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身份与权力博弈
——简评中世纪印度女苏丹拉济娅

2017-03-13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突厥德里苏丹

陈 泽 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女性身份与权力博弈
——简评中世纪印度女苏丹拉济娅

陈 泽 华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拉济娅是印度中世纪唯一的女苏丹,她才华出众,执政期间取得了许多令人叹服的政绩。但由于男权社会长期存在的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使其很难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拉济娅试图冲破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却引起了一部分保守势力的极大反感。更为重要的是,拉济娅通过限制封建贵族权力来加强王权的做法损害了在宫廷中占有绝对优势的突厥贵族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报复,在经历短暂的执政之后拉济娅最终走向了失败。

印度;中世纪;女苏丹;拉济娅

Abstract: Raziya was the only female sultan in Medieval Indian history.She was talented and made a lot of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during her administration.But because of the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n the male-dominated society,it was difficult to obtain broad political support for her.Her impact on some traditional ideas caused a great resentment among the conservatives.More importantly,Raziya attempted to strengthen the monarchy practices by limiting the power of the aristocracy,it harmed the interests of Turkic nobles who dominated the court and caused their strong opposition and retaliation.Finally,after a short ruling Raziya failed.

Keywords: India;Medieval;female sultan;Raziya

拉济娅(Raziya,1205-1240)是印度德里苏丹国时期(1206-1526)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极其少见的女性君王。在其执政期间(1236-1240),德里苏丹政权在北印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但由于失去了当时在宫廷中占核心地位的突厥贵族的支持,苏丹拉济娅不断陷入反对者们精心设计的阴谋之中,最终被捕并遇害。历史学家对拉济娅的政治才华和历史功绩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认为她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有着宽阔政治视野和卓越才能的女苏丹[1],但在分析其执政失败的原因时,却各执一词,难以定论。中世纪著名历史学家明哈杰·乌德·丁·西拉杰(Minhaj-ud-din Siraj)说:“苏丹拉济娅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国君,她精明、公正、仁慈,热爱自己的国家,她主持正义,爱护臣民,统领着军队。她被赋予了成为一个君王的所有优秀品质,只可惜她是一个女人,在男人看来她的这些优秀品质都毫无意义[2]。”后世的许多历史学家基本沿袭了上述观点,将拉济娅的失败归结于其女性身份,认为男权社会长久存在的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决定了拉济娅不可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但也有学者认为,导致拉济娅政治失利的不是她的女性身份,而是宫廷内部的权力博弈。拉济娅在经历短暂的三年半的执政后即被推翻,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到底是什么?是女性身份还是权力博弈,抑或其他原因?鉴于对这个重要的问题国内学术界尚无任何专门的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在此予以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1 拉济娅的政治生涯

1206年,来自中亚伊勒巴里(Ilbari)部落的突厥人库特卜·乌德·丁·艾伯克(Qutb-ud-din Aibak,1206-1210年在位)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艾伯克将女儿卡图(Khatoon)嫁给了自己的奴隶伊勒图特米什(Iltutmish,1211-1236年在位),而拉济娅就是伊勒图特米什和卡图所生的女儿。艾伯克死后,经过短暂的宫廷斗争,伊勒图特米什继位,成为苏丹。在众多子女之中,伊勒图特米什对长子纳西尔·乌德·丁·马茂德(Nasir-ud-din Mahmud)和女儿拉济娅宠爱有加,经常把两人留在身边协助处理朝政,刻意加以培养。马茂德才华出众,是未来继承王位的最佳人选。拉济娅也因经常接触政务,慢慢显露出了自己在政治方面的天赋和才华,伊勒图特米什不在京城之时,常将德里宫廷事务交给女儿拉济娅料理,而后者则处理得井井有条[2]。1229年马茂德因病去世,伊勒图特米什认为自己的其他儿子均不能胜任苏丹这一职位,因此决定将王位传于女儿拉济娅。苏丹的这一决定引起了突厥贵族的强烈不满,一方面受传统男权思想的影响,贵族们不愿置身于一个女人的统治之下,另一方面他们担心颇有政治才华的拉济娅上台后会危及自己的既得利益。伊勒图特米什病危之际,将次子鲁克·乌德·丁·菲鲁兹(Rukn-ud-din Firoz)从拉合尔召回德里,这一举动被许多史学家解读为苏丹准备立菲鲁兹为继承人,突厥贵族在伊勒图特米什去世的当晚,则直接拥立菲鲁兹为新苏丹[3]。至于伊勒图特米什最后是否迫于压力,指定菲鲁兹继承王位,尚无任何相关史料可以佐证。菲鲁兹生性懒惰,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无心过问政事,而朝政大权实则操控在其生母即伊勒图特米什的遗孀沙·图尔坎(Shah Turkan)手中[4]。图尔坎是位极其邪恶的女人,她在掌权之后翦除异己,打压群臣,处死了前苏丹的大部分遗孀及其孩子。图尔坎的飞扬跋扈激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当初支持菲鲁兹的突厥贵族也感到极度失望,木尔坦、拉合尔、阿瓦提等地区的阿米尔(Amir,即军事首领)们开始公开叛乱。在此情况下,拉济娅积极寻求贵族们的支持,并利用星期五礼拜集会的机会,告诉人们自己才是被指定的真正的王位继承人,呼吁大家推翻菲鲁兹的统治。拉济娅很快赢得了大部分贵族和德里民众的支持,在菲鲁兹外出平叛期间,她被推上王位,随后菲鲁兹及其母亲被俘并被处死。

拉济娅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固政权的措施。她首先任命了一批对自己忠诚的官员到核心职位,试图将朝政大权掌控在自己人手中[5]。鉴于此前突厥贵族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的摇摆立场,为寻求更加广泛的政治支持,拉济娅大胆任用非突厥贵族,甚至还任命了一批印度教徒。她把一名来自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奴隶亚库特(Yaqut)提升到马厩主管的位子,而这一重要职位此前一直由突厥贵族所把持[6]。上述措施在加强王权的同时,对长期以来在宫廷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突厥贵族也形成了有效制衡,但却因此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反对。拉济娅一直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强大的君王,她不着女装,经常身披披肩,手持弓箭,骑在大象上,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7],这些行为受到了一部分保守的封建贵族的抨击和反对。基于以上原因,突厥贵族决定废黜拉济娅,另立苏丹。由于拉济娅的支持者多在德里城内,阴谋难以得逞,因此突厥贵族决定通过发动叛乱将拉济娅骗至德里城外。1240年初卡比尔·汗(Kabir Khan)在拉合尔首先挑起叛乱,拉济娅迅速出击,平定了叛乱,由于时间仓促贵族们的篡位阴谋未来得及实施。就在拉济娅返回德里数日,又传来了帕尔丁达(Bhartinda)发生叛乱的消息,拉济娅再次出击,这次幸运之神与她失之交臂,其间突厥贵族发生倒戈,杀死了亚库特和苏丹的众多支持者,并将拉济娅囚禁在帕尔丁达城堡,他们拥立拉济娅的弟弟、伊勒图特米什的三儿子巴哈拉姆(Bahram)为新苏丹[8]。然而,反叛者同盟此时却出现了裂缝,负责看守拉济娅的贵族阿勒图尼亚(Altuniya)被德里的贵族们所抛弃,由于没有捞到任何好处,阿勒图尼亚决心与拉济娅结盟杀回德里,他释放了拉济娅并与之结婚。当拉济娅与阿勒图尼亚向德里进发时,其军队被巴哈拉姆的军队所击败,在逃亡途中,追随者们都离他们而去,“没有一个骑兵跟着他们[2]”。1240年10月13日,拉济娅及其丈夫在凯特尔(Kaithal)附近被一批印度教徒杀害。

2 拉济娅的主要政治功绩

拉济娅是印度中世纪史上唯一的女苏丹,也是伊勒图特米什之后、巴勒班(Balban,1266-1286年在位)之前三十多年间德里苏丹国最有才干的君王[7],为中世纪北印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主要政治功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封建中央集权,进一步促进了北印度政治上的统一。自古以来,印度次大陆政权林立,除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极少数王朝时期出现过较大范围的统一局面之外,次大陆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各自为阵的分裂状态。这种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国家的整体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利于国家意识的形成和民族的觉醒,这也是极少数突厥军队能够快速击败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印度本土军队、在北印度建立政权的一个主要原因。苏丹艾伯克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但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机器就于1210年在玩马球时坠马而意外身亡[7]。真正使德里苏丹政权走向成熟的是伊勒图特米什,在其执政期间,伊勒图特米什建立了一系列封建官僚机构和运行机制,为北印度封建政权的稳固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拉济娅基本沿袭了前任苏丹的思路,进一步稳固了德里苏丹国在北印度的政治根基。她加强王权、突出苏丹权威的做法,使国家机器的运行更加顺畅和高效。同时,她着意提升非突厥贵族在宫廷中的比例,安抚在印度次大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度教徒,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政治支持,使德里苏丹政权成为包括北印度社会各阶层、各种族的政治实体而非个别突厥精英的政治集团。此外,苏丹努力使政治与宗教分离,对于印度次大陆的其他宗教,拉济娅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强调各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存,其政权世俗化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团结更多的印度本土势力以稳固其政治根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可以说,苏丹拉济娅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和封建利益的需要,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当时是有着进步意义的。

二是采取了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使德里苏丹国暂时摆脱了蒙古人的侵扰。自苏丹伊勒图特米什起,德里苏丹国就与中亚加兹尼(Ghazni)周边的一些小的国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些国家一直处于抵御蒙古扩张的最前沿。1238年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大军征服了其中的科瓦兹米(Khwarazmian)。战败后的科瓦兹米首领哈桑·卡尔卢克(Hasan Qarlugh)试图通过与德里苏丹国建立全面的政治军事同盟,以寻求政治庇护。拉济娅盛情接待了前来谈判的卡尔卢克的王子,并把巴兰(Baran)地区的财政收入赏赐给他[9]。但作为一位极具睿智的女君王,考虑到整个德里苏丹国当时的处境,拉济娅并没有答应卡尔卢克为其提供庇护、共同对抗蒙古军队的请求,而是继续推行中立的外交策略,从而在短期内避免了蒙古军队对印度次大陆的进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拉济娅的这一决定无疑是明智的,面对强大于自己数倍的蒙古军队,拉济娅采取了暂时回避的战术,一方面使新生的德里苏丹政权免于蒙古大军的践踏,使北印度再一次避免了外敌入侵和生灵涂炭的厄运,另一方面,也为其充实军队实力、提高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后的数十年间,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基本上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

三是资助学者文人,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拉济娅是一位非常有学识的政治家,她鼓励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传承印度优秀的文化瑰宝。她建立了一批学校、研究机构和公共图书馆,鼓励研究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之作。同时代的史学家明哈杰·西拉杰被任命为宫廷里负责文化教育事务的导师,拥有很高的地位。除了鼓励研究宗教和哲学的一些经典著作之外,拉济娅还鼓励对印度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华加以研习和继承,在其统治期间,各级学校里掀起了对印度哲学、天文学和文学等相关著作学习和研究的高潮,尤其是在德里地区,学习研究之风盛极一时[9]!

3 导致拉济娅失败的主要因素

中世纪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utah)评价拉济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国君”,史学家明哈杰也认为她“具备成为一个君王的所有优秀品质”,[7]但遗憾的是,如此优秀的苏丹其统治只维系了三年六个月零六天。拉济娅的失败,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有一部分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政治因素

围绕拉济娅执政问题,突厥贵族的态度经历了反对——支持——再反对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这种态度变化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原因。德里苏丹国的第一个王朝被称作“奴隶王朝”(1206-1290),因为王朝建立者艾伯克就曾是加兹尼苏丹穆罕默德·古尔的一名奴隶,而苏丹伊勒图特米什则曾是艾伯克的奴隶,后来执政的巴勒班也曾是奴隶出身。德里苏丹政权在北印度建立的过程中,这些来自中亚的突厥奴隶跟随主人南征北战,为主人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德里苏丹国建立以后,这些奴隶被苏丹重用,迅速晋身为封建贵族,成了特权阶级。由于这一时期苏丹们也多是奴隶出身,因此和同为奴隶出身的贵族之间等级观念不是特别森严,苏丹想要保住王位、保持政权长久稳定就离不开贵族们的支持。伊勒图特米什原为巴达翁(Badaun)省的军事首领,正是在其他贵族的推举之下成为了苏丹,为了回报他们,苏丹上台之后挑选了40位奴隶出身的贵族组成“四十人集团”,让他们建言献策,共同分享政权带来的好处[2],这些突厥贵族的权力越来越大,后来却成为了王权最大的威胁。此外,德里苏丹建国之初,并没有形成一套十分完善的王位继承制度,理论上苏丹会坚持“用人唯贤”的原则指定继承人,但是苏丹个人的这种主观判断往往会与贵族们的看法发生矛盾,因此一般在苏丹死后,都会发生争夺王位的战争,而贵族们则会努力把对自己有利的人推上王位。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德里苏丹国初期,君臣之间彼此依赖程度很高,等级对立不严,苏丹的权威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贵族则权势过大,经常可以左右苏丹的决定。在此背景下,苏丹伊勒图特米什指定自己子女中最有才华的拉济娅作为王位继承人,而以“四十人集团”为首的突厥贵族在其死后却拥立伊勒图特米什的次子菲鲁兹为苏丹。贵族们支持菲鲁兹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其政治才能出众,正好相反是因其资质平平,更容易被他们所操控,而拉济娅在苏丹在世时已显露出了相当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拉济娅上台则极有可能危及他们的既得利益,出于这方面的考量,贵族们选择了支持菲鲁兹而非拉济娅。

菲鲁兹执政不久,突厥贵族又转而支持拉济娅,这可以看作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菲鲁兹的母亲沙·图尔坎。图尔坎原是后宫的一个奴隶,因为出身卑微,经常被伊勒图特米什的其他妻妾打压、欺凌。当自己的儿子菲鲁兹登上王位之后,她随即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杀死了曾经和自己作对的前苏丹的几乎所有妻妾以及他们的孩子。据说她弄瞎了伊勒图特米什一个儿子的眼睛后又将其杀害,因为担心其可能会对王位产生威胁[5]。在宫廷中,图尔坎操控朝政,用人唯亲,试图铲除对自己有威胁的官员。图尔坎的暴戾行径引起了以“四十人集团”为核心的突厥贵族的恐慌和不满。可以说,不是因为菲鲁兹的无能,而是因为图尔坎飞扬跋扈、滥杀无辜最终激怒了贵族,当他们感到无法通过控制菲鲁兹来维护自身利益时,开始转而支持拉济娅。很显然,贵族们的支持只是不得已时的一种暂时的妥协,聪明的拉济娅正是利用了这种妥协,迅速赢得了贵族和德里民众的支持而登上了王位。

拉济娅上台之后,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强王权,树立苏丹的权威,限制突厥贵族的权力。她充分意识到了“四十人集团”对自己的威胁,这些贵族从一开始就站在反对者的一边,不可能是拉济娅政权长久的支持者。因此,拉济娅开始大胆任命非突厥贵族,包括一部分印度教徒,以稳固自己的政治根基,一些长久以来由突厥贵族把持的重要职位也转手到了非突厥贵族手中。拉济娅的上述举措无疑让本来就左右摇摆的突厥贵族感到失望,当意识到苏丹伤及了他们的既得利益时,这些贵族再一次选择了背叛,通过施展阴谋囚禁了拉济娅,扶持巴哈拉姆为新苏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权孱弱、贵族权力过大是早期德里苏丹政权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苏丹,苏丹能在王位上呆多久,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突厥贵族的支持力度,唯有那些易于掌控、能够切实维护他们利益的人才是贵族心中的“理想君王”。面对实力强大的突厥贵族,支持者甚少的拉济娅试图通过削弱贵族权力而加强王权的做法,显然是难以成功的,她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3.2社会因素

女性身份是导致拉济娅政治失利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历史上,能成为大国苏丹的女性很少见,这主要是因为以“男权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传统观念对妇女存在诸多约束和限制,妇女很少与外界有直接的接触,更别说涉足政治了。即便有个别妇女对政治产生影响,也多是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干预,如上文提及的苏丹菲鲁兹的母亲沙·图尔坎。长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男权思想,使女性在中世纪社会属于从属地位。德里苏丹国建立之后,外来文化与印度本土文化开始不断冲突与交融,彼此相互借鉴,但都无一例外地强化了对女性的限制,深闺制度*中世纪印度社会的一种风俗,女性被限制外出,平时通过头巾或幕帘隔开公众视线,不能被非亲近的男人看到。(purdah system)就是最集中的体现。拉济娅从小得到苏丹伊勒图特米什的宠爱,与后宫接触很少,因此,受深闺制度的影响很小。她精通政治,还掌握骑射、狩猎和带兵打仗等技能,具备成为苏丹的所有优秀品质,但其女性身份,却是难以取得贵族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德里苏丹国时期,宫廷贵族多为跟随艾伯克来到印度次大陆的突厥奴隶,他们多是行伍出身,晋身封建贵族之后开始变得骄纵傲慢,长久以来形成的男权思想让这些居功自傲的贵族们感到委身一个女人的统治之下几乎是一种耻辱,所以从一开始对拉济娅就非常排斥,反对其继承王位。

拉济娅继位之后,试图通过取得一定的政绩来改变贵族们对女性的偏见。为此,她不得不冲破宗教和世俗的双层束缚。深闺制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面纱或幕帘将妇女与外部世界隔离,而身为苏丹的拉济娅,要想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树立自己作为苏丹的权威,就必须解下面纱,从幕后走向前台。拉济娅一直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强大的男人形象,为此她不着女装,经常戴着斗篷,手执弓箭,骑在大象上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男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脸[2]”。拉济娅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一部分保守的突厥贵族的极大反感,被认为有失体统,受到了他们的强烈指责和反对。拉济娅想通过勤勉执政来证明女人同样可以成为称职的国君,但她女扮男装的做法又恰恰暴露了其内心的无助,这可以解读为其对传统社会观念的一种妥协,毕竟,一个女人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世俗的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男权思想盛行的中世纪印度,女性不可避免地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通过抗争实现自我解放的道路无疑是异常艰难的。长久以来男权社会形成的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决定了拉济娅的执政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拉济娅一直试图冲破宗教和世俗的束缚,最终还是失败了。

3.3个人因素

拉济娅政治失利的背后,也有一部分个人因素。由于执政经验不足,思想上不够成熟、老练,对一些重大事务的处理过于草率等,都是她最终失去绝大多数贵族支持的重要原因。

拉济娅上台之初就把加强王权作为首要任务,她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在重要职位,打压、排挤以“四十人集团”为首的突厥贵族。如前文所述,“四十人集团”自苏丹伊勒图特米什起,在宫廷中就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政权的归属。拉济娅能够继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突厥贵族暂时的妥协与支持,在执政根基尚未牢固之时,就对这些立场不够坚定的支持者开始打压,这种做法难免会把他们推向反对者一边,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且容易失去民心,绝非明智之举。拉济娅把来自阿比西尼亚的奴隶亚库特提升到了马厩主管的位子,这一行政任命之所以会引起贵族们的极大反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出于嫉妒,这一非常重要的职位此前一直由突厥贵族把持,二是对黑人奴隶亚库特怀有种族偏见。贵族们认为拉济娅与亚库特之间关系暧昧,理由是“拉济娅每次骑马时,亚库特都会用双臂将她扶上马背[10]”,在贵族们看来,拉济娅的这一举止不合礼仪,过于轻佻,让他们难以接受。关于这一点,史学界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中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utah)说拉济娅对这个阿比西尼亚奴隶的“过分宠爱”是“有罪”的[10],但史学家明哈杰却并不这样认为,只是说亚库特有可能在侍奉苏丹中得到好感,他们俩的关系非常纯洁[7]。中世纪著名的文学家阿米尔·胡斯劳(Amir Khusrau)也坚持认为拉济娅与亚库特的关系很纯洁,胡斯劳的祖父曾是苏丹伊勒图特米什的一名奴隶,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胡斯劳的说法更为可信[5]。在德里苏丹宫廷生活过的白图泰在评论苏丹与亚库特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宗教立场和突厥贵族的影响,因而有可能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而突厥贵族对拉济娅人格的这种无端指责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此外,拉济娅与阿勒图尼亚的婚姻也是贵族们指责的焦点。拉济娅被俘之后,被关在帕尔丁达城堡,由贵族阿勒图尼亚负责看守。据史学家明哈杰所述,阿勒图尼亚和拉济娅从小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阿勒图尼亚对拉济娅一直怀有爱慕之情[7]。如果明哈杰所述属实的话,阿勒图尼亚加入反对阵营,对抗拉济娅,则有可能是出于对拉济娅与亚库特“绯闻”的嫉妒和感情失意后的报复,这从后来阿勒图尼亚要求与拉济娅结婚可以得到部分证实。拉济娅被俘之后,阿勒图尼亚被德里的贵族所抛弃,他完全成了贵族们利用的对象,没有从政权更迭中得到任何好处,因此决定倒戈。阿勒图尼亚释放拉济娅,是想借助拉济娅作为苏丹的影响力重振士气,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而阿勒图尼亚要求与拉济娅结婚,则可以理解为希望能从对方获得情感上的某种慰藉。拉济娅身陷囹圄之时,不得已答应了阿勒图尼亚的要求,在她看来,这也是夺回王位的唯一选择。拉济娅在婚姻问题上的这一草率决定,彻底激怒了她的支持者,贵族们把她这种委曲求全的做法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和背叛,因而大失所望,长期以来一直追随拉济娅的贵族至此都离她而去,这也就注定了拉济娅重返王位的努力不会成功。

4 结语

作为历史上并不多见的杰出的女君王,拉济娅在执政期间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政绩,但由于复杂的政治、社会原因以及其个人的一些弱点,导致其最终失去了贵族们的支持而垮台。对于拉济娅的失败,虽然其女性身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真正导致其下台的则是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是苏丹与突厥贵族以及封建贵族之间为维护各自利益而展开的权力博弈。面对个人野心不断膨胀的突厥贵族,拉济娅不愿受其摆布,因而损害了突厥贵族们的利益,致使他们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这才是导致拉济娅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值得肯定的是,拉济娅重整朝政,加强王权,改变前苏丹死后一度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使国家趋于太平和稳定,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Braham Singh,H.C.Sharma,HistoryofMedievalIndia[M].New Delhi: Omega Publications,2008: 10.

[2]Abraham Eraly,theAgeofWrath[M].New Delhi: Penguin Books,2015: 76,74,76,72,75.

[3]Anil Saxena,EarlySultanatePeriod[M].New Delhi: Anmol Publications,2007: 66.

[4]林承节.印度史[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4: 108.

[5]Iqtidar Husain Siddiqui,CompositeCultureundertheSultanateofDelhi[M].New Delhi: Primus Books,2012: 153,152,154.

[6]K.R.Gupta,D.S.Paul,Meenakshi Taheem[M].MedievalIndia, New Delhi:Atlantic Publication & Distributors,2013: 47.

[7]Animesh Mullick,MedievalIndianHistory[M].New Delhi: Dominant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2011: 79,82,62,80,88,80.

[8]B.R.Verma,S.R.Bakshi,eds.,MuslimRuleinMedievalIndia[M].New Delhi: Commonwealth Publishers,2005: 90.

[9]Farhat Jahan,DepictionofwomeninthesourcesoftheDelhiSultanate[M].Aligarh: Aligarh Muslim Unversity,2012: 30,35.

[10]R.C.马宗达,H.C.赖乔杜里,卡利金卡尔·达塔.高级印度史[M].张澍霖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 302.

【责任编辑朱世广】

FemaleIdentityandPowerGame——A Study on Sultan Raziya in Medieval India

CHEN Ze-hua

(CollegeofEastAsianLanguagesandCultures,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Xi’an710128,Shaanxi)

K351.31

A

1674-1730(2017)05-0140-05

2017-05-11

陈泽华(1976—),男,甘肃庆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印地语语言文学及印度历史研究。

猜你喜欢

突厥德里苏丹
心似彩云归
加油,中国
再见,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穿梭德里新德里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苏丹”之死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