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共同体:优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的利用

2017-03-13欧阳秀敏吴焰辉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友会母校校友

欧阳秀敏 吴焰辉

(三明学院旅游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成长共同体:优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的利用

欧阳秀敏 吴焰辉

(三明学院旅游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随着我国政府经济进入新常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要求。校友资源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帮扶意义,地方高院应当积极构建以在校生、校友、母校为一体的成长共同体,以此优化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成长共同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友资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主题和对高校教育的全新要求。校友资源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帮扶意义,地方高校如何响应时代号召,在借鉴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成长共同体”模式,利用人才化学反应促进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在校生、校友、母校的三方共赢,从而有效优化校友资源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

一、概念界定:成长共同体及校友资源的内涵

(一)成长共同体。共同体理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最早在其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以血缘、地缘和感情为基本的纽带而自然生长起来的,它的基本形式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是一种有机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简而言之,“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1](P13)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联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血缘和地缘之中,学习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等“新兴”的共同体概念不断出现。本文正是以共同体理论为基础,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在校生、校友和母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纽带,在教育实践中,互享资源、彼此合作,获得相应的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共同成长。因此,本文提出“成长共同体”的理念,表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在校生、校友和母校的相互联系和共同成长。

(二)校友资源。“校友”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师生称在本校毕业的人,有时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职员的人”;“资源”是指在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简而言之,校友资源就是高校可以把那些曾经在该校学习、工作过的人们作为高校建设的财力、物力、人力、智力支持的来源。每个学校的校友资源都应当被视为学校宝贵的财产,因为从校友们的阅历、身份、层次、年龄,以及他们能够给高校办学带来的资源上看,校友资源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

1.鼎力资助,支撑学校的办学资源。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特殊工厂,校友是母校倾注心血的“产品”,从情感上,校友自然也多会有反哺母校的心理认同。在当前这样一种形势下,“社会需要革命性的技术,而这种新技术的产生需要巨额的预算、多学科的合作,这只能借助于新的大学与工业的合作方式。”[2](P63-64)校友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拥有充分的信息、财务、智力等资源,拥有和母校达成创新创意教育合作的充分的条件。特别一些财政支持不足,办学经费有限的地高院校,积极维系与广大校友的情感交流,合理利用校友资源,有效吸收办学资助,是它们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的一条重要的渠道。

2.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的成长成才。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在原型的特征方面,那些地位高、能力强和有权利的原型,在促使别人产生相似行为方面要比身份较低的原型更有效。”[3](P76)高校校友会的成员,往往都是事业上有一定成就,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往届毕业生。他们相较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容易给大学生一种能力强、地位高的感觉。加上典型示范中,典型人物与教育对象的相似性,也更能激发典型示范的影响。因为同一所高校学习的成长经历更容易拉近校友和在校大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从而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果,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梦想。

二、问题分析:地方高校校友资源的利用的现状

立足现实才能找准问题,找准问题,才能深化认识。当前地方高校在校友资源的利用上,容易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一)办学底蕴较弱,无法吸引校友主动反哺。马克思说:“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P187)利益可以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利益是驱使人们产生行为自觉的根源。地方高校大多没有深厚的办学底蕴,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不高。而且受高考政策的影响,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往往不如老牌名校,这必然影响着校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反哺母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程度。此外,地方高校大多是在专科院校基础上扩充、合并、升格而成,容易存在校名变更、校址迁移,学校在办学和管理经验上欠缺等问题,这往往造成这类院校的校友对母校的价值认同不足,情感归属不强,也必然影响着校友反哺母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功利色彩较重,无法吸引校友主动支持“双创”教育。地方高校在校庆或者是学校部分较为大型的活动前后,学校会积极动用校友会组织的资源,“开专题会议,作专项计划,出台专门的文件和政策,甚至明确捐赠数额指标,校庆活动一过,校友工作又恢复到以往比较薄弱、悄无声息的状态,前后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5](P103)出现了活动前“敲锣打鼓”,活动中“紧锣密鼓”,活动后“偃旗息鼓”的局面,功利性色彩严重,对校友的个人利益和情感培育问题考虑不周。这样过场式的活动,必然无法调动校友“主人翁”般的情感体验,甚至容易促发校友厌倦和冷漠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他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原始阶段,不能内化,也就不可能转化为外在行动。”[6](P75)显然在参与母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过程中,如果校友感触不到情感认同和利益价值的体验,也就自然无法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母校教育活动的热情,校友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必然也就不高。

(三)管理模式单一,无法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高校一般是通过校友会进行对校友的开发、管理和利用。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友会的机构设置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独立型模式,即学校设置专门处理校友事务的独立部门。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校友会有独立的组织机构,该机构属于北京大学正处级职能部门,拥有较为完善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运营都有自己独立的办事模式(如图一所示)[7];另一种则是隶属型模式,就是让校友会挂靠在高校党政部门,我国有60%的高校采用了这种模式。[8]相对于北京大学这样的老牌名校而言,地方高校在机构设置上往往是采用后者,学校往往把校友会挂靠在校党政办、校长办公室、招生就业处或者是发展规划处等部门,采用“一个部门,两块牌子”的办公和管理模式,把校友会工作分派给部门工作人员承担,一旦需要动用校友资源或是举办相关活动,再由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调派各院系辅导员、行政秘书或是办公室主任等一些相关人员参与校友会通知、协调、组织、接待等工作,一旦活动结束校友会就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地方本科院校对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图一

三、策略探究:以“成长共同体”理念优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校友资源的利用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9](P139)因此,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充分重视把在校生、校友和母校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以“成长共同体”的理念合理凝聚和优化对校友资源的利用,才能更好地补齐培养短板。鉴于此,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培养情感,形成共同成长的有效前提。价值认知和情感认同是人们主动参与和开展活动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情感,提升校友支持“双创”教育的主动性呢?这必然需要地方高校以实现共赢互利为出发点,积极完善机制建设,主动关怀校友。首先应当改变“校友资料限于简单的纪录,校友信息资料的管理和运用不够全面、科学”[10](P67)的现状,建立校友数据库;其次,摒弃平时“无人问津”,校庆或院庆前后“关怀不断”的功利性态度。从学校的日常工作开始,主动关怀广大校友的成长。如可以从关怀应届毕业生,即准校友开始,积极通过电子邮件、海报宣传、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电影等方式,向他们输送学校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同时要简化办事手续,做好就业关怀,并积极利用毕业季的氛围,渲染母校情谊,以此增强他们对母校的信任度和依恋度。对往届校友则要建立专门的校友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宣传学校的建设发展,提高他们对母校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再则,创建QQ校友录,利用提示功能,即时向校友发送节日问候,生日祝福,以此增加他们对母校的情感认同。此外,还要建立专业团队,提升服务意识。学校应当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提升对校友的服务意识。比如可以利用给法律专业教师绩效奖励的办法,鼓励创建“校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面向广大校友免费提供相关法律咨询。

(二)纠正功利趋向,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高校办学以育人为直接目的,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展开。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纠正以校友的财力和物力为直接目的的功利趋向,拓宽渠道,优化对校友资源的利用,搭建在校生、校友、母校彼此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第一,运用新媒体交流平台,创建“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力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微信群、QQ群等,积极引导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与创业导师直接交流,尽量打造“一对一”形式的创业导师培育模式;第二,形成“专业理论课+创业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形成由专业教师先讲授专业理论课程,在此基础上,安排校友结合自身经历,承担创业理论课程的讲授的课程体系模式;第三,利用利用实践教学,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成长。引导校友与学校共同开办迎合市场需要的创业模拟活动或共同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让广大师生在参与过程中体悟最新资讯和时代需求,在实践中提高创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利用合作项目,吸收和利用校友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大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互惠互利,实现校方和校友的共同成长。

(三)丰富管理模式,创设共同成长的“双创”教育环境。隐性教育法强调要“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11](P288)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应当摒弃以校友会为主导的单一的管理模式,通过营造“双创”教育的氛围,优化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运用,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论坛活动和创业竞赛,齐抓共管。以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的形式,积极邀请优秀校友或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定期到校开展创新创业论坛,进行创业报告。在论坛活动中,校友为了更好地传授创业知识,必然需要掌握时代最新资讯,同时在听取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政策解读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校友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成长,优化了传统的对校友资源的利用模式。同时,又达到了通过校友的典型示范,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师生借鉴校友的实践经验,理性创业的目的。此外,还可创设能够让校友和在校生结对参加的创业竞赛,或者是以“创业成果展示”的形式,展览出大学生在创业导师指导下的创业成果,以此凝集和优化校友资源,教育学生,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实现多方共赢。

2.典型引领和氛围营造,齐头并进。通过挖掘优秀校友创新创业的典型事迹,以消息、通讯、剧本等形式,借助校园刊物、广播、微博、微信、话剧、微电影展播等形式进行传播,既满足校友自身荣誉感的实现,又渲染了创新创业的时代氛围,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积极从校园人文景观上着手,以设立“创新创业文化墙”、创立“创客空间展览厅”,建立创新创业雕塑群、涂鸦长廊等,营造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中,激发大学生、教师、校友的创新创业灵感和热情。

四、结语

校友资源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办学底蕴和条件的限制,在管理模式、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有效利用校友资源在智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是保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而有效地开展的重要的支撑。在校友资源的管理上,积极以“成长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校友资源的利用,在考虑校友在教育实践中获利和成长的基础上,树立在校生、校友和母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共同成长的整体性特征,积极创设有效条件,打造互相信息、彼此合作、共同成长的平台,这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赵健.学习共同体[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RostowWW.Thefourthindustrialrevolution and American society:some reflections on the past of the future[A].Furino A. CooperetionandCompetition in the Global Ecomomy:Issues and Strategies[C].Mass Ballinger Press,1998.

[3]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徐学兰.地方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4(9).

[6]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新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7]北京大学校友网.校友会组织机构[EB/QL].http://www. pku.org.cn/?cat=54.

[8]中国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2011[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0]陆志华.高校校友会工作现状及其理念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

[1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靳开宇]

CommunityofDevelopment:TheOptimizationofAlumniResourcesinthe InnovationofEnterpriseEducationinLocalColleges

Ouyang Xiumin Wu Yanhui

(Tourism College,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ujian 365004)

With the government's economy developing into the new normal,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requirement for college education.Alumni resource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uppor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Local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community of development”of students,alumni and alma mater as one,using"community of development"to optimize the alumni resource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munity of development;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umni resources

G642

A

2095-0438(2017)03-0118-04

2016-11-23

欧阳秀敏(1984-),女,福建长乐人,三明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高校典型人物培育工作机制研究——以三明学院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为例”(HX20151203)。

猜你喜欢

校友会母校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