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词里的中国

2017-03-14梁文道

读书文摘 2017年3期
关键词:级别公立医院身份

【关系】

人逾中年,心脏难免有些毛病,一个好朋友最近便因这事走了趟医院,并且是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好不容易约了主任大夫,没想到这位大医师一进来问的第一句话不是“你怎么样了”,也不是“你觉得不舒服多久了”,而是“你有什么关系”。还没来得及回答,忙碌的主任医生便立刻补充说明:“不是直接关系的话,我不看。”

在我看来,这位大夫的“你有什么关系”,可真是十分中国的一句话。在这样的社会里头,一个人就是某个人的子女、某个人的父母、某个人的配偶、某个人的表哥、某个人的学生、某个人的上级、某个人的朋友……除去这种种身份联系和人伦网络,他几乎什么都不是。我们怎样对待另一个人,也取决于我和他在这个关系网络上的相对位置,近一点便亲一点,疏一点便冷淡一些。

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甚至很普世的一回事,恐怕举世皆然。只不过我们中国人还会把它安放在制度的层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同行当都因这种关系思维而有了各自该有的“样子”。当官的就该有当官的样子,但他在做儿子的时候便该对父亲表现出一个儿子的样子。那么,一个做医生的人又该有种怎么样的行为规范和表现方式呢?

当一个医生见着病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什么关系?不是直接关系的话,我不看”时,我们一方面或许会觉得这很自然,因为它符合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可另一方面,我们又可能会感到很不对劲。为什么不对劲?因为我们通常又以为,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是“生命之前,人人平等”,他不该以病人和他的关系之远近来判断他要不要诊治这位病人;更何况这还是家公立医院,是个以纳税人和国家收入来支持的国家建制。

既然这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既然大家都相信公共制度不能理会个人的身份和关系,那为什么一家公立医院的主任医生会不假思索地便问病人有什么关系,而且我们还都好像感到十分正常呢?

我常常说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常识,而是常识的矛盾;不是价值的虚无,而是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朋友看病的故事,只不过是这个状况的又一例证罢了。它的形成,其中一个原因是制度设计并不真的符合它所宣称的理念。再具体且直白地讲,它宣扬平等,但反而在实际上推行且固化了另一重要身份的网络。自延安时代开始的干部等级配给制,现在已经变成了覆盖全面的身份体系。如今我们中国人看人,看的不只是他是谁的儿子、谁的爸爸、谁的同事,还要看他是什么“级别”。又或者你没有“级别”,但你的爸爸、你的儿子和你的同事有“级别”有“身份”。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那位医生所说的“关系”和“直接关系”了,他当然不是在问你是不是他儿子,他的意思是你是不是某个有“级别”有“身份”之人的“直接关系”;而那个“级别”还必须够高,“身份”必须够大。一方面他好像违反了大家的常识,另一方面却又很符合提炼自现实的常识。因为我们的公立医院真的会讲究身份差异,并且是在物质层面上讲究。曾经传说一时的“八成公共医疗资源用在干部身上”就不用说了,尽管官方后来说它不符实情,可始终说不出“实情”是什么。就看媒体拍到的吉林白求恩医院的高级病房,那简直是星级酒店的行政大套房。吊诡得很,这家公立医院还叫做“白求恩”,一个真正无视身份差异的国际共产主义者。还有比这更能说明眼下中国的吗?

【大众传播】

某夜,北京有个喝醉的老外公然在路边侵犯一名女子,争闹声惊动了道旁商户,于是大伙见义勇为,奔来拦住了他,交给警方查办。事后,报纸采访这些好市民,其中一个店家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以为是夫妻吵架,于是就想出去拍热闹,走近一瞧才晓得是怎么回事。”读到这段,我不禁顿了一顿,“拍热闹”?什么叫做“拍熱闹”?这位先生是不是想用手机拍下人家夫妻吵架的情况呢?拍了之后,他又会不会像今天许多网民那样,顺手把他拍到的片段传到网上?我很好奇,他有没有想过“拍热闹”也好,“分享热闹”也好,这都很可能是侵犯了人家的隐私,也伤害了人家的尊严?

我无意苛责这位先生,恰恰相反,我很佩服他的正直与勇气,毕竟见义勇为可是当今稀有的德行。更不要以为我不赞成大家随时随地利用手边便利的电子工具,记录所闻,传播所见,恰恰相反,“人人都能做记者”可是我怀抱十多年的梦想,因为再独立再自由的媒体也难免有盲点,更别说受到政府和市场宰制的传统传媒了,而“公民记者”则是扩充视野突破局限的可能。

传统新闻媒体掌握了定义新闻的权力,它可以判断什么算做新闻,什么不算;而它用以判断的标准往往是很可疑的。所以我们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做记者的时代,期待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力去发布他们看见的事实,让我们知晓新闻定义之外的新闻。

忽然,这个时代就好像真的来了。非洲某国内战中的童兵影像传遍全球,欧洲某个商界明星的内幕交易遭到曝光,中国某个官员腕上的名表被人起底。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某城的公交售票员美得堪称“中国最美售票员”,某个名人躺在泳池边晒太阳的艳照,又或者是一对夫妻站在马路边上吵架的经过。新闻的范围果真大了许多,只是有点大到侵犯常人隐私的地步,大到了我们未必可以欣然接受的程度。

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了这么多年,任何国家的报刊电视多少都会养成一些默契,并且依此训练从业者,要求他们不得逾越某些界限。那些界限不一定只是政治的,而且更是伦理的。报道强奸案,多半不可刊登受害事主的详细资科和照片,以免人家的人格遭到二次伤害。新闻固然可以监督权力,但它也可以伤害常民。在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前提底下,传统媒体也该慢慢懂得知情权与好奇心之间的差异。民众好奇的东西不一定是他们有权知道的事情,例如一个性侵犯受害者的身份。

然而这几年大家却能在网上看到不少性犯罪的细节,有些人还能议论“那个女的又老又丑,怎么会想要强奸她”。拍摄和上传这些资讯的网民有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他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手握便利的电子记录工具,拥有推特、脸书和微博等仿如媒体的大众平台,其实就已经是个公民记者甚至是个独家的新闻社?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反省过掌握这些工具平台就等于掌握了权力,甚至武器,因此就该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

目前看来,在这个大部分人其实都应该是个媒体机构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点。有能力就去使用,却无念及能力背后的责任。所以那位勇敢的北京市民听到外头有人尖叫吵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拍热闹”,不用多想。想什么?想想看人家愿不愿意被拍;想想看这条片段要是传了出去,这对夫妻的尴尬;想想看要是他俩的亲友发现了这个场面,这对夫妇日后该如何自处。又说不定这对夫妇一向安和,只不过正好大吵过这一回,却在网络的世界里就此被定位在最恶劣的那一格画面。说不定你我都可能会像这对夫妻,终有一日也成了不情愿的新闻主角。

任何人都是新闻的供应者,任何人也都是新闻中的角色。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要学懂其中的伦理规范和分寸拿捏,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选自《关键词》/梁文道 著/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猜你喜欢

级别公立医院身份
痘痘分级别,轻重不一样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跟踪导练(三)(5)
你是什么级别的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