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对武术教学制度安排的思考

2017-03-13赵枫

体育师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制度安排特色学校武术

赵枫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分析河南省确立的40所武术特色学校,制度内和制度外的不同教学安排,来重新认识加强学校武术教育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制度内的教学安排,如:课堂教学形式,虽然不能按青少年生长规律培养每一位学生,但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员,是中国人民必须为之奋斗、捍卫的文化,长期以往会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坚毅的意志品质。因此,学校武术教学制度的安排是持续、长久的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最直接方式。

关键词:武术;特色学校;教学;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25

1 前言

学校是传承知识、教化人类的场所。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员,当然离不开传承人类文明知识的场所和阵地。然而,当今社会武术面临的问题表现在:“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外来武技的冲击和武术自身发展的原因导致我们的青少年习武的兴趣发生转移,习武的人数日益减少。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己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遇了……;” 【1】有很多学者对学校武术教育中师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解决对策,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这些貌似科学和现代化的理论,只不过是“一经接触到实际应用,顿时分崩离析,最终不得不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形成一些满足短期功利需要的文字。"【2】在2016年4月期间,河南省确定的40所武术特色学校中,正是从实践方法解决了校园武术传承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制度安排的合理化与特色化。从制度的内、外两方面,向中小学生更深入地普及传统武术文化。

2 研究背景

2.1 武术特色学校的概述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目标要求,为贯彻党的要求,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加强校园武术工作的通知》(豫体〔2014〕22号),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青少年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决定对全省中小学进行评定,建立武术特色学校,树立一批优秀典范,满足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2建设武术特色学校的必要性

学校(主要指大、中、小学)是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实施教育、进行文化传递的重要场所。【3】2011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7万所,在校学生为2. 65亿人,在校学生人口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较大比例【4】。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应该从学校做起,武术就必须像汉字或者汉语那样被人们重视和强调。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就是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个庞大的传承群体,使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特色融入学校中,同时让武术成为整个学校甚至是当地一种文化精神。纵观历史发现:为什么日本能从二战后迅速崛起?背后的原因就是日本这个民族在科学技术全盘西化的基础上,特别重视教育发展,日本人对人才的要求時在德智体协调发展中寻求“真善美”、“宽广的胸怀”和“健康的体魄”。可见,受过这样教育的学生怎么会没有责任感与荣辱感。在学校传播和弘扬中华武术是传承武术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形成坚忍意志品质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3 制度内的教学组织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有不少的学者对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等问题进行研究,缺乏对教学制度安排的研究,这也正是武术特色学校与众不同之处。但武术从古至今就存在“难学易忘”的习练特点,逐渐成为制约武术向社会普及、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何况更有拳谚中所云:“练武练在日日功,一日不练百日松”,一旦失去连续性,就要功亏一篑。由此,武术特色学校有针对性的在制度内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

2.3.1课堂教学形式

2014年7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中发言讲到:“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至4节,高中每周2节增至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虽然全国范围内学校的体育课数量增加了,但教学内容不曾改变。2016年通过对河南省部分武术特色学校的调查,发现每所特色学校在每周的规定体育课数量内至少有一节武术课以及每周至少两次以上的大课间武术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在此期间中传授武术技能,将武术文化传承真正做到实处。

2.3.2 课外武术活动

制度内的课外活动,即课间活动。查阅大量特色学校建设的文献时,发现足球特色学校也存在相同的教学制度安排,在正常的体育课以外,足球特色学校更注重的是对课间操的利用,河南郑州的某所小学就将一套足球操运用在大课间,有效地促进足球运动在学校的传播。因此,此次调查特地观看了武术特色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基本所有的武术特色学校都认真准备了武术课间操内容,无论是根据当地特色创编的武术操还是国家规定武术操,每位学生从上场到退场都表现的激情四射。

2.3.3 校园武术信息平台

每所中小学通过课堂和大课间的变化都可能成为武术特色学校,但这样的特色学校不会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因为,缺少了核心部分就是校园文化。武术特色学校所搭建的校园武术信息平台就是向学生及每位学校成员展示学校的文化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经过时间的渗入,武术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不仅促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愉悦、情操的陶冶,还会提高道德修养,正是我们提到的“武德”,慢慢的形成了“尚武”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远离了战争,在校园文化中形成“尚武”精神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最根本的弘扬。尚武精神意味着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敌人、意味着锄强扶弱。这样的精神在校园中渐渐的消失了。更加凸显建设武术特色学校的重要性。

3 制度外的特色武术活动

《大学》中早有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中所说的“正业”就是正常的课堂教学,而“居学”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制度外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课外的活动。《大学》中,此句话所讲就是,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正是依据《大学》的教育原理,既丰富了正常的课堂教育,更重要的是把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普遍心理,在课下开展精彩的活动。

3.1武术段位之内容的渗入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项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它是在继承历史传统,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出台的武术等级制度,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之一。【5】武术段位制引入武术特色学校建设中,加快了对武术教育的传播,轻松缓解了武术“难学易忘”的特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段位制内容,循序渐进地增进了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同时,学生通过长时间习练,晋升到一定的段位后,在面临升学问题时,段位制作用就更加显著。武术特色学校的建设,在形成学校自身文化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2多形式的武术展演

河南省40家的武术特色学校中,90%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班级间或者年级间的武术集体演练活动,有些还会成立专门的武术俱乐部。通过观看学生热情洋溢的展演活动,深深领会到武术特色学校的独特之处,通过不同形式的武术展演,同学们无论是服装的统一度还是技术的规范度,都体现着学生们满满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说,制度内要求的武术课间活动是应付检查,那制度外的武术展演,真真切切感受到学生们热爱武术的程度,上场后动作整齐划一、精神热情饱满。更不是一天两天抱着支差应付的心态能练出来的,没有坚定地信念和坚忍的毅力,相信学生们达不到高标准和严要求。

3.3竞赛活动、比赛的发展

在调查中得知,建设较好的武术特色学校中,一定存在本校自己的武术队,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在当今中小学中,有武术运动队的学校寥寥可数,想让武术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地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在学校组织不同级别的武术队。因为,只有竞赛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他们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展现自己所学到的技能,挑战自我、战胜对手,在与他人的竞争中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收获成绩和大家的鲜花、掌声后,会对武术运动产生另一份感情,并且会持续地坚持下去。这才是实现中华武术文化长足发展的根本,是实现中华文化崛起的有力推动。

4 结束语

对中小学进行武术教育是当代社会向国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群体是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成为关乎民族生存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晶,在中小学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在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下,首先要加强的就是中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过去“劳卫制”和“軍国民”思想的影响中,新时期人们需要文化思想的返潮。“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培养青少年不畏艰难困苦的必要品质非“武德”教育莫属。也只有中华武术能够实现,在武术特色学校的影响下,希望可以孕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武术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学制度安排不仅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荣辱感与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其强健的体魄。武术教育的普及逐渐会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长期以往校园武术将会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发扬、传承起到重要的战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新伟,王智慧.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发展的影

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31 (2) :90-93.

[2] 胡小明.一种基于当代现实的体育理论眺望--关于《两

条腿》和后现代意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 (12):18-20.

[3] 刘文武.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

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97-101.

[4] 李燕丽,张振助.2011年教育事业发展报告[Z].中国

发展报告,2012.

[5] 洪浩.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J].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15-118.

[6] 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

武术教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

(3):112-114.

[7] 程大力.武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兼论武德在现代武

术界提倡之不合时宜[J].体育文史,2000(3):39-40.

[8] 张汝伦.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N].文汇报,

2007-12-02(8).

[9]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

上海体育学院,2007(6):23.

[10] 王岗,邱不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61-66.

[11] 蔡仲林.试论学校武术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广州体院学报,2005,25(2):9-12.

[12] 胡方,龚春燕.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

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8.04.

猜你喜欢

制度安排特色学校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如何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监督体系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