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措嘎转湖与守护者

2017-03-14巫角萧洛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之山藏历格桑

巫角+萧洛

每年从藏历四月十五日开始,来到措嘎湖山谷中,一直持续到藏历十月十五日。藏历四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和涅槃的日子,从藏历十月份开始就要大雪封山了,而且山上的小路上会爬满鼻涕虫,完全无法行走,善良的藏族人认为这就是佛的示现,不再转措嘎湖了。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措嘎湖周围,不到十分钟又消失在云层中。四周是险峻的冰川、雪峰,被云雾环绕,溪流从山上流下汇入湖中,草甸、草场、灌木、森林不同层次的绿色向谷底的措嘎湖和帕姆湖聚拢,而湖水蓝得晶莹发光。

拉萨的甜茶馆里,我的朋友绘声绘色描述扎日神山的传奇:它地处藏南的原始森林中,集数十座神山于一体。在众多神山中,达瓜西热最为耀眼,意为“水晶山”。山中有一个湖泊,湖底竟然藏着全世界一半的财富。但是,女人是不能转这座山的,当经过卓玛拉山口就得往回返。……

相对于冈仁波齐和梅里雪山的知名度,扎日神山不仅在地图上找不到,网络或书籍中关于转山的资料也是凤毛麟角。关于扎日转山,最形象也最神秘的莫过于这位朋友送给我一张用藏文描绘的扎日转山图,那是三安曲林寺的僧人送给他的一张纸,有点古旧,做得却非常专业,左上角有图例,注明了寺庙、河流、垭口、湖泊、夜宿点等,有几处关键点有手写的汉语翻译。这张转山路线图,中间是“水晶山”,被祥云环绕。

2015年9月初,我一直等待雨季结束,可雨似乎停不下来了。明年的猴年转扎日神山更为殊胜,可我等不及了,必须赶在年底离开西藏前转完。若再拖下去,大雪就要封山了。我准备了一周的食物,背着40斤的登山包,挎着佳能5D2出发了,当然还有那张扎日转山图。在雨中,我差点独自一人闯进了扎日转山路中,幸好在机甲寺僧人的劝说下,年已48岁的土旦答应给我当向导,带我一起沿着转山图上神圣的朝圣路线转扎日。或许,在冥冥之中,土旦是我朝圣水晶山途中神山示现给我的“护法”,就在那一天,不早也不迟。

土旦已经转完了37次,对扎日朝圣的路线了如指掌,他可以摸黑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他可以披星戴月几乎不用休息,他可以在爬坡中奔跑,他可以用淋湿的树枝生火,他熟悉山中的每一个神灵,他知晓山中的药草神水。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每一次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每一次都会感受到水晶山的新的示现,而我只是有幸与他同路,转完了扎日神山。

关于土旦的故事,先要从四个康巴人说起。

我在隆子县日当镇搭上了四个康巴人的车,年纪最小的是格桑,也有50岁左右。他们只去措嘎湖和卓玛拉山,并不转扎日神山。我们在三林乡住了一晚,第二天天還没亮就出发前往扎日乡。翻过卡拉山口后,海拔在逐渐降低,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林海。突然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路”从右侧山顶蜿蜒而下,格桑说,这就是转山结束的出口,原来这里就是曲松村。继续前行,路边的亚绕村是入口。从亚绕村再向森林内走一段路便是机甲寺,机甲寺是现在扎日转山的起点。

快到扎日乡时,路边有一个指示牌:吾金扎普。吾金扎普是莲花生大士修行过的一个天然溶洞,洞内依然湿滑、逼仄,其中一段需要匍匐爬行,最深处是一汪泉水。与莲花生大士修行过的扎央宗、宗贡布两个溶洞不同的是,吾金扎普的出口和入口并不是同一个,而是在另一端,从洞底一直向上爬升,最后钻出明亮的杂草丛生的洞口,外面仿佛另外一个世界,就像魔幻电影中的桥段。溶洞内天然形成的形状各异的石钟乳,被信徒们赋予了宗教意义。对于我而言,溶洞内黑暗、逼仄、潮湿的环境仿佛精神炼狱,经过漫长的探索之后,爬出洞口豁然开朗,这是一种虽然粗浅但也难得的宗教体验。

刚到扎日乡政府所在地马吉墩,开始下雨了,同行的康巴人跟藏族阿妈要了四根竹棍,传说朝圣者或多或少要从这里索要些布施,此地居民中有空行母的化身,可保佑朝圣平安殊胜,且竹棍也可用作登山杖。晚上,我们住在马吉墩后山的一个简易住宿点,有两间房,一间是藏族老夫妇的生活区,另一间是客人住宿房,旁边还有一个温泉,虽然温度不高,但可以泡澡。屋内挺暖和,一直用柴火烧着热水,晚饭是煮糌粑疙瘩和牦牛肉。房前的平地可以停车,不时有成群结队的措嘎湖朝圣者披着雨衣从前面经过。

住宿房间内没有烧火,又湿又冷。凌晨四点起床,外面还下着小雨,打开手电筒,爬山前往措嘎湖。第一座山是纳拉(森林之山),途中有宽阔的土路,虽然塌方比较严重但不用担心迷路,爬到山口时,天刚刚亮,但云雾缭绕。沿着土路下一段缓坡后,有一个铁皮屋顶的房子在云雾丛林中若隐若现,仿佛海市蜃楼,原来这里也有一个住宿点,卖一些简易的食品。

我们喝了一些清茶后继续爬山,从这里开始,只有似真似幻的小路了,溪流会顺着小路流淌,非常泥泞,第二个山口是邦拉(草地之山),其实草地之山应该叫杜鹃花之山,翻过山口之后路边就有成群成簇的杜鹃花灌木丛了,途中还有一个住宿点,铁皮房靠在一个巨石旁,屋内地上铺着松枝可以席地而坐,中间是一个柴火堆,主要供给清茶和开水,在这里遇到了两拨转完措嘎湖返回的朝圣者。第三个山口是扎拉(石头之山),途中我们遇到了两个藏族青年赶着四匹马,驮着坐垫和锅正在下山。靠近山口的路上都是碎石屑,已到达山口的康巴人兴奋地尖叫着。

到达挂满经幡的扎拉山口时,我也忍不住欢呼。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措嘎湖周围,不到十分钟又消失在云层中。四周是险峻的冰川、雪峰,被云雾环绕,溪流从山上流下汇入湖中,草甸、草场、灌木、森林不同层次的绿色向谷底的措嘎湖和帕姆湖聚拢,而湖水蓝得晶莹发光。

我们迫不及待地向谷底走去,这一段路比较危险,依然是碎石屑,坡度更陡,冬天这些碎石屑区域被积雪覆盖。快到谷底时又开始下雨了,沿途有茂盛的杜鹃花灌木丛,谷底的草地上三三两两的牦牛和马儿在悠闲地吃草。

我们住在措嘎寺对面简易的招待所里,除了墙体是石砌的外,地板、房梁、床就地取材,全是木制的,倒是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感。休息一会儿之后,我们去转措嘎湖,此时还在下雨。措嘎湖周围都是沼泽湿地,虽然铺了很多简易防滑的独木栈道,如果不小心滑落陷进沼泽内至少能没到膝盖,甚至腰部。转湖时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周围的冰川与森林,云雾一直笼罩着整个山谷,这里像一个世外桃源,难怪噶玛巴要选择在此修行,措嘎湖周围也因此留下来了很多圣迹。我小心翼翼地用登山杖试探,走到湖边献了哈达。

转湖过程中比较危险的,除了穿越沼泽湿地,还要蹚几段溪水,穿越一片森林。我的一只登山鞋不小心陷进沼泽,整个鞋子都灌进了水。

寺庙在住宿点对面的二楼,佛殿外面便是格桑旺姆一家人的生活区,由于屋内火炉里一直烧着,墙壁被熏得漆黑。这里完全没有手机信号,若遇急事,只能通过卫星电话跟外面联系。不过,屋内还有一台大彩电,可以播放西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频道。

第二天我们并没有返回马吉墩,因为同行的一位腿部不好需要休息。措嘎寺旁边还有一个金顶的建筑,里面是一座石塔,格桑旺姆说,这是一座会自然生长的“塔”,转塔108圈就能诞生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转了一个上午,然后一直在格桑旺姆家中聊天。

20岁的格桑旺姆看起来就像十几岁,她的普通话非常好。火炉内的柴火烧得很旺,格桑旺姆和父亲把佛堂内的酥油灯盏倒扣在火炉上,等酥油融化之后用哈达将灯盏擦拭干净。我们在措嘎湖的那两天,格桑旺姆除了打扫佛堂、招待所、烧水外,还抽空用半自动洗衣机洗床单被罩。在措嘎湖山谷中照看寺庙和招待所的,除了格桑旺姆和她的父亲,我们路上还碰到用马驮物资的两个藏族青年,原来就是她的两个哥哥,他们正为离开措嘎湖做准备。

屋内的火炉把格桑旺姆的脸照亮了。她说,他们每年从藏历四月十五日开始,来到措嘎湖山谷中,一直持续到藏历十月十五日。藏历四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和涅槃的日子,从藏历十月份开始就要大雪封山了,而且山上的小路上会爬满鼻涕虫,完全无法行走,善良的藏族人认为这就是佛的示现,不再转措嘎湖了。扎日转山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和原因也与之相同。

格桑旺姆说,措嘎湖几乎一直都在下雨,晴天不超过15天,我问她待在这里枯燥吗?她摇摇头,她带我拜谒了寺庙,她说:“这噶玛巴,这也是噶玛巴,这也是噶玛巴……”说着说着自己逗笑了,其实也没错,措嘎寺内有历代噶玛巴的塑像或唐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只干枯的手,手指上戴满了戒指,格桑旺姆说这是珞巴人的手,因为偷寺庙东西而被嘎玛巴砍掉了一只手。

窗外一直在下雨,我想如果能在这里隐居半年,也是一生中值得怀念的日子吧。格桑旺姆问我:“明年藏历四五月的时候,你还来不来措嘎湖了?那时候最美了,开满了杜鹃花。”

猜你喜欢

之山藏历格桑
西藏广播电视台2021年春节藏历新年联欢晚会精彩节目掠影
中华之山!(诗 歌)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难忘的格桑花
糟糕鱼
黄公窃刀
梦中的格桑花
过藏历新年 游拉萨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