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
2017-03-13一考生
一考生
当年早已不是翩翩少年的王尔德说,青春是值得并唯一可歌颂的。
诚然,青年人往往沉醉于青春而忘记终有一日老去,青春也并不如他们所料,永久不朽。然而我要说,春的美好之后,却是秋的收获,犹如青春过后的沉稳和老练。
且看王尔德,他肆意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在入境报税时慨然自傲地宣称:自己仅有名声足以报税!这是他播种青春所得,与时不朽。
所以,为享受春光而始终充满活力,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天性,这本无可厚非,亦不是一味地自欺欺人。然而,拿青春赌明天、浪费而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却是可悲的。
听闻多少青葱少女,只为一睹偶像的真容而“打飞的”去看韩星,不禁扼腕叹息:她们的青春,消费在毫无意义的追逐上。青春,本该是男儿意气风发、少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岁月,为何如此践踏?
究其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嗟叹的“喧哗的时代”。青春就像一剂兴奋剂,给许多青年人带来光阴尚长的错觉。有些人被浮华的时代遮蔽了双眼,青春也被人为地上了色,从质朴的纯白变为霓虹灯一般迷离的五光十色。这,并不是不朽。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她不倦的青春之声。王小波的年少轻狂,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傲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的“出名要趁早”。丰子恺的《秋》,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许,咏赋青春的诗,最微妙的当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空灵、纳新,历秋之丰收,才是最美的“天气”。
【评点】
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無情。文章的“情”和“理”犹如水乳,应当自然交融。本文景仰丰碑和扼腕叹息相辅相成,使论证染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作者选择王维的“空山新雨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又在结尾处点出这是咏赋青春的最好诗句,总结全文,画龙点睛。