱼、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的摄入。3个月后张阿姨的空腹血糖稳定在6~7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稳定在7.8~1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6.3%,体内骨骼肌肉量增加,抵抗力变好了,力气增加了。再持续巩固饮食方案,6个月后,张阿姨体重增加至48.5千克,感到没有以前怕冷了,腿部有力,血糖控制良好,还去美国看了儿子。

病例2中的张先生随后也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了膳食营养方案,医生建议张先生食用升血糖慢的主食,增加牛奶、鸡蛋、鱼及黑芝麻等含蛋白质及钙丰富的食物。2周后张先生复查餐后2小时血糖为7~8毫摩/升。3个月后骨量增加,骨质疏松症状减轻,骨骼肌量增加。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一味地减少进食是不科学的,不仅无助于降低血糖,还会增加患营养不良的风险。

医学营养治疗,合理搭配营养

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强调的是控制总热能摄入,适量摄入主食(米、面、薯类等),保证有荤菜、有蔬菜水果、有豆制品,还有烹调油的摄入,并且合理搭配,才能满足我们人体需要。

究竟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呢?

1.主食总量应适当控制 主食量通常以对饮食总量的控制,结合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量而定,根据自身的特质选用适量的主食(米、面、薯类等)。选用适量蛋、奶、瘦肉、鱼虾、豆制品,同时每天可饮用鲜奶约250克,放在早餐饮用。此外患者应适当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因蔬菜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每餐都应食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蔬菜的烹饪方法一般主张多用清蒸、清炖、清炒,少用煎烤烹炸,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2.少量吃低糖水果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的时候可以少量吃水果,但一定要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草莓、柚子、芭乐(番石榴)等。对于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香蕉、甜瓜、龙眼等慎用。

3.适量运动 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状况及并发症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尤其有助于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

4.饮食搭配要合理 一些患者认为要多吃粗粮,于是细粮就一点不吃了,这样也是不对的。要注意对粗粮和细粮的搭配,只吃粗粮和只吃细粮都是不合适的。

除了上述内容外,也建议患者最好每3~6个月到门诊复查,以便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膳食营养治疗方案,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健康。

猜你喜欢

细粮主食膳食
哪些食物让人越吃越瘦
带“筋”的食物才含膳食纤维吗
粗粮不宜细加工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建设施工用油渴盼“细粮”
让宝贝爱上五颜六色的主食
宝贝爱主食
就是爱吃VOL.1心动夏日主食大公开!
测一测,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