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加湿器致人死亡”事件看“带猪消毒”得失
2017-03-13
■本刊记者/鑫 雨
从“韩国加湿器致人死亡”事件看“带猪消毒”得失
■本刊记者/鑫 雨
2 011年,韩国首尔一家医院因肺纤维化症状住院的病人出现接连死亡的疑案,前后死亡多达200多人。这些病人都是同样的死亡原因——不明原因的急性肺炎。由于死者都是孕产妇,给韩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韩国保健福祉部疾病管理本部对此展开了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但排除了流行性疾病引发的可能。在随后的调查和实验中初步认定,“加湿器杀菌剂”是导致孕产妇等罹患不明肺病致死的元凶。当时的调查发现,约七成死者都用过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等公司的杀菌剂。患者近几年平均每年使用加湿器4个月左右,每次加水时都添加杀菌剂,平均每月使用一瓶。
没错,致人死亡的元凶就是“杀菌剂”!虽然杀菌剂可以杀灭某些细菌或病毒,但是过度使用会对机体造成严重伤害。杀菌剂经过加湿器雾化处理喷到空气中,机体吸收后,肺和支气管的上皮细胞会受到刺激,久而久之,细胞就会遭受损伤继而引发肺炎,肺脏在多次进行修复损伤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肺部组织纤维化。这也就是“加湿器杀人”的真相所在!
再来看看猪场日常熟悉的场景——带猪消毒!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带猪消毒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常规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带畜消毒技术最早兴起于日本。1967年至1972年,日本养鸡行业受到鸡马立克病的冲击,由于当时没有研制出马立克疫苗,所以人们依靠带畜消毒技术来降低鸡群生活空间中的病原体数量,以减少病原体的水平传播。以后带畜消毒技术被引入养猪企业,并逐渐被大家广泛采用。从该技术的起源可以看出,有两个重要因素促使带畜消毒出现,一是当时的传染病疫苗较少,二是养殖场正处于疫病的暴发期。反观养猪业现状,各种传染病的疫苗被广泛研发并应用,动物的免疫密度非常之高;猪场并非经常处于疫病的暴发期。由此,我们不禁反思,真的有那么多的致病性病原体充斥在环境中吗?所以,在养猪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带猪消毒的真正意义。
查阅早期的带猪消毒资料发现,当时的专家们已经清楚地指出,带猪消毒的目的并不是制造猪群生活环境、设施和猪只的无菌状态,而是通过定期的消毒,尽可能地保持猪舍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含量处于疫病感染的临界水平。由此看见,带猪消毒的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而不是将其彻底杀灭;二是要减少猪群的发病率。如果确定了带猪消毒的这两个主要目的,就会明确三点:一是带猪消毒剂的选择。并非杀灭病原体最好的消毒剂就最适合带猪消毒,而是能够使病原体数量减少的消毒剂即可;二是带猪消毒的目的是减少猪群的发病率。一切操作都应以减少猪群发病为前提;三是要明确消毒剂长期应用是否会对猪群自身的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就不应该长期应用。
从“韩国加湿器致人死亡”事件
中可以看出,经常吸入某些化学消毒剂会对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可以说是“害人害己”。那么,目前猪场常用的几种化学消毒剂对机体都存在哪些伤害?酸、碱类消毒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对呼吸道黏膜的破坏性非常强,同时对场内器械也有腐蚀性;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季铵盐类等)会降低动物机体免疫能力,影响其神经系统,还能致使肝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及脂变,长期使用会使皮肤表皮老化,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后产生慢性中毒、积聚,而且难于降解;醛类消毒剂(如戊二醛等)对眼睛、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所有的化学消毒剂都会对猪体自身造成损害,特别是对猪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只是损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对于在场内长期生存的种猪群的损害尤其严重,一头种猪从出生到淘汰可能要在猪场内生存5年左右的时间,长时间地接触化学消毒对其健康的危害可想而知。
回到文中开头的话题,人因为间歇性的吸入消毒剂导致发生肺炎死亡,因为死的是人,所以最终查出了真凶。人每天还有大量的时间在户外,而猪群却是几乎每天都被关在猪舍里,那么猪为什么不会因为长期吸入消毒剂而死呢?看看现在猪场的疫病有多么严重,呼吸道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等的问题,大家都将发病的原因归结于各种病原体的感染,而却忽视了现有的一些技术手段可能会对猪群自身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中医早就讲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笔者认为,带猪消毒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技术还会继续在养猪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消毒剂的选择,不可盲目地选择各种化学消毒剂经常性的带猪消毒。今后带猪消毒剂的研发,应该向既可以减少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数量以及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可以保护猪群呼吸道黏膜而不影响猪群自身的免疫功能这一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