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别忘记“仪式感”
2017-03-14王黛
王黛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商量,想带孩子们去城隍庙逛一逛。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的老公眼皮也不抬一下,说:“那地方不好停车,人又多,去那儿干吗?”
“带孩子去置办年货啊!”我兴致勃勃地说。女儿睁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什么叫年货?”“年货,就是过年时需要的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我跟女儿解释。
城隍庙是一个大批发市场,那里有很多小商小贩,车子也多,我当然都知道。但是,去那里感受一下即将过年的气氛,是再好不过的了。
那天,我带着孩子们逛遍城隍庙,吃小吃,买灯笼、窗花、春联和一些喜庆的贴纸。要不是朋友打电话说中午聚餐,我还打算带孩子买一些花灯。孩子们很高兴,在车里一边帮我整理东西,一边说:“要过年喽!”
他们脸上的喜悦像极了我小时候。那时,过新年要穿新衣,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走亲串友。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都有了过年的仪式感,心里充满了期盼,还觉得很幸福。
到了饭店,听闻我们去逛了城隍庙,朋友就说折腾,说那些网上都有,送货到家,多方便。我笑而不语。过几天,我准备再带孩子们去买新衣服,大红色的,看上去就特别喜庆的那一种。朋友不知道,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我也曾是一个忽略了仪式感的家长。
去年的某一天,女儿跟我说,学校元旦有晚会,她想跟我商量,表演什么节目比较好。我正在忙着写一个文件,就随口说了一句:“参加什么啊,学习好是关键。”
后来,在我的消极影响下,女儿沒有参演节目,甚至她都没有参加班级里的元旦晚会。那一天,很多同学都玩得很开心,但是,我的女儿却因为我的一句话,让本来很有意义的一天,过的和平常没有任何的区别。
我想起很喜欢的一本书——《小王子》。书里的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小狐狸回答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抹杀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仪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开始改正。新的一周开始,我把家里的零食、平板电脑和电视遥控器都收起来,告诉孩子们,周一到周五是我工作、他们学习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各自的事。到了周末,我会拿出零食,放一部他们喜欢的电影,和他们一起说说笑笑。孩子们有些惊讶,但试行一周后,到了周六,他们觉得那天的零食特别好吃,父母的笑容也特别温柔。
后来,家里只要有人过生日,我们就会一起布置房间,做菜。一开始,老公对我们这种繁琐的模式表示反对,可当他站在我们布置的生日聚会现场,听着我们给他唱生日歌,接受我和孩子们的礼物时,他说很感动,也很幸福。
仪式感会让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他们也学会了制造幸福。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看见女儿桌子上有一盆盆栽,开着粉色的小花,特别的漂亮。我问她:“同学送你的?”她笑着说:“我自己送自己的啊。经过我半个月的努力,英语成绩升到了全班第一,这是我奖励自己的。”
那一刻,站在女儿的身边,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长久以来,我培养的仪式感,已经使她有了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取得了好的成绩,即使没有别人的奖励,她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庆祝。
在我们家,每一个人的生日,每一个节日,谁在工作和学习上取得了一个突破。我们都会开一个小小的庆祝会,让主角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这种仪式,孩子们特别喜欢,每一天晚饭前,大家都互相问:“有没有喜事?”
仪式感就像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支甜蜜口服液,家长们一定不要随意就把它丢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